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标解读(一)
发表日期:2015/3/20 14:09:51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耿泰和 有478位读者读过
1. 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 “6条”改“5条”:
原来的“三句话”: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在的“两句话”: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
“6条”改“5条”:
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原《标准》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 原课标: 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
● 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2.理念中新增加的提法:
●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什么
● 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
● 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 注重启发式
● 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
● 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
● 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3.关于数学观的修改:
原课标:
●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标修改稿:
●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
●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 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中最需要考虑的是什么?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