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研活动2
发表日期:2015/3/13 11:21:49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禄小教师 有640位读者读过
放大与缩小
禄口小学高伟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境演示:呈现例1图片并把长方形图片放大的情境。
师: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现什么?
揭示课题: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相比,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
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1
1、认识图形的放大
分析题意:
出示例1中两幅图片长和宽的数据。
图1长是 8 厘米、宽是 5厘米。图2长是16厘米、宽是10厘米
数据比较: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
刚才我们在电脑上操作时,把原来的一幅长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了?
2、认识图形的缩小。
我们能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先独立思考这样才能把一个图形按一定比缩小。
尝试练习:
把第一幅图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
教学例2
1、出示例2
引导尝试:如果要把第一幅图按3:1放大是什么意思?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原来的几倍?各应画几格?再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与宽各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
2、探索规律: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3、教学“试一试”
量一量,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你发现什么?学生交流
三、练习提高
做“练一练”。
做练习九第1、2题。
第1题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相关图形边的长度,并完成填空,再组织交流。
四、总结评价
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你还有什么疑问?
交流
五、作业
研讨
潘老师:对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解释得比较明确,难点突出
刘老师: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能及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且要求明确。
蒋老师: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民主,学生就不懂的问题能热烈地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