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文章内容

《蚂蚁和蝈蝈》听课反思

发表日期:2015/5/19 12:26:39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红梅 有577位读者读过

 

《蚂蚁和蝈蝈》听课反思

王梅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听完严老师的课,结合蒋主任的点评,我有以下体会:

一、随文识字,便于儿童识字。

一年级下学期,教材的识字量增大,集中识字会增加难度。巧妙的随文识字,为学生了语言环境,便于识记字形。严老师在阅读教学时,随文让学生识记了“粮”、“汗”、“由”、“呼”几个生字。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教学“粮”、“呼”,蚂蚁搬粮食,太累了,水流出来,嘴巴干了,就是“汗”,“田中一竖要出头,出头以后找自由”用形象法,儿歌法教学了“汗”和“田”两个字。将字词的教学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让孩子更好地记住了生字,理解了字义。

<!--[if !supportLists]-->二、<!--[endif]-->借助课文插图,进行语言积累。

低年级的课本都配有生动形象的插图,严老师充分利用了插图,帮助孩子阅读文章,让孩子进行语言训练。在教学夏天蚂蚁和蝈蝈的表现时,严老师出示插图,设计“蚂蚁有的背,有的拉,有的(    ),有的(     ),个个满头大汗。”,“蝈蝈有的乘凉,有的唱歌,有的(    ),有的(    ),个个自由自在。”通过看图和想象,学生说蚂蚁“有的扛”,“有的推”,“有的滚”;蝈蝈“有的跳舞”,“有的弹吉他”,通过想象练说“有的……有的”句式,不仅让学生加深对蚂蚁辛苦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让语言训练渗透到每一个细节,达到低年级语言积累的目标。

<!--[if !supportLists]-->三、<!--[endif]-->转换角色,把握重点。

    蒋主任说,拿到一篇文章,我们不应急着去看教案教参,可以把自己放在两个位置上去思考文章。第一,把自己当作一个学生来读课文,读后的阅读体验是什么,文章最具特色的是什么,最大的价值是什么?第二,作为老师来读文章,通过课堂,要给孩子留下什么?我很是受益,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来把握文章重点,对教材进行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