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文章内容

[原创]《槐乡五月》听课反思

发表日期:2015/6/25 11:03:51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应平 有463位读者读过

《槐乡五月》听课反思

       本学期,我有幸聆听了王玥老师执教的《槐乡五月》。在这节课中,王老师注重营造氛围,让学生进入情境;朗读训练多种多样,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改变句式美读……王老师利用《槐乡五月》一课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谈几点体会。

一、抓住重点词句品读

语句: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师:是呀,你从哪些词语闻到了浓浓的槐花香味?谁来说一说。

生:香喷喷  香气扑鼻

生:清香  醇香  浓香

生:香海

师:看看这三个词,“清香、醇香、浓香”,能不能把它们调换位置?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香味一个比一个浓。

……

师: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师:是啊,越来越香,香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所以作者用了一个——

生接:省略号。

师:谁来把这句话读读,读出槐花的香。

反思:在这里,王老师抓住三个不同程度的香,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使学生感受到槐花的香不一般,越闻越香。通过反复的朗读,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槐花浓郁的香气。整个课堂仿佛都香气扑鼻了。

   二、改变句式美读 

   《槐乡五月》一文中有一段独特的句式特点而极具音乐美,同时还有丰富的画面美: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余老师在教学时,就告诉学生:这两句话很有特点,老师把它们这么一排列,就像是一首儿童诗:

         “嗡嗡嗡……”       “啪啪啪……”

           小蜜蜂飞来了,             孩子们跑来了,

           采走了香的粉,             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

           酿出了甜的蜜。             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王老师采用的方式通过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文章文章句式的特点:“嗡嗡嗡……”对“啪啪啪……”、“小蜜蜂”对”孩子们”、飞来了”对"跑来了”、“采走”对“挎走”…… 抓住了句式特点,学生也很容易掌握文章内容,同时也感受文章的韵律之美。

    三、结合动作促读

      在教学槐乡的姑娘、小伙俊俏可爱时,王老师就让男生则扮演槐乡的小伙,学着小小子,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可真有口福呢。男生站起来,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还真可爱哩!

   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表演”这一环节,以表演帮助理解课文内容,以演促读,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美丽的槐乡留给了我美好的回忆,回忆中有吴老师执着朗读的身影,回忆让我增添了这样一份思考: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他们有机会动脑想、动身演、动口评,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长此下去,我们语文课堂一定会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