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家长学校>>文章内容

家教论文集

发表日期:2015/1/13 9:25:33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zdx 有2673位读者读过

 

儿童教育——有心而无痕

江宁区禄口中心小学  卞良燕  

家庭是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所以,我坚信作为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原则是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一、小事情,好习惯

孩子刚刚学走路时,难免有跌倒磕绊的时候。孩子便会立即大哭,等着大人来扶她,聪明的父母在确定孩子没有受伤的情况下,总是笑吟吟地对孩子说:“宝宝好本事,自己一定能在站起来。”然后,再给他(她)足够的耐心。最初,也许孩子还不情愿自己爬起来,而在得到大人的暗示以及鼓励之后,我想他们总是会乐意配合,并且破涕为笑。每当我看到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宠爱有加。遇到此类事件,忙不迭地将孩子抱起来一边哄着,一边骂着某某物件,责怪其不应该将孩子绊倒之类的话语,我总隐约有些担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身为父母的我们这一辈子能扶起孩子多少次?

让孩子从一些小事做起。有这样一位母亲她说在她女儿三岁的时候,对抓握东西已经相当有把握。那时,她便特意地买了一双精致的小木筷,引诱她用漂亮的筷子学着自己吃饭。一开始,孩子可能只是觉得好玩,慢慢地孩子便学会了自己吃饭。虽然有时会把饭菜弄洒,但她总是对孩子说:“没关系!你已经越来越棒了!”至此之后,孩子自己吃饭已经变成了很自然的事情。而与此同时,周围的同事们还在抱怨说:“自己的孩子已经上一年级了,在家吃饭还要大人喂。”我们反省一下就会发现,其实““不为”就是最好的“为”。

之所以说到上面两则小事,就是觉得养成好习惯很重要。一个好习惯对孩子的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风,我们常常教育孩子要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在很多时候,家长在很多事上不知不觉地包办,力求完美,怕孩子做错了,做得不合乎标准。所以,干脆按着大人的想法和准则一一包办。不给孩子“犯错”的机会。其实,在孩子幼小时,每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契机。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

二、夸奖的魔力

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如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为积极向上,他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他的品行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一个人总觉得被暗示为有某种问题,他就会在这方面不断地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滑去。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刚上一年级的女儿做作业时很粗心,开始她的母亲经常为这事责怪她,“这么简单的题目也错,如果是难一点的错了,我都不会怪你;简单的错了,妈妈就不能原谅你。”顿时,孩子很难过,这位母亲也很着急!然而,事情并没有好转,甚至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只要是稍微有点难度的题目(例如趣味数学),孩子就干脆不做了,心想:反正这事在妈妈能容忍的范围。后来,这位乐于反思的妈妈发现自己的方法欠妥,改用鼓励法。每次让孩子自己先检查完成的作业,然后再和孩子一起共同订正,并将错误记录下来,今天有8处,妈妈就会说:“有进步,比昨天的10处又少了两处。明天会更少,对不对?”孩子脸上分明已经露出了微笑,眼神中流露出对明天美好的希冀,更透着自信。

不过,要改掉一个坏毛病并不容易,正如养成一个好习惯一样。作为大人,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更要时不时地帮助孩子找回自信,偶尔一次的错误代表不了什么。一些家长之所以经常批评教育孩子,就是因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误假设,即如果自己不说,不经常提醒,孩子就不会改正缺点,就会越来越堕落。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上进是她的天性,只要不被扭曲,就一定会正常生长。反复的批评,会把孩子的缺点固化下来,使孩子难以和那个缺点剥离开来。亲爱的家长们,老师们,请不要吝啬我们的赞美,多夸夸孩子吧!

三、阅读的力量

说到阅读,就不得不提这样一本书《朗读手册》,  它的作者是吉姆?崔利斯,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朗读手册》是他数十年儿童阅读指导研究与实践的总结。这本书于1979年出版,5次修订,被美国数十所教育院校选为教材;并迅速被引进到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仅在美国的销量就突破200万册。只看书名,大家可能觉得这是一本有关如何提高朗读技巧、提高阅读分数的书。看完它的目录,您可能更加坚信这样的想法。刚开始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读了几页就发现,其实这本书更多强调的是“渴望阅读”。所以在我看来这本书是一本培养孩子对读书的渴望,使孩子们热爱读书,乐于读书,迷恋读书的指导手册。书中用大量生动的实例、确凿可信的数据向我们阐述了朗读的重要性,从小就为孩子朗读的神奇效果,以及我们可以为孩子朗读什么等问题。

封面左下角有这样一首小诗深深地打动了我: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它选自《最受美国人喜爱的诗》。第一次读,我居然就被感动了。我经常想,如果这段话真的出自一位孩子,那他说这话的时候该是何等的骄傲和幸福啊。他的母亲又该感到多么欣慰和感动啊。我羡慕那些能经常听父母为他读书的孩子,因为我的童年里没有这样动人的场景;我佩服那些经常想着方法抽时间为孩子们读书的老师,因为参加工作的这几年我没有做到。每每读起这首小诗,我总觉得自己错过了很多,我现在带的这拨孩子也错过了很多。值得庆幸的是,每次阅读这本书,它就像警钟一样提醒我不要再错过。作为老师,尽量为学生减少错过,为人父母,也不要让自己的孩子错过这些影响一生的美好。

梅子涵先生曾经说:很多家长不止一次向他诉苦,不管用什么方法,自己的孩子就是不愿意看书。工作中,也经常有家长跟我说:让孩子写完作业,再看点课外书,孩子理都不理,只顾看电视或玩游戏,尽管着急却又无可奈何。我想书中的这段话足以让我们好好反思: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父母爱书,孩子会成为爱书人;

父母爱阅读,孩子也爱阅读;

父母给孩子读书,孩子就会爱上读书。

也许生活中并没有这么绝对,但真的很难想象:父母一边理直气壮地要求孩子去书房写作业、看书或练琴,自己却在一边开心地看电视、玩电脑或者搓麻将。想玩,不仅是孩子的天性,也是我们成年人的梦想。事实上,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喜欢上阅读,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不排斥听故事,所以有人说:通常都必须有某个人引领孩子们进入书中奇妙的世界。(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喜欢阅读,通常都必须有某个人引领他们进入书中奇妙的世界。——奥维尔?普瑞斯特科《给孩子读书的父亲》)我想父母责无旁贷的应该成为这里的“某个人”。

孩子不爱看书,我们给他朗读,真的有用吗?朗读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呢?什么时候开始朗读好呢?书中说:朗读开始得越早越好,朗读会改变人生。你相信吗?有这样两个小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珍妮弗出生时患有唐氏综合症,两个月大时,被医生告知珍妮弗会全盲、全聋,而且严重智障,但他的父母没有放弃,而是抓住所有可能的机会给她读故事。珍妮弗4岁时接受智商测验,智商竟然高达111分。上一年级的时候,她是班上阅读成绩最好的学生。

罗伯特?艾伦6岁时成为孤儿,7岁时他的姑婆开始读书给他听,后来,他读一切他能获得的书。他从未上过一天学,直到32岁进入一所小型学院就读。3年后,他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接着,他获得了凡德比大学的英文硕士与博士学位。如今在田那西马丁大学任教。

这样的案例在书中数不胜数,我惊讶于给孩子进行早期朗读的神奇效果,惊叹于书中那些父母数十年如一日的付出。身为老师,我想我能做的,也是应该做的就是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我们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远比我们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帮孩子挤出更多的时间,和他们一起为彼此朗读。哪怕最后只有一两个同学把书籍当成了生活的必须。因为热爱与渴望是一切“杰出”的原动力。

读完《朗读手册》,我最想说:请大声为孩子读书吧!因为书中还有这样一条逻辑:

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

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孩子爱读书,我们才有未来;老师爱读书,教育之树才会常青。

让阅读成为大家的快乐,让我们成为聪明的人!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老师很重要,但是父母的影响永远无可替代!

 

 

 

 

让孩子不再说谎

江宁区禄口中心小学  刘利萍 

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家庭是一个孩子出生后最早接触的地方,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家庭之中,接受到来自家长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源。同时,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最好的补充,是整个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抓好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将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把对孩子的教育当成头等大事抓,在孩子身上花费了很多精力。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有心得,但也有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却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事与愿违。孩子因为父母教育方法不正确造成逆反心理的情况非常普遍,一个调查显示家庭教育在全国都是一大难题,打骂、惩罚、甚至体罚乃是大多数家长采用最多也是认为最有效的教育方式。那么,作为家长,到底该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呢,是体罚打骂还是怎样呢?就现在的家庭教育来说,家长要想真正将孩子教育好,让孩子健康成长、又能和孩子友好相处,家长要对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征进行了解,要多学习孩子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加强相关教育知识的学习,在思想和行为上同步教育好孩子。

二、对孩子说谎行为的教育

下面我就以孩子的说谎行为为例,一起来探讨探讨到底该如何应对孩子的说谎行为。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为了一些事情或多或少都有过说谎的经历,我想任何人都不例外,就连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就我们的了解来看,说谎是孩子们普遍存在的行为,他们往往说了谎之后又用另一个谎言来掩盖。我调查发现,孩子说谎往往都是为了逃避老师或者家长的责备和惩罚。例如:考试了但成绩不好,孩子就跟父母说最近还没有考试;考试成绩不好而又要签字,害怕父母责骂甚至打骂,他们会告诉家长说试卷忘记带回来了,甚至拿别人的试卷回家冒充。这种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孩子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非常不利。

诚实是一种美德,说谎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容忍的行为。当作为家长,都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随口说谎。但事实上,正是由于我们对说谎这件事看得过于简单和严重,只是生硬地让孩子不要说谎或对孩子进行粗暴惩戒,从而把孩子的价值观搞得模糊混乱。孩子的说谎行为与我们的家庭教育是息息相关的,不恰当的成人教育是孩子说谎行为形成的重要原因。但事实上,孩子说谎是他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历练、一部分,其实远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严重,要看你如何看待和对待了。

三、说谎的定义和原因

家长要想真正教育好孩子的说谎行为,首先就要对说谎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解。

说谎是指儿童有意或无意地说假话。一般来说,孩子是天真无邪、诚实坦白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也有说谎的时候。

孩子的说谎行为一般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种:

1、无意说谎

无意说谎是由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所造成的,它产生的原因和表现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1)想象与现实相混

年幼的孩子有时分不清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容易把自己想象中的东西与真正的事实混在一起,认为想象的就是现实的。例如:今天,全班孩子一起看了一部关于哆啦A梦的动画片,一下课很多孩子就会开始模仿里面的一些语言和行为,有时还会跑过来告诉老师,他是哆啦A梦,他可以干什么干什么了。从孩子的行为和语言可以感觉到,孩子喜欢模仿他们看到的一些东西,常无法分清幻想与现实的区别,会时常冒出令大人感到惊奇、搞笑的举动。

2)记忆错误

孩子记忆的精确性比较差,时常会出现一些歪曲事实的现象。而且,孩子现在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弱,会出现表达错误或者张冠李戴等现象。这些都会导致孩子的无意说谎。例如:放学时,老师布置家庭作业:回家将口诀读5遍,让没有写完口诀的小田回家写完,然后他就回家将口诀抄了5遍,抄到半夜11点,家长问他为什么抄这么多,他说是老师说的。其实是小田将老师的话记错了。孩子的年龄还小,对事情的记忆不完善,不准确,回忆也就是再认或再现的时候会把他人的事情想象成是自己的。这就是因为孩子记忆错误而导致的无意说谎。

