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口小学四年级语文第八册教研活动(三)
发表日期:2015/3/30 10:48:27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禄小教师 有604位读者读过
授课者:贯茜
研讨记录:
陶勇主任: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课的故事情节不难理解,因此,小贯老师把整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特点”上:(一是刘备的诚心诚意、求贤若渴;二是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旷世奇才)。引导学生通过“琢磨语言文字、体会人物情感”的过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陶象胜主任:
整堂课的教学,贯老师以“从哪里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为线索,把文章的内容串联起来,让人有“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之感。教学时,贯老师抓住了“刘备诚心诚意拜访诸葛亮”这条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找出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重点词句,并抓住重点词句谈体会,感情读,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并能在感悟的基础上充分朗读,进一步的感悟人物特点。课堂上,学生基本能找到这些句子,并谈出自己的体会。在这一环节中,贯老师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又充分体现出了其引导作用,以至于让学生的感悟理解能够由浅入深,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陈敏老师:
贯老师的课条理清晰,课堂上朗读训练有层次,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朗读方法指导,并且这种指导方法很有效。在这节课中还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通过学生的读读、画画,从不同的方面体会、理解刘备尊重人才、诚心诚意的品质。
附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第一教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景色宜人;体会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3.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学习诸葛亮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于是历史上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板书课题,重点指导生字“顾”和“茅”,齐读课题。
2.三顾茅庐是个成语,有谁知道它的意思?(表示诚心诚意的一再邀请),其中,顾的意思是?(拜访)
二、检测预习情况
1.先检测一下大家字词的预习情况。
过渡:同学们之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课文中的词语掌握了吗?我们一起来试试!
(1)完成本课同步练习第一大题。(随机投影展示)指名说。
(2)出示四字词语,指名读正音,再齐读
2.小组内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理清课文脉络
刘备曾三次拜访诸葛亮,文中是如何写这三次拜访的?(略写前两次,详写第三次)
四、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第一段略写了前两次拜访,指名读。
1、第一段告诉我们刘备前两次都没有见着诸葛亮。那请同学们默读第二小节,想想第二小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体会人物个性特点
(1)张飞叫嚷起来,他是怎么叫的,老师也来读一读,请同学们评一评老师读得怎样?你愿意跟老师比一比吗?从这里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飞?
(2)刘备听了很生气,他怎么说的,指名学生读,请大家评一评他读得怎样?有谁还想试一试?读到这里,你觉得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3、虽然刘备和张飞他们俩是结拜兄弟,但是他们的性格却不相同,各具特色。就让我们一起从对话中把他们的不同读出来吧。师生合作读对话,同桌合作读,体会张飞、刘备不同的性格。
(二)看、议、读、悟,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动作
过渡:从张飞和刘备的对话中,我们体会到刘备尊重人才,除了第二自然段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刘备尊重人才?
学习第三自然段
第三小节详写了第三次拜访,这次拜访结果如何?
1、默读第三小节,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或句子,读一读再想一想。
2、小组讨论交流,再全班交流。
预设:
生1:离诸葛亮家很远,刘备就下马步行。
生2:刘备敲门很轻。
生3: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于、张飞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上等候。
生4:他们等了很长时间。
生5:一听到诸葛亮醒来,刘备就快步走进草堂,与他相见。
3、悟一悟:此时,说一说你又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刘备?学生的感受是真切的:刘备等人十分耐心,其实他内心急切,足可以看出刘备待人的真诚。
4、读一读:体会诚心诚意、尊重人才。有感情朗读。
5、指导背诵
四、写字指导
1、范写“葛”
2、生描红临写,展示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