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文章内容
奇迹是创造的——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发表日期:2015/3/31 9:54:20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红梅 有408位读者读过
奇迹是创造的——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严曼
“当教师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首先我很佩服雷夫·艾斯奎斯,这位致力于美国教育的男教师能够如实的将这句话放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一本风靡全球的畅销教育书籍里。
从这一本书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这位教育家确实在这第56号教室中投入了不少的心思,在接受众多有关成功教育的文献、视频之后,我产生了这样的一个观点,真正地好老师不一定要为学生做牛做马做许多事情,而是要花很多的心思在学生的身上,花的是时间和思想。
国外的这样的教育畅销书好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文章的故事性较浓,让对于教育理论看的乏味的学生看到理论的实践时,会有更多的兴趣致力于对教学管理实践的反思以及对教学理论的鉴定审视。
教师也是人,不是万能的,但是一旦真正的投入到教学中去,就得立即拥有操控万能的本事。雷夫在这本书里很不谦虚的如数家珍的作法真的很像老外的作风,自信而自信,成功而自信,让看惯了对于成功表现出谦逊的言辞的我多多少少有点不习惯。
中外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别,从教育的设施到教育的理念,有很大的差异性。研究国外教育的中国人不在少数,在国民时期中国业界的教育支柱的湖南一师就有很多的中国教育者在日本、法国、英国等国家留学,而后全心全意致力于国内的救国救民的教育运动中来,甚至学校还雇请外教给高校师范生进行讲课,有识之士怀揣爱国之心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这种情感很是让人动容。雷夫虽然没有在书中明确的表示自己的民族气节,但是很显然他也是对教育充满热情,在实施自己正确的教育理念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各种阻挠,这位聪明的教育家会“投机取巧”,尽量避开不必要的麻烦而让自己的教学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如在书中有一章节讲到关于班级经费的问题,第56号教室的教学设备都是用最好的,显然这不会是学校发给的,雷夫和孩子们都想搞到最好的音响、灯光等班级活动需要的设施,甚至还包括一些价格不菲的乐器。那么这些费用哪里来?学生的努力是一方面,教室的努力也是一方面。雷夫说他会拒绝有些家长送给他领带或者烟酒之类的,他会明确的和家长说班级缺少那些物资,家长若是想表达自己的这一份感谢,可以在这一方面帮帮班级,或者直接给钱。在这里雷夫耍了一个心眼,他说若是上面管起来而且不通情理的话,那就最好不要让他们知道,这个做法不知道在他的城市里有没有遭到被人的非议。费用除了靠学生家长的支持之外,雷夫还会通过申请社会基金的资助,总之他有的是办法,这一点很是让人佩服。
我想他们的小班化教学也是他们可以实施很多令人向往又不敢实施的教育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吧。一个班级20个人,那么教师可以认识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的家长,甚至每一个学生家里什么样的宠物都能够了如指掌。小班化的教学在中国现在的城市化快速向上发展的时代,暂时难以实行,而在很多农村甚至山区却真的是小班教学,教师不仅知道你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工作是什么,甚至知道你家里住在哪里,你们家有那些亲戚,不过很遗憾的是,在这里任教的教师本身的教学素质有限,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总之在这里,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很期待在中国也能出现这样的教师或者学校让我能够膜拜一下,不然总感觉这样的教学是远在天边,或者在别人的国家,或者在历史里,或者在很远的未来,泱泱大国有雷夫这样的教育智慧的中国教师绝对不在少数,但是为什么就没有能够冒出来成为我们欣赏、学习、实践的榜样而总是拿别人遥远的教育智慧研究观望却总是实行不了?
我国的教育迫切需要改革,雷夫的学生会演戏会唱歌会做手工,我们的学生也会,甚至比他们的孩子做的更专业更漂亮,但是孩子们快乐吗?我们的目的又是什么?这是一直困扰着我的一个问题,这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所以单单靠学校教育想改变中国学生命运,想改变中国社会的名誉,需要以学校为领头军,以热情的姿态去迎接挑战,改变这我们自我鄙视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