3)自信的萌动

孩子由于思维还不缜密,理解问题比较简单,不善于分辨想象与现实,往往会不切实际地说“大话”。例如:老师提一个问题,问谁能解决,孩子都会争着举手说:“我能,我能!”但是,真当老师把他叫起来时,他有不知道怎么回答,其实这就是孩子自信心的萌动,而不是刻意的“说谎”。

2、有意说谎

有的孩子是无意的说谎,但是也有部分孩子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有意说谎。

1)取悦成人,害怕失去信心

有些孩子为了能取悦成人对他的喜欢,而编造一些谎言。例如:一个很想讨老师喜欢的孩子,他会拿着一张家人帮他别人画的画来跟老师说这是他画的,想要得到老师的表扬。对于这种孩子有意识的编造事实,是幼儿说谎现象中错误性质较为严重的一种,这类错误的发生,多与成人平时的过度表扬教育有关。

2)炫耀自己,满足虚荣心

有些孩子为了炫耀自己,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能吸引同学,老师对他的关注,把一些事情夸大了,无中生有,因此而撒谎,这也是较为常见的现象。

3)成人说谎,不良的教育

家长的说谎是造成孩子说谎的直接原因。有些父母不守信用,他们为了种种原因对孩子许下各种各样的诺言,却又常常办不到,时间长了,孩子也学会了。例如,母亲不想带孩子出去玩,就对孩子说自己有重要的事情要忙,结果一会儿就自己跑出去玩了。

4)社会影响。

孩子的说谎欺骗行为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现在社会上虚假假冒的现象层出不穷,如电视、广播、网络、报刊、广告等媒体的信息言过其实或具有欺骗性,更多的是伪劣产品、假文凭、假钞票等等,这些现象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学生说谎是社会、成人说谎欺骗行为的综合反映。

以上的有意说谎的行为虽不说是品行坏,但多少反映了孩子品德中存在的问题,家长应当给与足够的重视。

四、对说谎行为的教育对策

家长对孩子说谎的行为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那有爱如何正确对待解决孩子的说谎行为呢?家长就要针对孩子产生说谎的原因和心理进行干预和纠正,要从孩子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

1、家长要对说谎的幼儿进行正面教育

面对孩子的说谎行为,家长不能放任孩子,也不能着急,更不能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如果使用暴力,那样只能会使孩子对家长产生畏惧感,从而疏远家长。家长对他们的教育就会受到阻碍,找不着他们说谎的真正原因。家长应该对孩子说谎行为,进行正面教育,找到说谎的真正原因,从根本上使他们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于他们积极的认识错误的态度,应给予鼓励,使他们更有信心。

例如:一次,班级献爱心的时候,班级里的小婷带了100元钱老说要捐,由于钱比较多,我就打了个电话给她妈妈,问问是不是家长主动给她的。但是她妈妈说没有,我再问孩子时,孩子说是他爸爸给的,再打电话时,家长也说没有给她,还说孩子以前就有说话的习惯,说了几件孩子说话的事情。经我的耐心询问,孩子终于说出了实情。因为孩子想多捐点钱,但是又怕家长不给,所以就自己拿了100元钱。我首先可定了她愿意多捐钱的行为,但是又指出说谎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向她说了说谎的后果,让她改正。我又问她为什么以前会说谎,她说是害怕爸爸打她,每次她考不好,爸爸都会骂她、打她。看来,孩子的说谎行为只是为了躲避家长的责骂,家长应该找到孩子撒谎的真正原因,与老师沟通,共同努力,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说谎是错误的,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2、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

在生活中,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行为习惯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如果孩子看到成人经常说这样那样的谎言,那他们会很自然地建立“说谎有意”的错误观念。例如:我妈妈为了让我外甥听话或者做某件事,经常会许诺说:“如果你做好了,我就给你买玩具车。”可是,等我外甥真正做好了,我妈妈却已经将自己的诺言给忘记了。这样的言行,会不知不觉在孩子心里产生说谎也没关系的错误理念,也学着说谎,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好孩子学习的榜样。

3、要信任尊重孩子

如果家长随意不信任孩子,怀疑孩子言行的真实性,会导致的心理发生不良变化,从委屈、埋怨逐渐发展到不服,甚至报复。有的孩子故意用捣蛋逆反的行为反抗家长,这样会加重家长与子女之间相互不信任,产生隔阂,反倒为孩子说谎创造了条件。

4、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

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言行,处理问题时要耐心教导,注意孩子的神情、动作和言语,先搞清楚事情经过,看孩子是有意还是无意说谎。帮助孩子说谎的原因及其后果,让孩子在拥有足够安全感的情况下,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培养孩子承认错误的勇气。

5、家长要配合学校教育

家长千万不能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家庭教育不重要。作为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多与老师交流,这样才能使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当孩子将别人的东西拿回家时,家长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听孩子说是什么就是什么,这样的话只会助长孩子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和说谎的行为。家长应立即与老师取得联系,及时了解情况,针对问题与老师一起进行教育,让孩子认识到说谎是不对的。

6、培养孩子自我反思教育能力

面对孩子说谎时,给孩子讲讲“狼来了”、“皇帝的新装”等,引导孩子分析、判断,使孩子积极主动地进行认识到说谎的严重性,树立不能说谎的正确思想,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7、看见说谎行为上有利的一面

1)孩子知道说谎,说明他的思维能力增长了,学会了避免困境。在成人面前,孩子是弱势群体,他们在成人的安排下生活着。说谎,是孩子对一些强加在他们身上的束缚反抗的表现。就像前面提到的小婷一样,为了逃避爸爸的打骂她才一再说谎,她才会将别人的试卷拿回家说是自己的,才会骗家长说试卷忘记带回家了。孩子的说谎行为是为了摆脱家长的责难,说明孩子学会了应变,知道怎么思考问题。其实,孩子出现说谎的行为,家长也应该反思反思自己的行为了,想想是不是自己的不当行为造成了孩子说谎。

2)孩子说谎,说明开始学会生存了。目睹了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后,孩子们也开始知道人经常生活在谎言里,不说谎是不现实的。连最亲近的家人也会为了这样那样的事而说谎,还说这是善意的谎言。但善意的谎言就不是谎言吗?于是孩子也学着去说谎,因为他们也是为了生存。

分析许多家庭孩子说谎的案例,多数是因为考试考砸了或犯了错,无法向父母交待。而家长教育方式又过于简单化,专制化,最终加重了孩子说谎的行为。其实孩子们最高兴最自豪的事情,莫过于父母能赏识尊重他们,任何事都能和孩子开诚布公,因为孩子很单纯,自尊心更强,对光荣耻辱更加敏感,经常会为了得到家长的赞赏或宽容而说谎。只有家长真心、用心的为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相信孩子一定能完美快乐的成长。

 

 

 

 

 

 

 

 

 

 

 

 

 

 

 

 

 

 

 

孩子如何实现自主发展

禄口中心小学 王梅 

我们常常讲“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各方面的自觉性、遇到问题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坚持,取得最后的胜利......”这些强调的都是孩子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其实这就是所谓的“自主发展”

“自主发展”这种能力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需要后天的驱动,逐渐形成,在孩子的幼儿,青少年阶段,如果父母有意识的推动孩子往自主发展的道路前进,孩子就能较早获得主动适应与发展的能力。家长也应该有意地推动孩子“由生活自理向人生自立发展”。这种由“推动到自动”的转变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实施。

一、养成遵守约定的习惯,学会自我管理

孩子要在社会上立足,必须学会遵守社会规范。为了让孩子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家长可以从小就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培养主人翁的意识。在这里可以采用约定规则的方式管理孩子的日常生活。孩子处于“心中有数,说话算话”的状态,就容易学会自我管理。如果没有遵守约定的习惯,什么计划也不能完成,光说不练,自主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

1.学会和父母约定规则,并遵守自己与父母的约定

 孩子在小学阶段,家长可以把对孩子的要求告诉她,在讲清为什么要如此的道理之后,让他和你们一起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比如说“当天发下来的作业有错,主动订正就可以正常享受看半小时动画片权利,如果没有主动订正,就每道错题扣减几分钟;如果当天作业全对,可奖励若干分钟,并可以存起来以后使用。”以孩子自我约束为主,父母检查监督。遇到孩子管不住自己时,父母就予以提醒。

2.学会遵守自己与自己的约定

自己许下的心愿,下的决心,定的计划都是自己与自己的约定。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制定周末时间表,自己统筹安排那一天的学习、玩耍、做家务时间。家长提醒孩子按照时间表执行,做不到予以一定的惩罚。

当然父母和孩子的约定一定要合理,只针对态度和行为,不能针对成效和结果。

二、养成专注敏捷的习惯,学会高效思维

 高效思维最初可从“聚精会神地听”做起。平时父母可让孩子在你们之间传口信,这会提高孩子认真倾听的水平。还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思维训练。

1.培养接受能力。在说道关键性新词时,可让孩子重复三遍,要求孩子遇到不懂的东西一定要问。看完一段有趣的文字等等马上复述内容。增强孩子抗干扰的能力,交给孩子心理暗示法等,

   2.培养思考能力。通过换位思考,理解他人。通过连续设问,学会层层深入分析问题。通过分析别人的偏见和局限性审视自己。

   3.培养表达能力。要求孩子想好了再说,口齿清楚,层次分明。说话就爱那个就时间、场合、气氛、方式。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理性判断

   1.提供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像陶行知教导的那样:“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够去想,去思考;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解放儿童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去看事实‘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有足够的议论自由,特别要有提问的自由;解放儿童的空间,让儿童从鸟笼式的学校里走出来,去接触大自然、大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使儿童做支配时间的主人。”

2.传授独立思考的方法。在观察事物、讨论问题、分析案例、总结反省的过程中,经常用批判的眼光来分析真伪,判断正误,鼓励孩子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做父母的,要想提高孩子的理性判断能力,也要不论做事做人,都应该实事求是,为孩子做出表率,和孩子一起前进。

四、养成定期反省的习惯,学会自我促进

诗人海涅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1.体验反省,记住不受欢迎的行为。

    在小学之前,不论什么样的错误,第一次犯时,都不受罚,只告诉孩子怎样做是对的,第二次犯就要和孩子约定再犯如何惩罚,第三次犯就让孩子带着闹钟在光秃秃的墙角面壁思过。之前要约定好反省时间,不宜过长,反省结束时要告诉孩子你们仍然爱他。

2. 自我反省,从被动回顾错误,到主动寻找不足

到小学后,家长可以用反省性的谈话代替“面壁思过”。只要孩子能够以否定的态度回顾错误,就达到反省目的。遇到情节生动的错误,可以要求孩子写成日记,让他尝试自我反省。孩子再大些,可以挑选有针对性的格言警句贴在他容易看到的地方,让孩子边看边想。每周用5分钟沉思默想,都有利于开启只会,发现错误,调整心态。

对孩子自主发展的培养父母要顺应天性,积极引导,个性化培养,这样才能健康而持久。

 

 

 

 

 

 

 

 

 

 

家长如何跟孩子沟通

禄口中心小学  谈玲  

培养教育孩子问题,一直是我们老师和各位家长密切关注的“天字号”头等重要的大问题。现在大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很自然的将所有期望都放在了这一个孩子身上,教育在家里是头等大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热点,资质不同、个性不同、兴趣不同,只有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这要求父母与子女进行有效沟通那么,怎样与孩子沟通才能起到引导,帮助孩子,促进他学习的目的呢?

