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两组建设>>教研组>>五年级>>语文>>文章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研活动(三)

发表日期:2015/6/3 20:44:41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lkxxjs 有650位读者读过

授课者:卞良燕

评讲记录

刘义明主任卞老师用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这种简练文字把本文的主要内容加以提炼,让学生去课文中寻找各有哪些自然段写了这些内容,学生很快就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在头脑中构建起本文的框架,为细读课文做好了铺垫。在品读江中月文段时,卞老师紧紧抓住相关的词句,体会江月水乳交融的境界。在品读诗中月时,卞老师紧紧抓住与诗人有关的动词来引导学生体会明白不同的人望月有不同的感受这个道理。
  
品读重点段江中月部分时,可以说是不厌其烦地反复品味,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在此基础上,再抓住关键词语,指名再读,师生接读,读中理解,读中思考,读中体会。随着朗读的推进,在学生们对文本逐步理解后将他们引入感悟千江有水千江月这一妙不可言的意境。

   袁萍老师《望月》这篇课文描写了“月下江景”的美丽景色,文章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情真挚的美文。文章本身的语言美,文中谈到的对月亮的有关联想更是有着无限的朦胧美。执教这篇课文时,首先注意营造适宜的氛围,让学生感受月夜的美景。

  在教学中,卞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景美的同时品味语言文字的美,教学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个世界,他们心中的形象是不同的、无限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学生头脑中出现了一幅幅画面:月亮升起,吐洒清辉,一切都沐浴在淡雅清纯的月色里,此时一切都充满着诗情画意。而在月光下,江面微波漾起,跳动着千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此时江两岸芦荡、树林、山峰的黑色剪影若隐若现……在这样的文字感染下,学生情不自禁地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文章的美。可见,利用文本所提供的内容,设计一定的情境,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夏俊老师《望月》全文围绕“月”来写,卞老师根据三幅图展开教学:“江中月”“诗中月”“想中月”。

在教学第一部分时,卞老师紧抓文章第二段中的关键词句,让学生感受体会夜色之美,从“喷洒”、“镀”、“黑色剪影”、“隐隐约约”等词中体会月色朦胧温柔和语言文字之美。对诗部分,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历代诗人心中,赋予月亮不同的情感,代表着诗人当时细腻的心思和美好祝愿。读文字也要读标点,卞老师抓住文中出现的十二个点的省略号,和学生补充对诗,感受一轮多情的明月。在第三部分,紧扣小外甥那奇妙的比喻句来感受月亮的变化,结合图片让学生感受比喻的奇特和巧妙,读出月亮之可爱和小外甥之聪颖。并调动学生主动性和想象力,在此处加了一个说话训练,“在你眼中,月亮还像什么?”在学生奇特的想象中,一节课也快乐地到了尾声。

 

附《望月》教学设计

江宁区禄口中心小学    卞良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三个生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瞳仁”“不假思索”“绘声绘色”“清幽旷远”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读语言,形成积累。

2、感悟作者、诗人、小外甥望月的“美”“情’’“趣’’。

3、了解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的人物特点,激发学生展开幻想。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2、感悟作者、诗人、小外甥望月的“美”“情”“趣”,不同人的心中有不同的月。

 

教学过程

一、反馈“你提醒什么”——扫除阅读陣碍

1、揭示课题,读好课题。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出示月夜图)月,悄悄地成为夜空的主角,将柔柔的月光倾泻在宽阔的江面上。让我们一起轻轻读课题!(读课题:望月)

2、交流本课读音方面的注意点。

预设:小外甥(甥单个儿读第一声,词中读轻声):气氛(,第一声);呵欠。

3、交流如何把三个生字写正确、写美观。

预设:写正确:“舱”,形声字,“仓”不能误写。写美观:“喻”,“口”字旁写左上角。

4、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交流理解疑难词语。

预设:瞳仁(把理解词语与认识事物相结合,有时候比读字典中的意思更容易理解。)

不假思索(联系语境理解词语,我们的体验会更深刻。)

绘声绘色(抓住一个关键字就能理解一个词语)清幽旷远。

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进一步积累。

 

二、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通过随机点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相机板书:赏    说)

2、关注学生个性化解读。

 

三、探究“兴趣点和疑问处”——精读提升

 

作者赏月

现在,让我们也加入到这赏月的行列中

1  自由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  假如用一个词来形容今晚这江中月,你会用上哪一个词,并说说理由。

引导学生体验独特的美:朦胧、安详、清幽、静谧、温柔……

3  图片理解“黑色剪影”和“镀上一层银色的花边”

4  配乐朗读,分享背诵方法,尝试背诵。

预设:联想画面、抓关键词、按观察顺序(这么美妙的文字,同学们怎么积累下来?有什么记忆的好方法?)

 

两人对诗

1  (出示对诗语段)同桌互相对诗吟诵

2  质疑,理解诗意:

孟浩然客居他乡,旅途愁思。

张继赶考落第,夜宿枫桥寺,忧愁。

明月可亲而不可近,李白思乡思友。

12点的删节号:整段文字或大断文字的省略

3  师生共同“对月抒怀”

4  月,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让我们再次有感情的吟诵这多情的诗、多情的月!

5  引读感悟: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你们沉醉在哪儿?(诗情画意的境界里)

 

过渡:看来,多情的诗人在有月的夜晚个个都失眠了,要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和“月亮”。有关的诗句流传至今呢!月亮给了诗人以灵感,也给了小外甥以灵感,令他产生了奇妙的幻想,在小外甥的幻想中=,月又是什么样的呢?

 

外甥说月

1  小外甥为什么把月亮比作“天的眼睛”?

(出示月的变化图)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理解。

2、你觉得他的想象怎样?(合理、奇特、有趣。)

3、指导朗读(学生在配乐声中吟诵这首儿童诗):

你看老师不改一个字,只要把这句话重新编排一下,就是一首诗

出示:这是

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

看我们的大地

所以

每一次 闭上了

又忍不住

偷偷 睁开

每个月都要

圆圆的

睁大一次

……

4、我们和小外甥差不多年纪,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来写一写我眼中的月亮。生动笔写,交流。

5、总结: 你看,月亮在我们的眼里和小外甥一样,是多趣多变的,在作家的眼里是多姿多彩的,在诗人的眼里又是多情多愁的,什么人望什么月,我们眼中的月其实也是我们心中的月,望月能观心。

四、作业

1、积累背诵有关月亮的诗。

2、推荐阅读:《荷塘月色》(朱自清)、《月》(巴金)。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