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书香校园>>文章内容

[原创]浩气永在心

发表日期:2015/5/26 10:14:39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应平 有746位读者读过

浩气永在心

——观《回民支队》有感

南京市江宁区禄口中心小学六(6)班   高敬宁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祖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兴奋之余,我不禁想起看过的电影《回民支队》,想起那段凄凉而悲壮的历史。

马本斋,1901出生于河北省献城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马本斋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率领弟弟和几十名群众在家乡组织了“回民抗日义勇队”,受到了孟庆山邻导的“河北游击队”的支持,队伍在战斗中不断壮大,后改编为“河北游击队回民教导队”。1938年十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带领队伍不断打击日寇,屡立奇功。

1339年日寇扫荡华北,马本斋带领回民支队在河间、青县、沧县转入地下作战,并在各大清真寺的支持下,成立了“回民抗战建国会组织”伊斯兰小队,开展敌后游击抗战。在日寇对冀中根据地的扫荡中,与八路军主力纵队和贺龙、关向应率领的120师协同作战,消灭土匪武装第六路。在马本斋的带领下,回民支队威震冀北平原,有“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之誉。

1941年,日军想让马本斋投降,血洗了东辛庄后,抓住了马本斋的母亲。日军让马母写信,劝儿子投降于日军。但马母坚贞不屈,为了不让敌人要挟儿子,壮烈牺牲。马本斋得知母亲身亡的消息后,强忍悲痛写下“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定继承母志,与日本人血战到底!”的状语。他化悲痛为力量,带领队伍在冀、鲁、豫地区一次次粉碎日军扫荡,为建立巩固的抗日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实,在当时的中国的抗日战场上,出涌现了无数这样的“抗日英雄”,他们前赴后继,奋勇杀敌。为打败日寇做出了伟大的奉献。

今天的我们,胸怀着复兴中国梦的崇高理想;未来的我们,将肩负着保卫祖国、建设中国的重任。我们当锻炼好身体,勤学苦练,爱我中华,放飞梦想!

英雄浩气长存,学子豪情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