首先,相互尊重。沟通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我觉得父母与子女间的沟通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卡罗尔说:“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孩子的学习考试成绩不理想,学习方式方法不对路等问题,家长最好不要经常责备、埋怨,甚至训斥等方法解决问题。作为家长责备、埋怨,甚至训斥孩子的本意是好的,但有时候效果可能是恰恰相反的,这种做方很可能会伤害我们孩子的自尊心,使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变得疏远,产生距离。

第二,要做一个倾听者。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首先可以做一个聆听者听听我们孩子的想法,帮助他们疏理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必要时把我们孩子的思想观念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有时候也不一定非要寻求一个解决问题的答案,做一个好的聆听者就可以,不要经常性的告诉他怎么做或给意见,可以多问问他的想法,比如说:你怎么想的?如果……你会怎么做?为什么?你觉得这样会有哪些好处哪些坏处?等等问题。指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三,身教重于言教。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第四,平等相处。小明已经5岁了,在家里,父母叫他做事情时常常会这样说,“去把杯子拿来”,“把报纸拿来”,“赶快去弹钢琴”。虽然有时候小明很愿意去做这些事情,可是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反倒没有动力了。点评:“把杯子拿来”和“帮妈妈把杯子拿来”两句话,在成人听起来差不多,但孩子的感受却会有很大的不同。孩子虽小,但同样不喜欢命令式口吻,喜欢受人委托。所以,每当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时,作为孩子的养育者,如果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教育者”的角色,就会在和孩子沟通时难以保持平等的地位, “你要”、“你应该”、“你不能”等词语会常常挂在嘴边,其结果是家长谈得越多,就越可能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这样,孩子就渐渐失去了与家长交流的愿望。

最后,多赞美、少批评。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我有一个朋友,她有一个女儿。她曾跟我说过一个关于她孩子的故事。又一次,雯雯(朋友女儿)考试没有考好,她很担心。因为她平时考的都很不错。所以雯雯把试卷藏了起来。过了两天才把试卷给我朋友。但是我朋友并没有责怪雯雯。首先,先夸奖了雯雯。我朋友说:“雯雯虽然没考好,但是她学会了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这是最重要的。”然后她帮雯雯仔细分析错的题目。下次雯雯成绩考的很好。我们需要去不断找寻孩子的优点。对孩子多加鼓励,善于了解孩子的优点,抓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感受到大人一直在关切地注视着他们,欣赏着他们。给孩子一点信心,他们会还世界一个奇迹的。

孩子的教育,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二是学校教育,三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最早、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我们也会在日常生活中以最普通、最朴实的方法影响着孩子、教育着孩子。希望父母的和所有的老师一样,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培养着我们的孩子。

 

 

 

 

 

 

 

 

 

 

 

家庭教育之我见

禄口小学  袁红萍

全天下的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成栋梁?但很多家庭并不真正知道怎样做才能使孩子成才。有的家庭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就是尽了家长的责任,教育孩子完全是学校的事情;有的家长奉行“树大自然直”的信条,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有的家长则一味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自己却从不看书、读报等待,这些均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希望我们共同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走出教育的一些“误区”,促进孩子有更大的进步。 

1、正确理解和履行父母的职责

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主要责任就是赚钱养家,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经济环境。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父母对孩子的责任,不仅要把他们抚养好,而且还要教育好。在我国的现行的婚姻法中也明文规定“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的义务”。家庭是人才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任期最长的老师。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这些流传甚广的故事中,我们都能看到父母的教育对孩子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因此,家长不仅要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生活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孩子的优良品德、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只有正确理解并认真履行父母的职责,才有可能抚养并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2、加强与学校的密切配合

现在的孩子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家长要经常与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里的重要情况,取得老师对家庭教育的了解和支持。只有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双管齐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尤其要注意的是:切忌在家不尊重老师,这样绝对不会有好的教育。

3、父母要作孩子的好榜样

父母是子女最早接近之人。不论父母自身是否意识到,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不仅需要具备科学和家庭教育的知识,还要处处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为子女树立榜样,率先和垂范。如果家长自己整天沉湎于电视节目中,而要使孩子信奉读书比看电视更重要,更有益处,这实在是难为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在注意言教的同时,还要注意身教,身教和言教并重,才能引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家长们应明确自己作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举例说脏话)。

2、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分不开。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3、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学习中不能怕苦,怕累。

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1、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欢读书,那么,家中应该有书、杂志、报纸。孩子在书香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喜欢接近书,喜欢看书。但是,这个环境还必须是简化了的,不能太嘈杂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学习刺激,以免孩子无法专心地学习,避免孩子注意力的过度分散。

2、 用正面的语言和亲自示范的方式来教导他。

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习一种好的行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例如告诉他“我们应该……做”,而不只是批评他、责备他做得不对。然后再亲自示范正确的动作来教导他。如果孩子说会,那么就让他做给你看,再指导他正确的方式。

3、不要打扰他的专心。

孩子专心在做某一件事时,不要去打扰他。第一件事还没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让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则,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养成放弃的习惯,怎会有始有终呢?

4、孩子一起游戏。

从游戏中可以训练他的一些基本能力。有时也可以将复杂的学习活动分成几个简单的步骤,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 多鼓励孩子。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和进步还不如我们的理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 (举例学习成绩的问题)

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现在很多家长有这样的感觉:孩子长大后,似乎不像以前那么听话了,甚至还和父母顶嘴;有什么事情也不爱和父母商量。家长们觉得越来越难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两代人之间有了一层隔阂。其实,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有了成人感,自尊心和自主性大大增强;讨厌父母喋喋不休的说教,不愿父母干涉他们的行为;内心的秘密往往不肯告诉家长等等。要想获得两代人之间自然、亲密的关系,就需采取适当方式加以沟通。下面一些建议,可供家长们参考。

1、必须在时间上有所投资

家长们常常认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赚钱养家。其实对孩子来说,最需要的是父母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一个可以让孩子倾吐心事的朋友。要达到这种地步,非得平日有足够的时间沟通不可。建议大家平时多和孩子在一起聊天、看电视、散步、游玩等。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中,谈话才能渐入佳境,至于平时连回家吃饭都“没有时间”的家长,就不要太期望孩子会与你畅所欲言了。美国前总统布什夫人在美国一所著名女子私立学校的一次毕业典礼上曾深情地说:“年轻的女士们,有一天当你们到了我这样年纪的时候(布什夫人当时已70岁)你们回顾你们一生,决不会因为曾经错过一次赚钱的机会、一笔生意的交易而感到后悔,你们却会因为没有好好花时间和你们的孩子、和他们的丈夫、和你们所心爱的人建立美好的关系而感到后悔不已。”布什夫人的肺腑之言,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2、跟孩子沟通必须讲究语言艺术

沟通的意义绝不是“我有话要说”,更不是“大人说,小孩子听”。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当然不喜欢和你在一起。因此,父母与孩子谈心,若要取得好的效果,既要注意谈话主题,也要考究语言方式。比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大人教育小人的“古训”,而“多读书才能实现你自己的理想”更符合当今儿童的语言特点,可能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3、话多不灵

孩子在学校听到的几乎全是教师滔滔不绝的教诲,一堂课接一堂课,天天如此。回到家里,要是父母还是喋喋不休地教导,孩子当然会反感、会顶牛。因此,建议父母的话要简练,准确,能带些风趣幽默更好。有些话可以只说一半,结论让孩子自己想出来。要是家长的话太多、太碎,孩子把耳朵堵住,那么,家长的话就成了没人收听的广播电台。

4、多鼓励、少批评

这个社会因为人多,竞争也厉害,家长对子女的期待也高。这样,家长与子女的对话就难免批评多于鼓励,强调孩子的不良习惯并与别的孩子相比,与自己的过去相比等待。其实这一比毫无积极意义,相反只有使孩子丧失处信,产生自卑和自弃感。倒是鼓励的话能让孩子有自我肯定感,激励上进心。

5、家长需多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难题,因此,建议家长要读一点有关教育孩子书刊,了解一些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利于为两代人之间的沟通提供科学性的指导,减少教育的盲目性。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权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

 

 

 

 

 

 

 

家庭教育塑造孩子未来

禄口中心小学  贯茜 

    孩子的未来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一家人的全部关注都集中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能有一个优异的成绩,有一段优秀的经历。所以好多家长拼尽全力让孩子在比较好的学校里上学读书,即使是交再多的赞助费也在所不惜。但是大多数家长都忘了家庭是孩子最基础的一个“家庭学校”,他们在家庭中的时间最长,在家里也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最好场所。所以我来谈谈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许多家长外出打工,说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经济基础。可是殊不知这样的生活,让孩子在最需要关爱的时候远离了父母的陪伴,轻则让孩子缺乏安全感,严重的话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抵触家长甚至是老师的教导。现代社会的孩子智力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小,非智力的竞争越来越强。小学阶段正是一个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而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是非判断能力都比较差,这就要求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要作出牺牲,尽可能抽出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事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家长要尽可能的陪伴在孩子身边,对他的行为实时的进行指导和监督。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关系,能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得到更好的帮助,同时学生的学习也不会成为问题。

    二是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家长在家总要尽可能地去谈论关于学习的话题,孩子做作业时,家长可陪在旁边就要么读书,要么看报,要么上网看新闻。有时同孩子一起看电视,也是选择能扩大知识面、对孩子有益的去看,有时还要孩子就有些内容进行探讨。很多孩子会抱怨说,每天让我好好学习,可是我的爸爸妈妈自己也不是打牌、看电视。为什么要要求我们不许呢?所以家长的示范作用是非常强大的,我们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浓厚的学习环境。

    三是营造民主的家庭气氛。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民主的家庭氛围,对任何事情允许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正确的给予引导,让孩子从小就追求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对孩子的错误不采取粗暴的手段,而是耐心说教。还允许孩子说不,有时孩子不愿做的事情,家长也不强求孩子去做。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体罚、打骂是“核武器”,不能经常使用。现在又许多孩子不怕“打”,打一下当时知道认错,可是事后就忘到九霄云外了,不是打的不够狠,就是因为打成为一种习惯,打一打,认个错,孩子只是在重复这个过程,但是并没有从这个过程中,吸取到教训。所以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还要多想想正确得当的教育方法,比如夸奖、奖励等等。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一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家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吃苦耐劳精神。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让孩子去做,有时孩子生病能坚持的坚决要求上学。有的孩子喜欢吃饭时看动画片,而家长自己喜欢吃饭时看体育新闻,为了改变孩子这种坏习惯,家长就自己从此也不看体育新闻了,家长都如此做了,孩子自然也就不看了,任何人不许吃饭时看电视,时间一长,孩子自然养成了习惯。

