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文章内容

数学教学方式的改变(摘录)

发表日期:2014/12/18 19:51:55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耿泰和 有499位读者读过

    数学教学活动要努力改变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教学活动方式,应当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探索的情境,有助于交流的机会,使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每一名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有更多的机会体验、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学活动方式,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学得更加生动活泼,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下面是一节小学数学课“设计旅行计划”的概要。

   “五一”长假就要到了,请同学自己设计一个一家人从××县到××市的旅行计划。教师为学生提供有关交通、住宿、公园门票等价格的信息,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一个组确定一个自己认为合理的旅行计划。学生经过小组讨论、认真研究、计算和分析,分别确定自己的旅行计划。有的学生的计划用钱比较多,认为这样可以舒适一点;有的学生说家长挣钱不容易,要尽量节省一些。有的学生更多地是从节省时间考虑,有的学生从可以玩更多的景点考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只是进行有关的计算,还要考虑经济条件、旅行的效果等多方面的因素。

    这样的教学可能与一般的课堂教学不同,将知识技能与生活经验、社会事件以及价值判断等综合起来,学生可以从中学习更广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实施新课程,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这种方式,在实践中体验这种方式,使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发生变化,也使学生更好地经历学习过程。

    教学方式应当是多样的,以往的教学以接受式的学习为主,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新的教学方式,目的在于改变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的状况。但这并不等于排斥其他的学习方式。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是人们开展学习活动的两种基本方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以往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忽略了探究性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注重学生的实践与思考,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与德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