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两组建设>>备课组>>二年级>>数学>>文章内容

二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1)

发表日期:2015/3/24 15:54:03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禄小教师 有610位读者读过

第一单元第1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摆放学具,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理解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能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小棍10根一捆若干捆。有余数除法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复习平均分。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要举行四轮驱动车比赛,每辆四轮驱动车需用3节电池才能让它跑起来。现在老师这里有6节电池可以使几辆四轮驱动车跑起来?有9节电池可以使几辆四轮驱动车跑起来?有28节电池又可以使几辆四轮驱动车跑起来呢?通过今天的数学学习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这个实际问题呢?

二、新授

1、提出问题。

老师想把10枝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说一说。

2、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 )个人。

(学生动手实际分一分后,用语言把分得的结果汇报给大家,用算式表示出来。)板书:

10÷2=5

3、每人分3枝,会怎么样?每人分4枝、5枝、6枝呢?

(课件显示教材P1的表格)请同学们把分的不同情况记录下来。

4、动手实践。

(1)分小组动手操作学具,把10枝铅笔按每人分3枝、4枝、5枝、6枝的情况分一分。

(2)汇报分得的结果。随着学生汇报用电脑显示分的过程并填表。

(3)启发学生把分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

10÷3=3(人)……还剩1枝

3、建立余数概念。

(1)分小组观察上面的除法算式。根据分的结果的情况观察上面的算式可以分为几类?

 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呢?分组讨论后汇报。

我们把上面的算式分为两类:

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分完后有剩余

10÷2=5(人)10÷3=3(人)还剩1枝

10÷5=2(人)10÷4=2(人)还剩2枝

             10÷6=1(人)还剩4枝

小结:把上面的算式按正好分完,还有剩余分完两类,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还有剩余枝数这样的问题,我们把剩余的枝数叫做余数。今天我们主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去掉“还剩”两个字用6个圆点表示。1枝、2枝、4枝叫余数。

例:10÷3=3(人)……1枝 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10÷4=2(人)……2枝 读作:……

10÷6=1(人)……4枝 读作:……

指出1枝、2枝、3枝都是余数。示范读的方法。

三、信息反馈,质疑。

1、试一试,你能把分铅笔有剩余的其他情况,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10÷4=□(人)……□(枝)

 10÷6=□ (人)……□(枝)

2、说出每道算式中的商和余数是多少,再读一读。

17÷3=5……2         25÷7=3……4

3、每辆四轮驱动车需装3节电池,28节电池可以使( )辆四轮驱动车跑起来。还剩()节电池。28÷3=□……□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分完后有剩余

 10÷2=5(人)     10÷3=3(人)…… 1(枝)

 10÷5=2(人)     10÷4=2(人)…… 2(枝)

                   10÷6=1(人)…… 4(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