    二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了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孩子刚上小学时,就要每天都为她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监控,然后逐渐放手,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许多家长一开始就忽略了习惯的养成,开进入一年级,认为孩子小,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把要求放宽,时间长了,孩子的坏习惯就保留了下来,比如放学回家先吃零食再写作业,比如坐在椅子上腿不平放在地上,而是放在屁股下面,久而久之,坏习惯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改。

    三、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一是夯实基础知识。扎实的基本功是孩子继续学习的有力保证。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要求孩子必须首先自己认真独立完成,然后家长负责检查,错了的题为她细心讲解,直到弄懂弄通为止。一个单元结束后,家长要帮助孩子进行单元小结,以便孩子系统地掌握书本知识。许多家长说这样孩子学习还要家长这么费心,当然,孩子的学习家长怎能不费心呢?你现在的付出,是为了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后,他就会自己检查、复习和总结了。所以家长要担当好领路人的角色,你的孩子就会更加的出色。

    二是扩大知识面。小学阶段是扩大阅读量,提高文学素养的最好时期。儿童在5——12岁是语言的最佳开发时期,小学阶段课业负担相对较轻,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我们牢牢的抓住了这个机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每天晚上睡觉前,就给她读一些幼儿画报和一些故事书,培养她的兴趣。上一年级时,就给她一些带有拼音的故事书读。于是,她逐渐对读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一有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到目前为止,她已阅读了一百多本中外名著,背完了《唐诗三百首》。多看书的孩子记忆力也会十分的好,读书是培养孩子心性的一种良好手段。爱看书的孩子在学习上就会如鱼得水,越学越有兴趣。

    三是培养业余爱好。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要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增长孩子的见识。多培养些兴趣,孩子的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这样,孩子的生活就不会只是枯燥的学习,有了更多有趣、新鲜的事情,让孩子变得更加活泼开朗,我想这是许多家长想要看到的结果。

    四是参与学校活动。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班级事务管理、少先队活动、广播台播音、升旗仪式的主持,不仅能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能力,也丰富了他们的人生经历。

教育是一门艺术,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而教育投资又是能产生长远效益和回报的经济投资和政治投资。年轻的父母们,赶快投资吧,因为财富就蕴藏其中。

 

 

 

 

 

 

 

 

 

 

 

 

 

 

我与孩子共谱阅读之歌

江宁禄口中心小学  魏奇媛  

孩子就像坠落人间的天使,让人欣喜无比。作为家长,我们见证着他们一生的发展。而阅读则与他如影随行。家庭共读一本好书就如一家人在和一个充满智慧与高尚品质的人对话,孩子的童言稚语会给成年的我们带来纯真快乐的甜蜜。我们的成熟思想也会使孩子更快接触有些深奥的东西。在大家心与心相通的共读交流中,我们更能感受到心灵的洗涤和成长。那么我们该如何与孩子共谱阅读之歌呢?

一、架起阅读的桥梁,让孩子乐于阅读

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要想让孩子成才,就必须从阅读开始。现在的孩子处于一个多元化、信息开放的时代,很多孩子被一些现代化的元素迷住了眼,不是沉迷于上网聊天,就是置身于电子游戏里,很难静下心来去读一本书。父母买来的课外书在孩子眼里成了负担,弃之一旁,这引起了众多家长的担心:怎样才能让孩子快乐地阅读呢?所以无形中时代对我们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让孩子爱上阅读,首先从我们家长自身开始。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喜爱阅读,懂得阅读的方法,了解书籍的内容,这样才能指导孩子阅读,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孩子喜欢阅读。专家建议父母应尽可能多的和孩子在一起看书,给孩子树立阅读的榜样。          

试想如果能有一位值得信赖的、很有经验的成年阅读者帮助和示范,孩子会读得更多更流畅更愉快。其实,家长特别是爸爸的示范非常重要,你阅读了,孩子会学着做的;孩子体会到了快乐,会和你说个不停。但大人不阅读,身边没有书,没有熟练的阅读技巧,没有个性化的阅读经验,孩子自然就和阅读少了一份亲近,少了一种氛围,少了一位模仿的榜样,少了一个求教的对象。在我教的孩子中,凡是孩子早早读名著又读得比较多的,都是有值得孩子信赖的、很有经验的成年阅读者做示范和指导的。

父母要主动和孩子一起阅读,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没有时间,也可以每周进行一次。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仅能营造读书的气氛,让孩子愿意跟随父母阅读,而且如果父母能够提前看看孩子要看的书,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可以提高孩子阅读的目的性。对于一些优秀的作品,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让孩子发表意见和观点。喜不喜欢阅读,善不善于阅读,与孩子的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关系。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应该从孩子最喜欢的书籍入手。哪怕是一本漫画书,只要是健康的也是可以让孩子阅读的。

所以,家长要成为阅读的领头雁。信息爆炸的年代,家长只有以身作则架起让孩子阅读的桥梁,让孩子乐于阅读,从而爱上阅读。

二、预留充足的阅读时间 ,让孩子畅游书海

英国阅读专家艾登?钱伯斯认为,在所有影响阅读的因素中,阅读时间是第一位的。所以,家里要留出固定的阅读时间,让孩子畅游书海。比如每次作业完成之后,每个双休日的下午,每次睡觉之前,让孩子持续、安静地阅读半个小时。这样,到时间就阅读,幼小的心灵沉浸另一个世界里,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阅读习惯,把阅读当成乐趣。那种把孩子的所有时间塞得满满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因为没有阅读,孩子会患上精神营养不良;因为没有阅读时间,孩子永远养不成阅读习惯;因为没有阅读习惯,孩子会在离开学校之后,再也不会从书本中寻找智慧。在日常的生活中,我是这么做的。

我家有个小萝莉,现在在上幼儿园中班。我感到庆幸的是自从她上学开始,我和她爸爸就开始坚持在睡前给她讲故事。一开始是结合她一天的学校生活或者针对她的成长中的小插曲编一些生动活泼的色彩极浓的儿童故事,孩子兴趣盎然。孩子阅读时间有了,我们也能很好的跟她进行交流,这不正是一次心与心的靠近吗?茶余饭后,我们一家三口经常展开一些特别的读书会。我可以是朗读者,爸爸和孩子是听众。故事讲完,我就提问,然后让他们抢答!再者,就是找出一本看过的书让孩子来复述等等。慢慢地,家里的故事书再不断的增多。两年下来,孩子已经习惯了在睡前看书,要是不给她讲故事就会闹。平时,从她嘴里经常能迸出许多好词。我想这就是阅读带给她的收获吧。不过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这种习惯的养成,还真是不容易。家长不仅是父母,还是工人,有各种各样的压力,但我个人觉得这一切跟孩子的成长比起来还是微乎其微的。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我们虽然累,但是因为我们精心培育,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强了,或者能写上一段优美的句子了,作为父母的我们,相信心里顿时能乐开了花!这时,就会发现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定好时间让孩子坚持读书,让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遨游在书海吧。

三、构筑家庭图书角,让孩子置身书香中

阅读专家说,所有的阅读从选择开始。因此在开始阅读前,必须有足够的图书储备可供选择。但光有储备也是不行的,图书应该是举手可拿,伸手可触的;图书还应该进行展示,让书的颜色、书的质地、书的形状、书的气味吸引孩子们的眼球。选择本身就是阅读活动非常重要的部分。建议设立家庭图书架,坚持每月拿出固定的钱来买书、藏书。如果从孩子出生开始,每月为孩子买一本好书,到十八岁上大学前,他的书架上将有200本好书。想一想这是怎样的一个精神宝库啊?书香世家首先要有好书代代相传啊。 再者,一个读书角也应该要赏心悦目吧。可以让孩子自己动手布置一下。成为自己和孩子放松的一个温暖的港湾!试想在充满阳光的午后,窝在自己的角落与孩子共捧着自己钟爱的书,一起和孩子读一读优美的句子,该是一副多么和谐的画面啊!

为了让我们的图书角更让孩子们青睐,家长就应该经常领孩子去书店或者图书馆,教给孩子买书或借书技能,让孩子养成定期买书或借书的好习惯。书店、图书馆可以给孩子营造读书的氛围,可以让孩子体验 “窃读”的滋味。经常光顾书店的家长一定看到过这样的情景:许多孩子在书店里捧着书,他们有的站着,有的蹲着,有的索性坐在地上,他们读书的姿势各不同,读书的样子却一样专注。如果你的孩子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他一定会主动加入到读书者的行列中去。读书需要氛围,读书会被感染的。如果你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你的家人,你身边的好朋友都会被你感染的。孩子如果从小在读书的环境中生活,耳濡目染,你说他能不喜欢读书吗?

那么在选择图书时,我们又要注意什么呢?我觉得应该从孩子最喜欢的书籍入手。比如说,你的孩子比较喜欢科普读物,你就可以先让孩子多读科普类书籍,让孩子从中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在和别人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会发现自己的欠缺,这时家长就要及时引导孩子从别的类型的书中去汲取知识,来补充知识上的欠缺。这样孩子的图书天地是自己用心建造的,肯定整天都想去那里享受书香。

四、与电视网络保持合适的距离,让孩子更爱读书

阅读专家研究,看电视、上网和阅读完全相反。电视节目观众只需要短时间集中注意力就可以了,上网需要不断翻页浏览。相反,孩子阅读书籍时,则需要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对年龄较小的孩子而言,看电视是一种不用社交的经验,而阅读则需要与人互动,比如和同伴与老师与家长交流。电视使孩子丧失了提问这个最重要的学习工具,孩子通过提问可以得到最好的学习效果。电视剥夺了孩子学习语言最重要的课程——与家人的对话。和其他各种形式的印刷品比较起来,电视所传授的词汇是最少的。另外,最近的研究发现,如果说我们的孩子读书、读报、读纸媒介的时间超过接触电子媒介的时间,那么,他的品德得分会提高、智力水平会提高。还有研究认为,看纸质的人眼睛是凝视的,而看网络的人眼动非常快,伴随电视、网络成长的孩子已经没有凝视的能力了,这就是过度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的孩子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的原因,所以,我们要与电视网络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从小培养我们的专注力。孩子们应该多多阅读,远离网络电视的过度侵害。

著名的作者余秋雨说道:“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阅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是我们心灵和身体栖息的港湾,家庭如果沐浴在书香中则更是温暖了!让我们与孩子谱写一首阅读的赞歌吧。让他们的未来更加灿烂夺目!

