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研活动(一)
发表日期:2015/3/16 9:44:35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lkxxjs 有596位读者读过
授课者:袁萍
评讲记录:
江远畅主任:三月十日我们听了袁萍老师的课并进行了研讨。我从袁老师的这节课中感受到:一、问题导学模式在本课教学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围绕梅花香、鲁迅“早”、借花喻人等展开。二、从复习三味书屋的陈设切入,环环相连,过渡自然、行云流水一般。三、课中引入课外知识较多,足见教师对课的重视和备课所花精力之多。我现在常在上课前和年级组老师讨论“一课一得”,这节课得什么?我们可以问问自己。
卞良燕老师:全课教学环节清晰,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目标第一和第二点落实较好。执教过程中教师抛出的“两处描写梅花的语段为什么不能对调?”这个问题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从让学生体会作者写作构思的角度看,对这个问题的交流探讨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然而,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花费了较多时间补充介绍了很多和鲁迅相关的背景资料,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但同时也削弱了课堂应有的语文味。在学习与“梅花”有关语段时,如果能抓住“白里透黄”“黄里透绿”“润泽透明”等关键词指导学生体会朗读,那课时目标第三点达成度应该会更好。语文课应区别于品德课,其核心应该是关注语言文字形式。
叶海燕老师:本节课堂上,教师将重点放在了体会腊梅的冰清玉洁和鲁迅的为人上。一开始,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腊梅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学生看后收到启发,朗读起来也更认真,体会更深。这样通过腊梅的外在美,联想到腊梅开得最早,由此引出鲁迅书桌上的“早”,自然流畅,效果不错。并在最后反复朗读最后一段,体会“东风第一枝”,强调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附:教学设计
《早》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三、教具准备:挂图、投影片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精读讲解: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三味书屋的陈设(第三自然段):
①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
南墙上----匾
东面正中----画
画前面----先生座位
四面----学生书桌
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
②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请学生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③当你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时会想到什么呢?而作者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又想到了什么?
(2)鲁迅在桌上刻“早”的原因(第6、7自然段)
①自由读
②思考:
鲁迅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鲁迅后来迟到过吗?为什么?
(3)描写梅花的句子(第五自然段)
出示: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a.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b.指名说
c.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韵致”等词的意思。
d.腊梅花美在哪儿?
e.指导朗读这段话。
f.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
三.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你的教室或房间。
板书设计: 早
梅花————鲁迅
洁白无瑕 品格高尚:时时早,事事早
借物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