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文章内容

(转载)“趣学趣教”,一把解“套”的好刃

发表日期:2010/4/30 11:25:44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无 有791位读者读过

“趣学趣教”,一把解“套”的好刃

——南京市江宁区土桥小学“趣学趣教”1357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微

 

开学初,某中学一位校长在《新学期 新思考》一文中,对当前基础教育做了几个很好的反思。

1)分数——(1)分数的重要性在哪里?(对家庭、对学生是前

途也是“钱途”;对教师、对学校是声望也是资本)(2)分数怎么来的?(在规范办学的大背景下,学生分数的得来是轻负担高质量还是重负担高质量,最可怕的是重负担低质量)

2)学生培养问三问(扬州梅岭中学):

  第一问:在获得高分的同时,是否愉快?

  第二问:进入高中后,是否有潜力?

  第三问:毕业以后,是否眷念母校?

3)教育最大的失败是:大学毕业后,学生不爱学习,不会学习。

此“三问”,切中肯綮,令我辈振聋发聩。辛苦培养了十多年的学生,怎么能这样,怎么会这样?它就像一个“套”子,套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心头,挥之不去,驱之不掉!

如何解“套”?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我省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四清”模式,如皋市的“活动单导学”模式,等等,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解套”好方法、好模式。

我们也在思考,也在探索——面广量大的农村小学基础教育怎样“解套”的模式。

身处农村的孩子,社区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可能很多不比城里的孩子,这是事实,加上许多孩子父母外出打工,长期不在身边,所以教育更多的责任落在了学校身上,落在了教师身上。

我们为他们设计了一套“解套”的方法——“趣学趣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兴趣。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如课堂),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自然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和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兴趣之后,自然会加倍努力,乐此不疲,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古今中外取得过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艺术家,看看他们的成长传记,无一不是因为“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趣”使,而为人类做出伟大的成就。居里夫人把手表“煮”了、诺贝尔把自己“炸”了、爱迪生把耳朵弄“聋”了……

于是,我们决定从“趣”字入手,探索一条小学生课堂学习的“趣学趣教”模式。

我们的“趣学趣教”,含义是这样的:

“趣学”,对学生而言,是有趣地去学,生动地去学,愉快地去学,最后达到学会、会学、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产生“学习是愉快的事,有趣的事”的心理体验,终生受用。

“趣教”,对教师而言,是有趣地去教,生动地去教,愉快地去教,让班级的每个学生学会、会学、对学习有兴趣;让自己觉得教书育人是真正有趣的事,在轻松快乐中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实现自己的美好教育理想。

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为例,我们是这样做的:

(1)分组。将全班学生按智力构成、性格差异以及男女比例等分成5—6人一组的六七个小组。小组成员按“品”字形围坐在一起,彻底摒弃原来的“稻田式”坐法。每个小组由组长带领大家首先给本小组起一个“昵称”,像什么“小红帽”“喜洋洋”“可爱熊”等等,在老师的帮助下,做成本小组的“名片”,悬挂在桌前,作为本小组的“门面”。小组既是组员之间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也是实行学习评价、组与组竞争的基本单位。

(2)“1357”。“1357”是我们给“趣学趣教”模式起的一个“阿拉伯名字”。

具体地说:

“1”指“趣”,它是我们组织所有教学活动的核心,课堂教学任何一个环节的设计与实施都要考虑如何实现“趣”。

“3”指“三课时”,我们设计每篇课文都用三个课时去完成所有的环节。

“5”复杂一点,指一篇课文教学中的“五个要点”,分别是“读、写、背、展、测”—“读”,读好课文,读好教师提供的阅读拓展文;               “写”,每节课写好老师精心挑选指导的两个字,每篇课文中写好一篇“引申文”;“背”,实行当堂全文背诵;“展”,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充分展示出来,如第一课时进行“基础阅读”展示,第二课时进行“你点我播”展示,第三课时进行“课文当堂背诵”展示等;               “测”,指“课课清”测试。一篇课文学完,将本课该掌握的字词句段等知识,浓缩在一张小答卷上,用10—15分钟当堂检测学习效果,讲评时还可作为纠错补漏的依据。

“7”指的是每节课分别由“七个环节”组成。如第一课时的七个环节是:①趣味导入;②组内互助自读,完成“基础阅读”设计菜单;③小组展示(第一轮)“基础阅读”;④指导写字;⑤“趣”话;⑥组内互助自读,完成“你点我播”设计菜单;⑦课堂评价。

说明:其中的“基础阅读设计菜单”“你点我播设计菜单”都是由老师提供的统一表格,每小组一张,完全由组员根据提示合作完成菜单的设计与展示活动。“趣话”指的是在每节课的中段,安排一个3—5分钟的趣味小活动,比如“猜字谜”“脑筋急转弯”“小笑话”“小动画”等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小活动,是每节课体现“趣”的一个专门环节,它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个环节。

随着课文学习的深入,第二第三课时的主要环节稍有不同,如第二课时将第一课时中的“基础阅读展示活动”置换为“你点我播展示活动”,第三课时再置换为“课文背诵展示”“课课清检测”等。

总之,三课时的设计紧紧围绕“趣”的理念,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要素,分别安排进各课时的各个环节,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体形式,用“展示”的方式,生动有趣地组织好一篇课文的整体教学。

(3)评价。如果将我们的“1357”中的五个要点“读写背展测”比作是五颗珍珠的话,那么“课堂即时评价”即是串起这五颗珠子的红线。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环节,都有即时的评价。评价分“个人表现星评价”与“小组合作星评价”两种。个人在某个环节表现好,得“个人表现星”一颗;小组在合作的环节集体表现好,得“小组合作星”一颗;还规定,凡得“个人表现星”三颗,可以置换成本小组合作星一颗,计入本小组的集体评价中。这样,就将个人表现、小组合作、组与组竞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每一名积极参与的同学,既为自己的优秀表现得到即时的评价而高兴,也为替本小组争得一颗合作星而倍感自豪。

在“争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忘记了什么是“胆小”,什么是“羞怯”,组员与组员之间,为了本小组的“利益”,相互帮助,相互提携;每个组员为了本小组得更多的合作星,而认真地写字、积极地答问、努力地背书……

“背课文”是最具“盛况”的环节。每到这个环节,教师的讲台前立即排起了“长龙”,人人争着背,抢着背,因为当堂背出课文,可以得“七颗星”!太“诱人”了!其实,为了得到这七颗星,学生早就在课外将课文背熟了,否则,短短的三节课,哪有时间背熟课文?这就是主动地“我要学”。试想,如果不是因为觉得有趣,孩子们会这样不辞“辛苦”去一遍遍读背课文吗?

小学生,每学习一篇作为范文的课文,都能熟练地背出来,那他的语文素养还会低到哪里去吗?还用得着做那么多的习题、考那么多的试卷吗?把他们从整天的“文山题海”中解放出来,又能学的很好,那么他们还会觉得不愉快吗?还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事吗?

老师们也从整天批改成捆成堆的作业中走出来,从整天挖空心思的教案设计、课前准备中走出来,走到学生中间,迎着孩子们灿烂的笑脸,与他们说说笑笑,玩玩游戏,还会觉得教学是“味同嚼蜡”的事吗?

“趣学趣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之趣,也培育了教师的教学之趣。

 

 

江宁区土桥小学  李斌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