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两组建设>>教研组>>一年级>>语文>>文章内容

一年级下册第二次语文教研活动记录

发表日期:2015/3/26 9:56:37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禄小教师 有1129位读者读过

一年级下册第二次语文教研活动

袁红萍老师执教

 

《草原的早晨》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小朋友,几天来我们已随春姑娘游览了美丽的小池塘,欣赏了梅花山盛开的梅花,今 天我们还要去一个新地方想不想去?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那里都有些什么?

  2. 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草原

  3. 学习生字“原”

   (1)读一读生字,教学“厂子头”

   (2)怎样记住字形,你会用原组词吗?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现在我们就跟着作者去草原,看看草原的早晨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看看草原的早晨是什么样子。

    2.说说草原的早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三、复习字词:

  1. 草原上牧民啊都非常的好客,热烈欢迎咱们去他们的大草原上做客呢!可是,他们有一个条件:凡是过了生字关的游客才允许他去大草原游玩呢,你们想试试吗?

    2. 出示带拼音生字词,要求:指名拼读,齐拼读,去拼音后,指名当小老师带读,齐读。 

  四. 精讲课文:

  好,带上了生字朋友,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牧民的脚步去看看草原的早晨吧!

  学习第一段: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看图,闭上眼睛,小朋友想想:四周都是黑乎乎的,这时远处的天边泛起了一点点白,天慢慢亮起来了,在广阔的大草原上似乎连风儿都躲了起来。小朋友,你觉得此时此刻的草原气氛怎样?(安静、宁静)

指导读词“黎明的宁静”

 (2)黎明的草原一片宁静,是什么把草原从睡梦中叫醒的?你听过鞭子的声音吗?谁来学一学?(读词“啪!啪!”)

  是谁在天刚刚亮的时候就抽出了鞭声?(牧民)牧民们是多么勤劳啊!

  谁愿意当一回勤劳的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指名读)

  草原还没彻底醒来,现在我们都来当勤劳的牧民,把草原叫醒。

 (3)(出示图片)看,这就是铺满新绿的草原,小朋友你看了感觉如何?(像一块巨大的绿绒地毯。)指导读词“铺满新绿”

 (4)铺满新绿的草原被牧羊人勤劳的鞭声叫醒,草原醒来了,谁来美美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段。

 (1)随着牧民鞭声的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热闹了起来,草原上的羊儿多不多?自读课文,找一找: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出了羊儿的多?(一只只、涌出、羊群)出示图片体会词语,感情朗读。

 (2)如果你是草原上的羊儿,被关了一夜,清晨,看到通向无边草原的圈门开了,你会怎么做?来到广阔的草原上以后呢?你想干什么?指导读词“涌出”“蹦跳”

 (3)羊儿们此是多么高兴、欢乐?谁愿意读好这句话?

 (4)看到自己的羊群奔向了远方,牧民们可着急了,于是他们——骏马,赶着那——欢乐的羊群。(出示图片)想学学牧羊人的样子吗?边做动作边读。

 (5)草原的早晨充满这欢乐,我们一起来读读?(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三段。

 (1)羊儿奔向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追赶着羊群渐渐远去了,远处的草原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图,说说为什么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

 (3)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牧羊人的歌声)听,牧羊人的歌声都传到了我们的耳朵里!(听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4)这么美,这么响亮的歌声被风儿吹着,传到很远的地方去,在草原的上空来回飘荡,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到。书上用了一个词,叫什么?(回荡)

 (5)草原的早晨真美,谁愿意在牧羊人悠扬的歌声中读读这一段,读出你的感受。

  五、教学生字

  打、牧、动

  板书设计:

                               5.草原的早晨

                                   (欢乐)

 组内教师评课:

 王老师:借助拼音让孩子识字,识字教学扎实。《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人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拼音的学习是一年级上学期开始的,这一学期为了节省上课时间,我在教学词语都会让学生直接读出词语,省掉了拼读环节。在袁老师的课堂上,她仍会给没学过的字标上拼音,让孩子拼读,我发现这并没有像我想得浪费时间,反而能够帮助不少学生巩固拼音。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仍然采用拼读的方式读词语,让拼音不熟练的小朋友在这样的练习中慢慢熟练,扎实拼音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利用拼音去识字。

 马老师:.创设情境朗读,为了让孩子们真真切切理解“涌出”,读好“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这一句,袁老师创设情境,问“假设你是一只羊,被关了一夜,你想怎么样?”孩子们说“我想赶快冲出去”“我想快点跑到大草原上”,袁老师又问“看到草原,你想干什么?”“我想去吃草”,孩子还说“我想在草原上奔跑。”再让孩子将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通过创设情境,让孩子说感受,读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说的“尊重孩子的阅读体验”。

 郑老师: 身为南方人,内蒙古的大草原是没有看过更没有感受过的。如何让学生身临其境,有切身的感受呢?袁老师利用多媒体图片来展现大草原的美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给学生提供了真正的草原图景,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弥补了因地域差异、经验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学生想象的缺憾。课中又通过一些图片、音乐让学生理解“铺满新绿” 、“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等词句。同学们在图画、音乐声中感受大草原的无限风光和勤劳的牧民们的生活,多媒体,让孩子和课本的距离拉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