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两组建设>>教研组>>四年级>>数学>>文章内容

四年级数学第三次教研活动

发表日期:2015/6/12 16:10:05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禄小教师 有673位读者读过

四年级数学第三次教研活动

一、610日由耿泰和老师执教“运算律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107——1081011题及补充内容

教学目标:

1. 在对已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中,进一步理解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合理、灵活、正确地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能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 合作交流,知识梳理

谈话: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运算律,把你回忆的结果整理在下面的表格中,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并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用文字描述可以怎么说呢?

学生合作完成整理,教师巡视。

师: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整理,可以吗?

组织交流,完成的表格。

[说明:让学生自己整理已经学过的运算律,便于学生加深对加法和乘法运算律的理解,同时,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意识。]

过渡:你们说的真好!整理完运算律,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运用它们吧!

二、 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辨一辨。

出示题目:

先在括号填上适当的数,再连一连。

81 + 0 = (    ) + 81                 乘法交换律

16 × 4 × 25 = 16 ×            加法交换律

184 + 168 + 32 = 184 +           乘法结合律

a × 56 × b =   ) × 56          加法结合律

师:读一读题目,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题目有几个要求呢?(你观察的真仔细!老师要向你学习!)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

师:a × 56 × b =   ) × 56 ,除了乘法的交换律还运用了什么?

生:还运用乘法的结合律。

:哦,你是怎么发现的呢?

师小结:也就是说在同一道算式中,我们可以——同时运用两种运算律。

过渡:下面,我们接着来运用。

2、下面的题目运用了什么定律或性质?结果相同吗?

1) ①88 + 24 + 12          2) ①28 × 15

②(88 + 12) + 24                ②7 × 4 × 15

3) ①856 - 656 + 120       4) ①540 ÷ 45

          ②856 - 656 - 120                 ②540 ÷ 9 ÷ 5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师:这些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第一题谁先来说一说呢?(你的回答很你的人一样地帅!)第二题谁再来说说?

提问:也就是说我们运用了运算律改变了什么?而什么是不变的?那为什么要改变运算顺序呢?

(板书:改变运算顺序     结果不变        简便)

过渡:你们掌握的真不错!老师在改作业的时候呀,发现两个同学是这样做的,他们都是对的!如果是你的话,你会选择哪个同学的方法呢?

3、比一比

     出示题目:

                 38+44+59                                            38+44+59

   小明    =38+44+59              小红              =82+59

              =38+103                                             =141

              =141

生:我会选择小红的方法。

师:为什么呢?小明的方法运用了加法的结合律,那你为什么你不选择他的方法呢?

生:虽然运用了加法的结合律,可是没有使计算简便。

师生共同小结:运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可不是所有的题目都适合运用,我们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来。

过渡:接下来,我们玩个游戏好不好?游戏的题目叫:夺红旗大赛!可是游戏有个规则:男生要从左边上,女生要从右边上,看谁最先到达终点,谁就获胜了。有信心拿到红旗吗?Ready, GO!

4、数学游戏:夺红旗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过渡:你们真厉害!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既然是考你的眼力,就是要你看,不可以动笔哦!

 5、火眼金睛

不计算,你能在圆圈里填上合适的符号吗?

              82+0               0+82

   47+30+9             47+30+8

84 × 4×25                84 × 25 ×4

    25 × 4 + 32)               25 ×4 ×32

    师:这就提醒我们在做题目的时候,既要看清题目的——符号,还要看清题目的——数字,只有这样才能做对题目!

过渡:同学们喜欢读书吗?老师根据咱们四年级同学读书的情况,做了一个统计:

三、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1、爱读书!

师:这三本书,你最喜欢哪一本呢?一定是你最喜欢的哦!喜欢《七彩语文》的在哪里?《作文选》呢?《寓言故事》呢?好,现在就请你们算一算你最喜欢的那本书有多少页呢?算完告诉老师好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指名介绍自己的算法。

师生共同评价各种算法,并总结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的方法。

师:读书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寒假就快到了,我们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多读书是不是?那你们愿不愿意去书中寻找快乐呢?读完把你的快乐与老师一起分享好吗?谢谢你们!

四、全课总结,质疑问难

提问: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吗?

 学生交流,并评价自己与同伴的表现。

五、开拓思维,课后延伸

1、动脑筋!

47+89+      

 师: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就会发现数学的世界是多么的千变万化、多姿多彩!

 

 

二、耿泰和老师简述设计意图

      运算律是整数加法和乘法计算法则的推理依据。多位数加法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即具有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直接相加,主要依据了加法结合律,也应用了加法交换律。三位数乘一位数把三位数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依次分别乘一位数,主要依据了乘法分配律。三位数乘两位数把三位数分别乘两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再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也是依据了乘法分配律。小学数学里,计算教学在前,运算律教学在后,计算方法不从运算律推出,是考虑了学生年龄与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不过,在教学运算律以后,如果再认计算法则,还会有深一层的理解。
     运算律是继续教学某些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如,几个分数连乘,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各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可以互相交叉约分。尤其是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既提高了解决计算问题的效率,更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运算律是高度概括的运算知识,是在大量的计算现象中归纳出来的数学内容。运算律是加法、乘法计算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经过演绎推理能够运用到具体的计算中去,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十分有益。所以,教学运算律需要联系实际,从现实的解题活动中得出运算律。教学运算律不仅要解释数学规律,还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

 

三、组内教师评课

1王体老师:耿教师教态自然亲切,师生关系融洽。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才能使学生的研究潜力发挥出来。本节课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刘老师教态自然亲切,始终面带微笑,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对于学生精彩的发言,总是及时给予赞扬, 并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对于回答不完整或者错误的学生,老师总是耐心的加以启示,引导,点拨,给予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2王吉祥老师:耿教师注重学习方法指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整节课耿老师带领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师生交流的过程,合理地构建知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3黄淑兰老师:耿教师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实例→学生个性化表达”的过程,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规律,能初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让学生体验用字母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打通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也大大丰富了学生关于运算律的体验。表达运算规律的简洁,容易记忆的优越性。

4、徐睿老师:耿老师注意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打通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也大大丰富了学生关于运算律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