 

 

 

 

 

 

 

 

 

 

 

 

 

 

 

孩子不写家庭作业的对策

江宁区禄口中心小学 祝云龙

很多孩子不写作业,家长束手无策,其实我们换位思考,假如您在工作,别人打牌的打牌,说笑的说笑,看电视的看电视......您还有心工作吗?更何况您是一个自制力很强的成年人!小学生不完成家庭作业的现象很常见,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不利于他们良好的人格品质的形成,必须认真反思并着力解决这一问题。

一、小学生不做课外作业的原因主要有:

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足,有的家长只管养不管教,错误认为:他们的责任只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至于教育问题,则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养成孩子任性,娇气等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有的家长有教育子女的愿望,但往往教育不得法,家庭教育跟不上学校教育......致使大多数学生在家庭中受到不良影响,从小养成不好的思想和习惯,进入学校以后,最明显的表现为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差,这些都是造成学生不做家庭作业的起始原因。主要表现为:

二、针对小学生不做课外作业的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

1.首先,家长和教师认真地做一次沟通,共同分析孩子不爱写作业的原因,达成共识,家校联手帮助孩子改掉不完成作业和说谎的坏习惯。家长都改变策略,不再做“挑错专家”、“批评专业户”。生活上不要过分溺爱,逐渐纠正孩子挑食偏食的习惯。  

2、不断鼓励表扬,享受认真作业的快乐。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当小非作业完成了,老师常常以各种方式来予以肯定,打上醒目的评价,加上激励的语言。作业做得较好时还能巧妙地与别的同学一起参加作业展示,很自然地让小非得到表扬,享受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要坚持不懈,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对同一批学生来说,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不同年龄也有不同的学习态度,习惯倾向,对同一个学生不用同一种方法进行教育,周而复始,循环反复;教师面临的学生一年换一茬,不同的学生,状况也不一样,要求我们教育的方法、培养的途径、帮助的措施有所区别,俗话说的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神奇的钥匙开启学生的心智。孩子在做作业时,要尽量避免各种干扰,不要让孩子在嘈杂的环境中做作业,比如闹市、麻将或牌局旁、电脑游戏或电视机旁。让孩子有自己的天地,能独自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学习,并且不要随意在孩子身边走动、询问、指责,尽量不要打断孩子的思路。不要在孩子的书桌旁堆放零食、玩具、饮料等,更不要把孩子学习常用物品摆放得太远,以免养成孩子经常走动拿取,或者边写边吃的习惯。总之,让孩子养成专心快速写作业、写完作业再去玩的好习惯。

4、要想办法把孩子引入做作业的境界。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自控力弱,回家后贪玩忘记了做作业是常有的事。有的孩子在睡觉前才想起做作业,甚至有的在上学前一天晚上做作业,急急忙忙,应付了事。对待这样的孩子,家长要多督促,做到孩子回家后先问问有没有作业,如果有,要先做作业,完成作业后再玩或看电视。家长可以找机会和孩子谈心聊天,平心静气地询问孩子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什么想法,自己对家庭作业的看法,以及老师对作业完成情况的态度等。使孩子明白做好家庭作业的重要性,知道家庭作业是非做不可的。

5、要敢于放手。家长要培养孩子独立审题,独立解决困难的习惯。需要辅导的,家长必须耐心进行辅导。不要一开口就告诉答案,而是要启发引导孩子思考,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作业完成后,家长要进行检查。看孩子写字是否规范,作业是否认真对待,有条件的家长可以给孩子纠正错误,分析作业,做到对孩子心中有数。有时老师要求家长在作业上签字就是这个目的。这样有督促,有辅导,有检查,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会养成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最可怕的是用父母的幸福来栽培孩子的幸福。”家长督促孩子学习本无可厚非,但过度地插手监督容易导致孩子过分依赖,不利于其能力的发展,造成分数高的假象。毕竟,学习能力的发展要靠孩子独立思考来完成。

6、要教育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对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家长若不加指导,孩子自己是很难做到的。由于精力充沛、好奇心和好胜心强,孩子们常常是想到哪就做到哪儿,一边玩一边做作业,许多孩子甚至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这样肯定难以优质高效地完成作业。家长要从具体的时间安排抓起,比如要孩子早睡早起,早晨起来后做操、晨读,下午放学后游戏、复习功课、做作业,晚饭后看电视、读书等等,都应该给孩子规定一些具体任务,并使这些活动为孩子接受,逐渐成为习惯。

小孩作业不做,涉及的原因非常多,如心目中对老师的崇拜程度,上课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课外独立思考的能力,家庭学习的环境等等,家长要细心研究。教育孩子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做为家长我们千万不能心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心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身为家长更要有耐心,要有正确的育儿态度和良好的促学家风。以上家教心得,有待广大家长共同探讨。

 

 

 

 

 

 

 

 

 

 

 

 

 

 

 

 

 

 

 

 

 

 

 

树立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

江宁区禄口中心小学  朱健   

【案例】

明天就期末考试了,放学后,女儿开心地对我说:“爸爸,小敏明天不来考试了,太好了。”我觉得很奇怪,问女儿为什么这么高兴。女儿说:“小敏在家发烧了,估计明天就不能参加考试了,呵呵,那这次第一名我就稳操胜券了。”女儿这一说不要紧,却让我心里非常不是滋味,晚上不停地在思考:女儿才14岁,小小年纪怎么就有这样的想法?这种争强好胜的性格,该如何正确引导呢?

吃过饭,我语重心长地说:“舟舟,你非常渴望考到第一名是件好事,我很高兴你能有这样的上进心。但是如果你把第一名看得太重,从而想通过一些不好的心态和方法来赢得荣誉,这未必是件好事。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你愿意听吗?”女儿看着我,无声地点点头。

从前,有一个青年到海边散步,他在那里遇到了一个捉螃蟹的老翁。他看到老翁旁边放着两个小竹篓,一个盖着盖子,一个敞着口。他猜想肯定是那个盖着盖子的竹篓里装满了螃蟹,而那个敞开口的竹篓里没有螃蟹或者很少。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他走上前去往那个敞口的竹篓里一看:“哎哟!好家伙,怎么里面这么多螃蟹?”接着,他又掀开了那个盖着盖子的小竹篓,往里面一瞧,却发现只有一只螃蟹。他纳闷了,于是问老翁:“老伯,你这个竹篓里只有一只螃蟹,为什么还要盖着盖子,而另一个竹篓里装满了螃蟹,你却不盖?”

老人淡淡一笑,回答说:“年轻人,你有所不知。这两个竹篓的形状和一般竹篓不同,它的开口部分较小,而底下的部分较大。假如竹篓里面只有一只螃蟹,就得把竹篓盖好,防止那只螃蟹逃走;如果竹篓里有两只以上的螃蟹,那么竹篓口就算不盖,也不必担心。因为只有一只螃蟹时,螃蟹可以顺着竹篓口逃走,而若有两只以上的螃蟹,那么所有的螃蟹都会拼命地往竹篓口逃跑。但是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竹篓口设计得很小,只能让一只螃蟹通过,一旦有螃蟹顺利爬到开口处,其余的螃蟹便会蜂拥而至,设法占据出口的位置。这样一来,只要有螃蟹想逃走,其余的螃蟹便会把它拉下来,所以没有任何一只螃蟹可以顺利逃走。”

故事讲完了,舟舟默不作声,她陷入了沉思,也许她此刻明白了竞争的些许涵义。

    过了一会儿,我饱含深情地说道:“舟舟,螃蟹如此,人何尝不是这样,每个人都想出人头地,都在与周围的人竞争,因此有些人总是生怕别人超过了自己,而为别人的成功设置各种障碍。我们周围常会有一些人,嫉妒别人的成绩与杰出表现,天天想尽办法进行破坏与打压。如果我们不把这种思想除去,久而久之,我们的周围就只剩下一群相互牵制、毫无战斗力的“螃蟹”。你说对吗?”

“舟舟,今天你和小敏能够坐在同一间教室是彼此的缘分。你们之间是竞争对手,但同样也是合作伙伴。你应该知道,竞争不是相互残杀,而是一种超越。你要凭借自身的实力和努力,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基础上进行竞争。别人进步了,成功了,要为之高兴;自己失利了,受挫了,要正确地面对。嫉妒他人,甚至采取卑劣的伤害手段戕害他人,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也是不道德的表现。你说对吗?”听了这番话,女儿的眼里饱含着泪水,她狠狠地点了点头,说:“爸爸,我知道了。以后我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了。谢谢你,让我明白了很多……”

【反思】

我们的时代无处不存在着竞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竞争也日趋激烈。人们要生存发展,要适应社会,就必须具备竞争意识,必须学会竞争。所以,培养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已成为当前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父母应当引导孩子树立良性的竞争意识,防止负面效果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在生活中鼓励孩子竞争时要注意防止重智轻德的价值取向 。因为竞争本身就有优势和劣势之分,若不加注意,在鼓励孩子进行竞争时,很可能会产生负面效果。可能会引发孩子的重智轻德行为,因此在鼓励孩子竞争时要注意引导孩子树立良性的竞争意识,防止负面效果对孩子的影响。

二、父母应当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减弱妒忌心理的负面影响。

父母要注意帮助孩子克服骄傲自满,目无他人等不良情绪;对于在竞争中失败的时候,要防止孩子对获胜者产生妒忌心理。能够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是一个心理素质高的表现,而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正是教育渗透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孩子参加竞争,父母应教育他们以诚实的态度参与,让他们具有“诚实”比“获得好名次”更重要的价值取向。总之只有在重视孩子品德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孩子采用积极竞争的手段才是有意义的。

三、父母应当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解决消极竞争带来的问题。

现在孩子的竞争意识比较明确而且强烈。在家里基本上全部是独生子女,大部分的养成了惟我独尊的脾气。在各类竞赛中谁也不买谁的帐,谁也不认输,经常出现这个不服气,那个看不惯,甚至为一点小事大打出手的现象,这种消极竞争的表现对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健康竞争意识呢?在本案例中,我通过一个心理学上的小故事来侧面阐述消极竞争的危害性。通过名言警语来呼吁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我想,拥有正确的竞争意识能极大地推进孩子个人的发展,有利于健全孩子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的提升。所以,我们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创设条件,鼓励孩子积极加强与他人的合作,培养并强化他们正确的竞争意识,以增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家庭——孩子成才的摇篮

江宁区禄口小学    周海波  

  家庭教育是与家庭同时产生的,它作为一种独立教育形势先于学校教育,同时也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的奠基教育。我国宪法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教育子女不仅是履行固有的天职,而切实履行社会职责,父母应通过家庭教育,使子女的智力得到尽可能早的开发。所以,家庭教育具有早期优势,是奠基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生在学校学习,接受学校教育时,仍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因此,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家长的事,两者必须紧密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家长和学校、班主任保持密切联系,在教育学生这个问题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这样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型人才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优越地位,无论就业还是报酬都说明社会对知识型人才的重视。因此,众多家长都为培养教育子女煞费苦心,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的家长更是“望子成龙”心切。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直从小学念到大学,读硕士、攻博士,出国“留洋”,成为栋梁之材,为此不少家长不惜花大价钱为孩子选学校,重金请“家教”,让孩子参加这个班、那个班;有的家长虽然感到孩子“学业无望”,但也希望他们学成一门手艺,挣钱当大款,至少也能自食其力,不让家长操心,有的家长则恨铁不成钢,打骂成便饭,看到子女学习成绩差、淘气,不是从正面教育,真正去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如有的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几年级几班,班主任是谁,更谈不上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和孩子的思想状况),而是“气不打一处来”,轻则训斥、责骂,重则拳脚、棍棒,使孩子终日心惊肉跳,诚惶诚恐,不知所措。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成才”?这个问题不仅是家长们的一块“心病”和日常话题,也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议题。培养孩子成才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指培养人的艰巨和繁重。从纵向看,人从胎儿到成人,要经过几十年的培养教育,甚至终生要受教育;从横向看,人从小到大要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但要接受各类文化科学知识教育,还要接受思想、品德、精神文明教育。因此,可以说人的“成才”需要经过全方位的培养教育。下面就家庭教育谈以下几点:

