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数学教研活动
发表日期:2015/5/9 9:53:20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禄小教师 有1017位读者读过
第三次数学教研活动
期待着,期待着,终于在5月8日迎来了我校与实小的第三次“牵手”教研活动,这一天,学校的多媒体室里聚集了全校的数学老师们,整整一上午,老师们都聚精会神地学习着每一节课,积极热烈地讨论着,大家都在活动中收获了很多很多。
这次活动延续着禄小、实小各一位老师展示同一课,实小数学教研团队传经送宝,禄小教研团队学习研讨的思路开展。首先是禄小的张静老师展示的《圆的认识》,张老师的课堂给予我们对圆的重新认识,也感受到了张老师的认真和用心。然后是实小的郭庆英老师展示同课异构《圆的认识》,郭老师的课堂让我们感受到了对孩子的尊重,也让我们看到了郭老师对孩子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更看到了郭老师对孩子的独到引导,整节课充分展示了郭老师的教学魅力。紧接着,实小的冯主任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两位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滴课堂的把握、思路的清晰、新课程理念的渗透等都展现的很到位,同时对照郭老师的课堂为我们的张老师指出了操作活动设计中的一些注意点:工具恰当,暴露原生态思考;要求要明确;体验更深入;注重全体学生的注意;学会提问;恰当评价;等等。最后更是以自己备的三上《认识分数》一课为例,为我们细致分析了操作课堂到底应该如何设计操作活动。
如此有意义的活动,一个上午的时间怎么够呢?最后,由于时间有限,实小的数学团队们还有很多经验没有交流到,我们禄小老师也还有很多想法没有表达,老师们都意犹未尽,只能期待下次活动早点到来。
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大量感性材料与现实情境的分析中感悟、认识圆的本质特征,理解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2.掌握圆各部分名称,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
3.能比较熟练地用圆规画圆。
4.经历和体验“材料感知——聚类分析——归纳特征——抽象命名”概念建构的过程,逐步提升学生比较、概括和抽象及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感悟圆的外部特征
出示多媒体(生活中的圆)。
提问:从这些自然现象、建筑、工艺品中,你看到了什么平面图形?说一说与其他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明确:像长方形那样由线段围成的图形称为平面上的直线图形,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二、感悟原理,提炼圆的基本特征
1.不同情境中的画圆输入。
情境一:教师甩动系绳的小球,在空中画圆。
情境二:如果在操场上画圆,可以怎么画?
媒体二次呈现体育老师在操场画圆的场景。
情境三:学生用圆规在纸上任意画一个圆。
要求:边画边想,怎样画又快又好?要注意些什么?
组织交流,初步体会画圆技巧。
情境四:老师用圆规在黑板上画圆。
组织学生在交流后再练习一次。
2.发现共同的特点,提炼圆的特征。
提问:在空中画圆,在操场上画圆,在黑板上画,在纸上画圆。在不同的情境里画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组织学生交流想法,体会相同点:虽然画圆的情境不同,但都要先固定一个点,展开一定的距离,然后旋转一周。
3.命名并思考不同情境中的关键要素。
(1)介绍:我们把固定的点叫做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确定的这段距离,叫“半径”。用字母r表示。(示范:在图中表示出来)
(2)提问:回顾刚才画圆的四个情境,你能找到它们的圆心和半径吗?
组织交流:
提问:每一个情境中的圆,它的圆心在哪里?半径在哪里?
小结:通过4个情境的分析,我们了解了形成圆的基本要素,看来圆规就是根据这些要素来设计的。
三、在画圆过程中感悟圆的位置关系与大小,明确半径、圆心的作用
1.要求:现在你能更熟练、准确地用圆规画圆了吗?至少画出两个圆。
教师巡视,捕捉学生中画圆的基础性资源。
(1) 同心圆
(2)分离的两个圆(有大有小)
(3)相交的两个圆(有大有小)
2.分步呈现学生的资源。
组织交流:
(1)为什么同一个圆心却可以画两个圆?
(2)这里的几组圆大小是一样的,那是什么原因使得两个圆有这些不同的位置关系。关键在哪里呢?
3.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
教师抓住学生画圆过程中细节问题进行交流指导:
(1)简单介绍定半径的方法 (2)标出圆心与半径
四、在折圆中理解直径,体会直径、半径的关系与特点
1.第一层次:引出直径的概念。
要求:这里有一个圆纸片,你能想办法找到它的圆心,并标出半径吗?
教师参与学生活动过程。
组织交流:
(1)两次对折后,折痕相交的点就是圆心,折痕的一半是半径。
(2)二条半径成一直线,就形成了一条折痕,从整体看这条折痕在圆中叫什么?(直径)在圆纸片上画出直径。
教师在黑板上的圆中画出一条直径。用字母d表示。
(3)你能用数学语言准确的说一说怎样的线段是直径吗?
2.第二层次:在小组活动中发现直径、半径的特点与关系。
提问:半径与直径是圆中两条特殊的线段,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利用圆纸片画一画、量一量、想一想。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如果有需要也可以与老师对话。
教师在过程中可以打开思路:
有的同学关注了直径和半径的长短关系,有的还在研究条数。
组织交流:
(1)感受:同一圆内,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2)感受:同一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
五、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快速反应:判断圆中哪条是直径,哪条是半径。(课本第86页练一练第1题)
2.在设计图纸中的正方形中找到圆心,画一个最大的圆。
3.欣赏:
(1)平面图形绕顶点旋转形成圆
(2)平面图形绕中心旋转形成圆
(3)学生用圆规画出的美丽图案的作品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圆,理解了圆的特征,我们还可以研究圆的周长和面积。
研讨:
郭老师的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准备了多种器材让学生直观感受圆的特征与画法。教学中郭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找画图中的问题,自然引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设计新颖,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画图时出现的问题,耽误了很多时间,在半径的问题上设计的比较仓促。如果是我上,我安排画圆时会要求学生画大一点的圆,学生自然会通过改变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或直接量地办法,尽管学生并没有非常清楚半径的作用,但实际已经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