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文章内容

在新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

发表日期:2015/1/28 11:42:02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红梅 有538位读者读过

在新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

张磊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发点和归宿点也应该是促进人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学课程环境下,教学评价必须改变以单一的学习结果作为衡量教学好坏的惟一标准,评价轻选拔和甄别的单一功能,突出学习的过程和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学生评价的内容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和人才,还要使每一个学生成为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达到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并且关注个体差异。要能够进一步激励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强调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过程和方法的整合。首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其次,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最后,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新课程理念下进行学生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一)评价学生发展过程的原则:
   以往的学生评价只注重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而忽略了学生在获得“知识与能力”的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点滴变化,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评价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将评价与记录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对学生评价真正成为过程性的评价。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为了更好地遵循评价学生发展过程的原则,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关系,我们利用“学生成长记录袋”来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
    “学生成长记录袋”是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成绩记录及各种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等。成长记录袋能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所采用的方法、所采取的态度、所引发的情感体验,这所以的点点滴滴能使得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更具体,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更有利。“学生成长记录袋”是发展性学生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我们要充分认识它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加强评价与记录的管理。
(二)评价主体参与原则和互动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最深、体验最丰富,想说的话自然也最多,因此,在评价时也最具有发言权。因此在评价学生时,我们应首先注意使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让评价主体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认识,并将评价主体的自我评价当作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才更全面、更客观,也更能促进评价主体对自己的表现行为有更深刻的认识,使学生自觉纠正错误、强化行为,更健康地发展。
(三)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原则:
    对学生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的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体现个性差异。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全面落实各项评价内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对学生评价的方式要多元化。“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使学生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依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有七种紧密关联但又相互独立的智力组成,每个人在七种智力上呈现的方式不同,组合的方式不同,呈现的表象或给他人的感觉也就不同。所以,从这个理论出发,教学过程中没有一个差生,而以往所说的差生,则是以学习班的结果作为惟一尺子衡量的产物。多一把尺子,会减少许多的差生,乃至根本没有差生。在评价时,教师要多角度、全方位的考虑、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评价的方式达到真正促使人的发展的根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