  1、要搞好家庭教育,就要真正了解孩子,关心孩子,这是教育孩子的前提。然而,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不错,是学校和老师的事,老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做一个好人。但这仅仅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三分之一,要教育好学生,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应跟上。现在,有一些家长都以自己忙为理由,很少了解孩子,关心孩子,只知道孩子吃完饭上学去了,却不知道孩子在学校或校外干什么,对孩子的学习和其它行为也不了解,这不能不说是家长的失职。

  对孩子全面了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要对孩子在家的行为了如指掌,而且要对孩子在外面的表现全面掌握。这需要家长做大量的细致工作,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留意孩子的书包、笔记,经常与之谈心,多倾听孩子的意见和要求,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全面了解孩子,才能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要给孩子以帮助和指导,引导孩子健康发展,不断取得优异成绩。

  2、要搞好家庭教育,就要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对一个学生来说,其成长过程必然会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教育专家认真分析了现代社会、家庭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后指出,家庭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十分重要。那么,什么是家庭环境呢?所谓家庭环境是指对学生(子女)成长目标产生影响的、来自家庭方面的因素总和。其中主要包括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成员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父母的示范效应、家庭氛围状况及家庭条件状况等因素。学生的成长目标一般认为是:注重在不断接受教育过程中全面发展,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全面发展具体讲就是素质教育,就是使学生成为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坚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健康的体魄和心智的人。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社会所必需的人,这样便是实现了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孩子出生以后,在与外部世界的密切接触中,他们的心理活动也逐渐丰富和复杂起来,尤其是家庭的一切,包括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家庭的陈设布置等都给孩子留下最初也是最难忘的印象。显然,家庭便是孩子的第一学校,而父母则使他们的启蒙老师,在孩子以后的成长中,更是由于经常不断受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将不同程度打上家庭的烙印。所以,家长要有良好的教育观念,自觉履行改造教育子女的职责,把子女教育视为应尽的义务,并能诱导子女正确做人,努力提高子女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鼓励子女勇于吃苦,勤奋上进和全面发展。同时要有良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切忌简单粗暴。除此之外,还要为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许多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体贴,家庭气氛宽松、舒适,这样的环境将使子女心情愉快,性格开朗,热情活泼,学习高效。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为子女的教育和成长不断地优化家庭教育的环境,以保证子女能迅速成长。

  3、家庭教育不可忽视父母的示范效应,父母一定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人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每一位父母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言行和家庭环境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的政治表现、工作态度、兴趣爱好、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生活方式,甚至走路的姿态,都可能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事实也正是这样,如有些做父母的,虽然他们也经常跟孩子讲学习多么重要,读书多么重要,可他们平时谁也不看书,冬天晚上在家看电视,夏天晚上到街上聊天、下棋、玩麻将,看到孩子在身边看他们玩时,马上就板起脸来问:“你作业做完了吗?”“做完了。”“做完作业就快去复习别的,走吧!”孩子说:“我再看一会儿。”“看这有什么用?快走!一会儿回家我检查你的作业,写得不好我可打你。”迫于压力,孩子是回家了,可你想他能学习好吗?你说读书有用,可孩子没见你摸过书本,你说打扑克没有用,可你却天天打,为什么家长老干没用的事?日久天长,孩子没有听进关于读书有用的道理,却懂得了打扑克太有乐趣了。还有些家长,在家里当着孩子的面,说话不注意分寸和影响,对孩子的成长、进步起到了阻碍作用,如有的父母很关心孩子的思想进步,要求孩子争取早日加入少先队。可在家里和朋友一起谈话时又说:“入党入团有什么用?党不党一样升级,团不团都拿钱,我才不入呢。”类似这样的话,孩子自然要想想,有时甚至还把家长的这些话带到学校讲给同学听,扩大了影响面。由此可见,做家长的,在孩子面前谈话、做事,一定要注意分寸和对孩子的影响。父母的自我形象、威信尊严、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语言风格、行为习惯等特征在子女的心目中往往是神圣的,因此,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子女常常通过模仿、潜移默化过程接受这种效应。如果家长自身素养较高,为人诚实、工作勤奋、谈吐文雅、处事得体,那么对子女将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父母的示范效应本身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家长要能主动的、有意的发挥示范作用,其对子女教育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意培养子女形成健康的心理。培养孩子成才不但需要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了,才能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克服困难毅力,把握自我的能力,从而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树立达到人生某一目标的坚定信念。因此,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成才的前提。

  那么怎样培养子女形成健康的心理呢?首先是家庭的影响和教育。

  第一,家庭要和睦。和睦、幸福的家庭,会给孩子带来轻松、甜蜜、融洽的精神氛围,是孩子在无忧无虑的和谐环境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果一个经常吵嚷打闹、不尊老爱幼、四分五裂的家庭,孩子的心灵必然受到严重的创伤,心里不会达到健康。

  第二,父母要做表率。通过实践观察证明,凡是父母爱学习、肯钻研的,孩子一般地也会专心致志的学习;父母贪玩,不喜欢学习的,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就差,因此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做好表率。

  第三,对孩子既不能过分溺爱,也不能苛求过度,更不能斥责打骂。有的家长迷信“棍棒出人才”,整天对孩子没有好脸,孩子成绩差一些,不是训就是打,殊不知,这样会使孩子心理老处于紧张害怕的状态,根本激发不出孩子的想象力。有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你叫这样他偏不这样,有意和父母对着干,逼得紧了便逃出家门,流落社会上,变得更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另外,对孩子也不能无原则的溺爱。溺爱过分的孩子,一种是产生优越感,长大会目中无人,不合群;一种是产生依赖感,成长中缺少创造能力;一种是心里脆弱,经受不了艰难曲折的打击… … 事实证明,过分溺爱、过分苛求或频繁的斥责打骂都难以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

  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需要对孩子从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很多。比如:给孩子以足够的慈爱;鼓励孩子去面对适合于他年龄的新事物和新需要;对孩子的成就给予称赞和勉励;灌输正直、正义、积极、勇敢、顽强、友爱、互助等正面的思想,从日常生活琐事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久而久之经过长期教育、熏陶,孩子健康的心理因素就会形成。

  由家庭教育打基础,使幼苗茁壮成长;由学校在成长期精心培植,使之更好成熟;由优良的社会风气做滋养,使之营养更充分、更全面。特别重要的是,子女应增强自身修养,自我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动力,增强抗病的免疫力。这样,经过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地加强修炼与父母、师长的精心培养教育,相信所有的子女、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心理健康,长大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家庭是教育孩子的重要课堂

江宁区禄口中心小学 朱晨灿

说起教育孩子,有许多家长为此而绞尽脑汁,搞得焦头烂额,为什么?失败不起,对于现今的独生子女,也就是未来七口之家的希望,谁也不愿这个希望成为泡影。有不少家长认为:我就是在外挣更多的钱,一旦发现孩子不行,便感觉全军覆没,前途一片暗淡渺茫。有些家长却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管吃、穿、住就行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我要强调一下,家庭是教育孩子的重量课堂,而现在家庭教育出现的忧患,有必要在此给大家提个醒,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比  老拿自己的孩子和优秀的孩子比,而且总是带着责备的语气。

二急  总觉得自己孩子没有别的孩子用功,不如别的孩子优秀,于是就心急火燎,恨铁不成钢。往往是责怪、训斥,甚至大打出手。

三逼  不顾孩子特定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加大孩子的作业量,延长孩子的学习时间,不叫孩子玩耍,甚至不叫看电视,不征求孩子的意见,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和特长班。孩子不愿意就施加压力,逼着孩子学习,看着孩子学习,使孩子成为学习的奴隶。

四弃  当最终发现自己付出的努力都不能奏效,便灰心泄气。有的家长放弃对孩子的约束,致使其放任自流;有的家长则索性花重金把孩子丢进寄宿学校,放弃自己的教育责任。

总之,孩子的成长,关键看家长。

1、家长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职责;

2、孩子的许多问题往往根在家庭;

3、家长的心态决定孩子的心态,家长的行为决定孩子的行为;

4、教育不能急,家长要学习;

5、家长要和孩子共同成长。

 200多年前,一位睿智的德国牧师,把先天不足一个有点痴呆的儿子小卡尔?威特培养成了著名神童,他八九岁精通6国语言,并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进哥廷根大学,14岁获哲学博士学位,23岁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而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这位牧师名叫卡尔?威特,它的教育方法一直倍受教育专家的充分赞誉!塞德兹、威纳?巴尔等无数天才也都是这种方法的直接受益者。

  二十多年前,一位父亲,只有初中文化,面对出生的双耳全聋的残疾女儿,没有绝望,而是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与命运抗争,他不抛弃不放弃,手把手地教女儿发音、识字,踏上了一条教育之路。女儿在小学跳了两级,十天训练能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数字;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受到江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上述两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是先天不足的孩子,一个是双耳全聋的残障孩子,通过科学的培植,成了人们称羡的天才和神童。

    而我们家长面对的孩子是健全、正常的孩子,面对孩子学习不努力,成绩不好却总是抱怨孩子不聪明,不努力,我看,应该抱怨自己教育不努力、不科学。那么,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呢?

一是要赏识孩子

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看得起,也就是在人格上尊重孩子。而现实中孩子的地位是低下的,家长总认为孩子什么也不懂,把自己的意识强加于孩子,替孩子作主,不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随意打骂孩子……

有一位母亲,认准了教育孩子的奥秘就是一个字——打,于是,女儿八个月开始打,那知道女儿越打越坚强,越打越不怕打,直到有一天,她把竹板打断了,女儿却站在那里岿然不动,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两行热泪带着愤怒的目光直逼着她,她忽然发现女儿好像一个人——刘胡兰,于是出于母亲的怜悯之心,她再也不打孩子了。有意思的是:这位挨打的女孩曾问过母亲,“你知道刘胡兰是怎么死的吗?”母亲答:“这还要问,是犟死的呗!”原来这孩子在学刘胡兰!

    还有一位家长更特殊。小时候在农村,经常挨父亲打,那时他发誓:将来有了孩子一定不打他!后来他参了军,一不小心当了营长,回过头来反思:幸亏父亲当时的打,不打不可能有今天,如果当初打得早一些、下手狠一些,说不定现在当上了团长、师长什么的。

    他这一反思不要紧,他的儿子可倒了霉。从小就军事化训练,一岁含奶嘴掉,“叭”,一巴掌过去了;犯了猎,关在门外罚站;要进父母房间,必须先喊“报告”。

    打到最后,孩子的眼泪已经干了,流不出来了,而孩子用在校经常动手打别人来发泄,恶性循环,老师同学都对其头痛,厌恶不已,学习成绩可想而知。到最后,他死都不肯上学了。

    父亲还想用拳头解决问题。但打过之后,儿子给了他一张纸条:爸爸,我再也忍受不了你了。父亲颓然倒在沙发上,彻底宣告了自己家教的失败。

    我也曾问过许多孩子这个问题,有的孩子说他在挨打的时候想将来长大了,打的第一个人就是父母;有的孩子认为有这样的父母是一种耻辱;有的孩子在心里发誓,将来有孩子一定不打他。

    每个家长都爱孩子,包括那些常常打孩子的家长。打孩子便是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的一种最严重的表现。黎巴嫩一位诗人说过:您的孩子并不是您的孩子,他们是生命之火的儿女。他们通过您来到人世,却不是您的化身,他们整天和您生活在一起,但并不属于你。

    爱有时候也会带“毒”,也会起到“摧残”的作用。比如你养一窝小鸡,毛绒绒的看着很可爱,于是不到三分钟便把它拿出来,看一看,亲一亲,要不了几天,小鸡迟早会被你“爱”死!我要说有的家长太爱孩子,但太不会爱孩子了!

