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科研>>研究团队>>文章内容

听《有效阅读教学:基于学生和课标关注“学”》讲座有感

发表日期:2014/12/9 12:34:43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张福新 有551位读者读过

听《有效阅读教学:基于学生和课标关注“学”》讲座有感

 禄口小学:王宁

有幸听到实小蒋老师关于《有效阅读教学:基于学生和课标关注“学”》的讲座,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刚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的老师,我对很多教学关键点不甚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困惑和盲点,自己觉得勤能补拙,多看优秀教师的教案,就能弥补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原来,我错了。

教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基于学生和课标关注“学”的活动,不能简单的认为背教案或者按照教案一成不变的教学就是好课堂。教是为了学,教是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题性发展为条件。学生能否“会学”、“好学”是衡量教学过程是否优化的唯一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指导帮助,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使其“想学”、“能学”、“会学”、“善学”,进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当然看优秀教案必不可少,但不是看热闹或者简单的应用,别人的教案只能作为一种教学参考,亦或是教学的角度,教师应更多该做的是自己根据本班的学生特点灵活应用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进一步有效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有所成长!一位注重专业发展的教师,应该不仅仅局限别人的教学设计,更多是有能力自己设计教学方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把握三个要点,即:清晰目标意识,明确内容落点,组织学的活动。所有的一切教学都离不开课标,教师要善于把课文的内容和学生的疑问整合转化为一些少而精当的话题,把无休止的课堂提问转化为话题驱动下的适度追问。

自己结合讲座在教育实践中具体做法如下:

1.刺激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一个人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教育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教育学生养成很好的主动学习习惯。儿童是否能培养起阅读的兴趣,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第一学年的教学活动。假设教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长处,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教师的教学活动,爱上这门课程。低年级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教育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教学尽大概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带领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才气增加兴趣。
 2、重视阅读感受的体验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阅读又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在阅读中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要充分尊重学生鲜活的生命存在,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过程中要落实“对话”的理念,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以读为主,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阅读,去理解词句。学生有自己的心得,有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有自己的评价,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让阅读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快乐的精神体验的过程。

3、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学贵有疑”,知识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阅读也不例外。能抓住重点,抓住关键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阅读中要提出自己的疑问,要探讨疑难问题。阅读应是开放性的,阅读不仅在课堂,也在课外,如图书馆、网络等。阅读应是挑战性的,要敢于探究未知的,要张扬个性,要有创新。阅读还应是实践性的,要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之路,用心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