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摘录)
发表日期:2014/12/12 16:00:17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耿泰和 有491位读者读过
《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了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具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数学课题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重要形式。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障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就是要使教学过程成为有效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参与”。有效教学的基本目标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我们要研究教师教学策略的改变,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最后再看学习结果的改变。
教学应当关注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一是要体现教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也就说,要以学生为本。关于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师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要驾御教材,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进行课程剪裁。同时也要处理好教师和备课或者教案的关系。备课是上课的准备和基础,真正的互动式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因此不能完全把教案作为本本,完全按照教案做。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这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基础。二是要强化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所谓自主学习,是在课堂中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例如,我听过一节“复杂分数的比较”课。课堂中教师表达非常清楚,提问非常清楚,板书非常清楚。特别是这位老师的最后一句话正好铃声响。这节课上得可以说是滴水不漏。课后讨论这节课时,共同的认识是教师推导的时候,学生完全没有参与,没有活动的空间。老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是配合教师的。要改变程式化的、固定化的学习模式,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思考的机会。一节课要有三个“看”。第一是看学生是否被调动起来了;第二是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第三是看学生思考的层次。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学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创意和困难。在这个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讲。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教学。这实际上是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教师讲学生练”的模式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目前对关注过程的教学国际上有不少研究。例如,“HANDS ON”的活动,称为“动手做”,主要是法国和美国的数学课、科学课中所运用的策略。基本的过程是 “提出问题———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HANDS ON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经历了研究的过程,学会了探索的方法,也有利于学生开展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