    几年前,某中学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次考试后,老师将班里成绩最差的十几名学生的家长叫到学校,让孩子和家长一对一面对面站成两行,然后把孩子的缺点逐一训斥,最后对家长们说:“我遇到了这样差劲的学生,你们看怎么处理呢?”在老师的训斥下,家长的脸由红变紫,由紫变青,心中的愤怒一触即发。老师最后一句话,给家长们很大启发,家长们冲上去对着自己的孩子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毒打,把内心的耻辱向孩子身上尽情地倾泻,老师要的大概就是这种效果。

    可就在这种情形下,成绩倒数第一的那个学生的母亲,不但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做,反而把双手搭在孩子的肩上,用无限慈爱的目光久久地凝视着自己的儿子,不久母子俩眼里都含满了泪花。

    当其他家长不解地问这位母亲,她回答:“你们任何人都可以看不起我的儿子,但作为母亲,我没有理由不为儿子自豪,我相信他是天下最好的孩子,要我打儿子,永远办不到!”几年后,也就是这个当年被老师认为是最差的学生却考入了一所名牌大学。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孩子犯了错误,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做父母的感到丢面子,也是情理之中。但是父母与父母的区别在于,有的父母在感到丢面子之后粗鲁的对孩子一顿打骂,而有的父母却把这看成是一个教育孩子的机会,看成是一个联络、沟通亲子关系的极好机会。好比孩子在学走路,只有在他跌倒的时候才更需要亲人的扶持,才更需要亲人的关爱,而最不愿看到的是最亲的人痛打“落水狗”!

    跌跤之后不就有了爬起来的可能吗?谁都不能保证让自己永远不跌跤,更何况孩子!跌跤之时也就是好机会到来之时。

    但是没有比不给一个孩子站起来的机会更过份的事了,孩子跌倒了,不能永远让他叭着。

    给孩子一个机会,就像孩子在学走路的时候,一千次跌倒,一千零一次相信他会站起来,让他感到无论怎样,他都是妈妈的好孩子,只要他能做就好。父母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的面子而毁掉了孩子成才的机会。

    作为父母一定要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我。就像黄山上的松树,各有所长,彼此不同,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要学会崇拜孩子,家长应该回到小时候教孩子学说话和学走路时的那个心态,眼中一片光明,看到的不是孩子身上的不足而是美好的前景。

    孩子在学说话时,家长总是发自内心的坚信孩子“行”,孩子没说好,会遭到家长的训斥吗?世上没有这样的家长!绝对没有!如果有位家长孩子没说好就是一巴掌,长大后这位孩子不是哑巴就是结巴。

    孩子在学走路时,孩子跌咬了同样不会遭到孩子的训斥和辱骂,哪怕跌十次、一百次、一千次跤,家长都会鼓励孩子站起来。

二是要尊重孩子

    如果仅做到赏识孩子,不注意尊重孩子,那么这种居高临下的信任是苍白无力的,也不会被孩子认可。家长认真倾听孩子说话是尊重孩子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实孩子的心理话最想告诉自己的父母,为什么现实中的许多孩子却不愿与家长交流呢?原因在于我们不会倾听孩子讲话,不是嫌孩子烦,就是认为孩子的思想幼稚,在孩子说话时忙于做其他事情等等。久而久之,孩子觉得你不尊重他,也就不愿意把心里话告诉你了。如果你能坐下来,眼睛注视孩子的眼睛,孩子就会觉得你尊重他,他就会把心理话告诉你。

有的父母,家里来了客人,与客人谈话时,孩子在旁边插几句,发表自己的看法,家长总是呵斥:“孩子懂什么,快到一边去!”其实孩子发表看法有几大好处:一是孩子愿意把家长当成朋友而与大人交流;二是孩子理解大人的萌芽;三是孩子积极思维,是训练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极好机会。家长应该眼睛注视孩子,鼓励孩子把话说完,鼓励孩子参与讨论。如果不想孩子说话,家长可以这样说:这孩子真不错!思维好活跃,时间比较紧,你先到一边去玩,晚上爸爸再来听你的高见好吗?注意:爸爸说话算数的哟!

    我们学校曾有一位数学老师,上课提一个问题,刚提完,有位学生马上随口说出了答案,老师气恼了,呵斥道:“你好像很逞能,你能不能不说话,每次提问你总是胡搅!”孩子能接话茬有许多好处:一是说明孩子正在积极思维;二是孩子想表现一下,希望老师夸奖他等等,老师这样训斥,说不定孩子再也不开口抢答题了,说不定一位天才的数学家就这样被老师扼杀在摇篮里了。老师完全可以课后找这位学生谈心:“你是一位很不错的孩子,每次老师出的题你总是快而准地回答,你好聪明,老师好喜欢你,你看班里的同学还有不会做的,我想考考他们,老师想让你配合一下,暂不作声,把答案的秘密暂时隐藏起来好吗?”这位学生肯定会说“好!”而主动配合。有一次,我听一位新调进的老师上课,老师喊一位同学答问,这位同学刚开口说了两句,老师打断说:“不要说这些大话,说点实在的,继续说!”然而这位同学一张嘴完全被老师给堵住了,怎么启发也不开口了。

    有位上小学的孩子,母亲问他怎么成了结巴,他说:每天你只是忙工作,我又有好多话要跟你说,但你总是没时间,跟你说话时不知从何说起,加上又紧张,说起话来慌得很,这样不知不觉就成了结巴。

    我平时注意倾听女儿的讲话,有时发现女儿心情不好,就主动问她是不是碰到什么困难,然后认真地倾听女儿道出原委,最后帮助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孩子愿意和父母谈心,愿意向父母倾诉委屈,目的是什么?不就是盼望能在我们这里得到一些鼓励,一些安慰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鼓励、理解、安慰、支持这些心理营养的需要越来越强。另一方面,对批评、训斥、冷漠的感触也越来越深刻。一个三四岁的孩子用哭声表达自己的委屈,您回报他以训斥,他不会认真地思考,下次有了委屈,一般说来,他还照哭不误。可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向您诉说她自己认为的委屈,而你不等她说完就批评,就训斥,她就要想,想得很多很多,觉得说了也无用,反而挨训,不如缄口不言。很可能,这批评训斥就成了一把锁,锁住了孩子的心灵之门。遇到这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把话说完,痛痛快快地把心里话都倒出来。对与不对,先不忙着下结论,更不必忙着打断孩子的话,切不可急不可待地批评、训斥孩子。

    如果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闸门在父母长年累月的抱怨与指责中关闭了,再想开启时不是念一句“艺麻开门”的咒语就可以了事的。父母要想扭转孩子,必须先走进孩子的心灵,做一个“地下工作者”,让孩子感到你是自己人的时候,你的忠言才会顺耳,才会奏效。

    倾听是尊重孩子效果奇佳的方法。通过倾听,你了解孩子;通过倾听,孩子锻炼了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培养了孩子豁达坦诚的品格。倾听的好处实在太多了,愿我们的家长都能认真地倾听孩子的心里话。

    三是要理解孩子

  理解就是换位思考,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有许多问题,本来家长想不通,换位后,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是理解的作用。据南京的一项调查显示,南京家长平均每天与孩子的交流时间不足十五分钟,有的家长宁愿给孩子买大量的营养品,而不愿把时间花在与孩子的相处上。其实教育不是用金钱可以买到的,蹲下身子,专心倾听孩子说话,尊重孩子,你会发现孩子身上散发着真、善、美。虚心地向孩子学习,让孩子得到真正的尊重,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苦衷,懂得孩子的需要。

    人总是在有所获得的情况下,才会有所感激。孩子小时候,虽然需要父母细心地照料,哪怕在大人身上拉屎撒尿,父母毫无怨言。其原因是感激孩子生命诞生,给他们带来的无限欢乐,此时的父母眼里是一片光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们的心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不再感激孩子的生命,而是死死盯在孩子的学习分数上,他们的内心被一种失落感所占据。

    许多父母爱孩子,不是爱孩子的生命,而是爱孩子的分数,更是爱自己的面子,完全搞颠倒了。有一位母亲在家里养了一只宠物狗,怀抱着它打不争气的孩子,说孩子笨,成绩不好,这么容易的题目都不会做。孩子说:“妈妈,别打了,在你眼里只有分数和狗,我根本不是你的孩子,倒不如死了算了!”

    我们常见到父母对孩子这样说:“瞧人家孩子怎么好,瞧你怎么怎么差;瞧人家孩子多聪明,瞧你多笨……”这样的父母,实在不懂孩子的心理。说不定孩子心理正在说:“你要觉得人家孩子好,你就给人家当爸爸算了,干嘛给我当爸爸?”孩子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得到父母的赞赏啊!

    所以做父母的,应该像感激上帝一样感激我们的孩子,不能只感激上帝而怠慢孩子。

    家长要多多陪伴你的孩子,多与你的孩子平静地谈话。陪伴孩子不在于用时多少,而在于用心多少。只有陪伴才能沟通。与孩子沟通,是了解孩子、引导孩子的重要一环。

    沟通是走进孩子心灵的唯一途径,是理解孩子的试金石。能与孩子沟能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往往是成功的。我经常和女儿促膝谈心,沟通思想。通过交谈,女儿增长了知识,学会了与人沟通的本领和艺术,同时也使我加深了对女儿的理解。现代社会上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就是与人沟通的能力。

    只有理解孩子,把孩子当知心朋友,孩子就会和你沟通,孩子就会感到家长真正的温暖,在绝望之余自然会想起还有父母这个避风浪的港湾。

    一个善于与人沟通的人肯定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我们家长要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去培养他们包括沟通在内的各种能力和优良品质。

    四是要激励孩子

  激励分为正激励,负激励。赏识教育认为,在看得起的前提下,以正向激励为主,告诉孩子怎样去做,指明孩子的发展方向。而负向激励只是禁止孩子不许做什么,应当做什么还是不知道。

    现在家长普通存在的问题在于:把孩子的正确行为看成理所当然的,视而不见,而孩子一出现错误行为,就立即予以训斥,可谓“缺点不说不得了,优点不说少不了”。而赏识教育认为“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激励是把眼光集中在孩子的优点上,这会强化、巩固孩子的好行为,还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有助于生命的成长,最好的激励不是表扬,更不是物质奖励,而是分享。孩子若能感受到家长因他快乐而快乐,会受到很大的激励。

    把孩子看成是一座急待开采的金矿,做父母的要设法及时发现和挖掘他们身上的金矿,并且将其提炼出闪闪发光的金子。

    一个成功的家长必须有一双善于捕捉孩子身上闪光点的“火眼金睛”,对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地赞赏,反复地激励,使孩子有一种被发现,被认可,被重视的感觉。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在这方面挖掘出他的闪光点,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甚至可以无中生有。有一位优秀的老师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范例:

