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文章内容

听课反思

发表日期:2015/5/27 13:30:10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红梅 有464位读者读过

听课反思

袁红萍

作为低年级段的语文教师,我们要牢记年段教学目标,即“识字写字”“言语积累”八字核心目标。这次赛课,我们年级有两节课,马老师的《三个小伙伴》和严老师的《蚂蚁和蝈蝈》。这两篇课文都是童话故事,通俗易懂,而且孩子们都感兴趣。

低年级现在提倡随文识字,这样在读文的过程中既识了字的音、形,又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了字义,加深了对这个字音、形、义三方面全面了解,这样才算是真正的识字。两位老师在课堂上就做到了这一点。尤其是严老师教“粮”“由”“呼”“汗”这四个字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帮孩子记住字形,有的利用形声字特点记,有的是利用熟字记,有的是利用儿歌记,这样多种记字方法,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感性兴趣的方法记,这样才能记得牢,记的准。

低年级要想积累语言,首先就是要读把书读起来,教师就要在课堂上营造读书氛围,让孩子真正走进书本,乐读起来。《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放在低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我们的语文课堂要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个孩子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把读书视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努力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努力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采用老师范读、指名读、自由读、小组赛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形式进行读的训练,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对学生的朗读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和渴望。两位老师都能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时运用形象直观的动作,加以多媒体辅助,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学生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理解、加工,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相合,去感受、去意会,进而在读出感觉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其次,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拓展思维训练,这也是积累语言的一种方法。在教学夏天蚂蚁和蝈蝈的表现时,严老师出示插图,设计“蚂蚁有的背,有的拉,有的( ),有的( ),个个满头大汗。”“蝈蝈有的乘凉,有的唱歌,有的(),有的( ),个个自由自在。”通过看图和想象,训练孩子的说话,从而积累语言。

我们都知道板书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对低年级来说,板书可以是图,可以是课文中一连串的词,这些都是孩子感兴趣的,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记忆。严老师的板书就是用课文中的词语,把蚂蚁和蝈蝈的行为和结果做了对比,让孩子借助于板书就能就能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又能深刻地感悟到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