    她班上有位同学早晨上课经常迟到,她对全班同学说:“某某同学,其实最不想迟到,他每次迟到肯定是有原因的,不信我们可以问问他,我们相信他不会无缘无故迟到的。”那位同学站起来当场表示今后再不会迟到了,全班同学用热烈的掌声给予鼓励。谁知,第二天这位同学又迟到了,而老师并没有批评他,反而对全班同学说:“某某同学今天又迟到了,如果说他昨天迟到是有原因的话,他今天迟到的原因更特殊,已特殊到不能和任何人说,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予理解和掌声?”全班同学又一次发出了鼓励的掌声,在老师一次又一次的激励下,这位同学克服了经常迟到的习惯,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只要你用心去发掘,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无穷的宝藏。

    天赋的差异是有限的,而潜能的蕴藏却是无限的。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的孩子很不听话,很差,找不到可以表扬的内容。真的找不到可以表扬的内容吗?不会的!如果孩子学习很差,学习兴趣不高,只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分析他的学习问题,分析他的学习方法,让它有所提高,对这个提高给予及时的赞赏、夸奖和鼓励,这个孩子无论多差也会逐步向前发展的。无论多差,只要有一点进步就是可喜进步,就值得家长赞赏、鼓励和表扬。

    小的时候,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好,长大之后,都变成了别人家的孩子好。有的家长训起孩子来,狠得不得了,什么话都说得出来,“早知道生你这样,还不如养条狗。”全是这样的话。

     孩子能无所谓吗?孩子的心很脆弱,如玻璃,似蛋壳,孩子的心很容易受伤,如果他觉得没人喜欢他,他自己就不会爱自己。尝甜头,是找感觉的延续。尝什么甜头?成功的甜头!

    孩子饱尝学习的痛苦,没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有的家长很贪心,孩子本来做作业速度很快,一个小时就把作业做完了,是家长为让孩子多学点知识立马给孩子又布置了一些作业,其结果,孩子做得越快,家长加得越多,只有看见孩子在做作业,家长才安心。孩子不做作业时,他就放不下心。

    首先家长要改变心态。作业不是越多越好,特别是一些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做多了反而会限制孩子的思维。成都哈佛女孩刘亦婷读小学时,遇到了一位不负责任的语文老师,平时不严格要求,期中考试之前,一次布置学生家庭作业竟是把一本语文书内所有课文从头至尾抄一遍,一宿不睡恐怕都抄不完,孩子能不苦吗?妈妈刘卫华劝孩子别做:婷儿,别做了,明天我跟老师说是我调整了你的语文复习内容,这样老师就不会怪你了。将孩子学习痛苦变成学习快乐,正是我们家长需要做的。其次,给孩子找动作快的感觉,尝动作快的甜头,你要把动作慢看作是正常的,就如同孩子刚开始说话时,说不好也是正常的一样。在孩子动作快的时候就进行表扬,正所谓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反而逐渐少。只问播种,不问收获,结果是:只要播种,必有收获。

    我们大多数家长总是认为不能表扬孩子,一表扬就会翘尾巴,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认为理所当然,而孩子稍有偏差就立即训斥。其实正向的激励既能强化孩子的好行为,也能树立孩子的自信。我发现最难教育的孩子不是被打的孩子,而是被溺爱的孩子,溺爱的孩子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做,这才是最难教的。而面对挨打的孩子,家长只要转变了观念,一句赏识的话就温暖了孩子的心灵。

    表扬为什么会翘尾巴呢?因为表扬太少。范进中举为什么会发疯呢?因为中举太少了,他年年中举就不会发疯了。

    你长期不表扬孩子,一表扬,孩子肯定要翘尾巴。如果你经常表扬就不会翘尾巴。

    曾有一位文学博士谈他的童年,他说从小爱写作与他母亲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母亲虽然认字不多,但却认定一个道理,只有会写文章的读书人,才有出息,所以母亲经常对他说些在作文上要多下功夫的话。每次写作文后,就读给母亲听,母亲的评价总是“不错,不错”。除了自己高兴外,还感到好作文能使他愁眉紧锁的母亲开心,于是对写作文的兴趣更浓了。现在想起来,他小时候的作文决不会好到让母亲高度夸奖的地步,母亲只不过用夸奖的方式激发他对作文的兴趣,假使她也像有些家长一样,用挑剔的眼光,用范文去对比,一味批评而少鼓励,可能对作文畏惧而厌恶,最后一直不会写文章。

    孩子作文写得不好,有的家长就把孩子的作文本撕得粉碎,其实你撕碎的不是孩子的作文本,而是她那颗幼小的脆弱的心!

    还有一点,我们要允许孩子失败。赏识教育的口号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我们往往一表扬孩子,就不许孩子犯错误。孩子学走路时,走得好我们表扬,有没有不允许摔跤?孩子骄傲的时候,就继续表扬下去,骄傲就会慢慢融化。

    传统的观点认为:只有努力,才能成功。但我发现,孩子不知苦尽甘来,孩子也很难理解“失败乃成功之母”,大多时候是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才去努力。其实**曾经总结过一条斗争经验:从成功走向成功。不管怎么说,成功比失败更能给人前进的勇气。当失败不可避免时,失败也是一种成功。给孩子尝成功甜头的时候,需要掌握一个“窗户纸原理”,即家长尽可以摸,但点破的动作让孩子来完成,让孩子在其中找到一种英雄的好感觉。

    批评孩子的原则是: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给足面子”的前提下有多种批评的方法:如:故事性批评:通过讲一个故事的方法,让孩子领悟其中的对错,自觉克服身上的缺点。幽默性批评:在说笑话的过程中达到提醒孩子的目的。

    我们说孩子取得了成绩,我们应该分享他的欢乐;孩子遇到了困难和挫折,我们则应该学会分担他的忧伤,继而鼓励他在失败中站起来,再分享他的坚强。

    电视里经常有这样的镜头:某人去监狱里探监,看朋友,朋友此时很感动,这就是真正的够朋友。

    社会上有些人交朋友纯粹是图金钱、图权利,而一旦这朋友进了监狱倒了台,便与他划清界限,不再是朋友,甚至是敌人了。

    我有位朋友,他的大学老师因为动乱进了监狱,平常对这位老师好得不得了的朋友没一个去探监,而我这位朋友——他的学生以前很少接触,这次专门跑老远去监狱看望老师,所谓“患难之处见真情”,老师很感动,对自己当大官的弟弟写了一封信让学生捎去,不久学生调到了理想的工作岗位。

每年三月是学雷锋月,雷锋总是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总是分担别人的忧愁和痛苦,也便有了雷锋精神。

    家长可在哪些方面分担呢?家长应该帮孩子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如记忆方法,复习方法,应考方法等,引导孩子从沼泽地中走去,从盲目中走出。家长应多向老师请教,邻居请教,孩子请教,书本请教去解决这些问题。对孩子各种能力、性格上的弱点,运用“木桶理论”,缺什么补什么,在够朋友的前提下,孩子会接受你对他的各种针对性的训练,如对于孩子粗心,你可安排孩子在一定时间内抄多少电话号码准确无误;对于孩子自理能力差,你可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都女孩刘亦婷10岁时就接受过父母针对性的“捏冰一刻钟”、“扶墙踮脚半小时”的针对性训练,进行这些优秀品质的形成性训练,孩子具备了极强的忍耐力和坚强的意志,父母成功地把女儿引向了哈佛。

    激励、宽容、提醒三大原则是关系到教育的行为,集中体现出一个“导”字,对事不对人。

    信任、尊重、理解三大原则关系到教育的态度,集中体现出一个“爱”字,对人不对事。不管是怎样的孩子,信任、尊重、理解,都是他们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权利。我们都知道要端正对学习态度,对工作的态度,对同事的态度,对领导的态度,我们不能不知道更要端正对孩子的态度,这是关系到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兴衰成败的大问题。

    我认为不会赏识、尊重、理解、激励孩子的家长不是称职的家长,不会赏识、尊重、理解、激励孩子的老师是不称职的老师,因为他们没有满足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

我要说:家庭是教育孩子的重要课堂,我心目中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上应该做到以下十点:

我心目中的父母 (1

父母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父母的重要,应当推及父母成为父母之前。准父母的身心健康、夫妻情感、育儿意识等诸多方面,不仅关系着胎儿的发育,也关系到婴幼儿的健康和性情。准父母在转正前应在养育孩子上达成共识。父母有分歧要尽量避开孩子。

我心目中的父母 (2

父母对孩子切不可过于宠爱。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宠孩子则是父母的过失。孩子的自私、任性、挑食、蛮横,其责任往往源于父母。孩子走路摔跤,疼也疼了,哭也哭了,不妨让孩子自己爬起来。孩子见什么要什么,不妨狠一狠,忍一忍,别让孩子那么容易就得到。不是说“爱要越挫越勇”吗?

我心目中的父母 (3

父母应共建和谐、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家庭不一定富有,环境不一定豪华,但一定要整洁。杂乱无章不仅有碍观瞻,也影响着孩子心性的形成。生活有序的孩子,思考问题往往条理清晰。从环境育人的角度看,家庭的装饰和摆设,都可能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我心目中的父母 (4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必须研究教育。不能把孩子的教育完全寄希望于学校,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链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早期教育的作用众所周知,家庭教育的意义不可低估,但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潜藏着许多误区,为父母者应勤于咨询教育方面的专家。

我心目中的父母 (5

父母关注孩子的学习无可非议,但最应关注的是孩子的品行和人格。学习好固然好,但一俊往往遮百丑。父母应该对孩子最了解,发现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无须大惊小怪,但纵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势必酿造苦果。“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育人重在正其根本。

我心目中的父母 (6

父母不可仅关注孩子的考试,而应多关注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是前行的动力,态度是进步的关键,信任是进步的阶梯。切忌讽刺挖苦孩子。打骂难出好孩子,赞扬声中多成才。学习的成败取决于态度、方法、习惯和过程,务必注重平时的引导。

我心目中的父母 (7

父母对孩子要讲民主和平等。父母在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为人处事上应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父母有缺点错误,也应接受孩子的意见。不文过饰非,不强词夺理,不以势压人,不打击报复。家庭的讨论可使孩子思维敏捷,能言善辩,明理慎行,增强自信。

我心目中的父母 (8

父母应从小培养孩子勤劳的作风。小孩儿勤,爱煞人;小孩儿懒,遭人嫌。小孩儿的勤与懒全仗父母的培养。经常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形成勤奋做事的习惯,具备助人为乐的美德,是孩子一生立身和立业的根立,不可等闲视之。

我心目中的父母 (9

父母应当从小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节俭不只是个经济问题,古训中就有“俭以养德”的说法,可见俭省节约能培养美好的品德。家中贫困固然不可打肿脸充胖子;家里富有,也不能对孩子无所限制。节俭不等于吝啬,而是出于明智

我心目中的父母 (10

父母应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学习不只是上学读书,学习的内容和途径都非常广博,所以应引导孩子博学。课外书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信息……乃至逛街购物、探亲访友、度假休闲、参观游览……只要目的明确,安排得当,读书和读生活将会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