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委会——家校合作的践行”培训体会
发表日期:2014/12/5 15:55:34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张福新 有636位读者读过
“家委会——家校合作的践行”培训体会
禄口小学 巫荻
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家委会可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特别是事关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学校成立家委会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一方面让家长能够更好的监督了解学校日常工作,使学校的工作变得更为透明;另一方面也使学校和老师及时了解家长们所关注的孩子学习与生活方面的主要问题。
在家校合作的多种践行形式中,家委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家委会的组成改变了原本家校之间传统的、单向的信息交流方式。原本学校往往处于主导位置,向家长提出要求。而家长更接近是被动地听取学校发布信息,因此向学校提出建议的积极性也不高。有些家长虽然对学校有意见或疑问,却因为心存顾虑,而不能畅所欲言。
现在家校双方可以借助家长委员会进行互动的、回应式的交流。家长委员会由家长代表组成,可以说是家长的代言人,任何家长对幼儿园有什么要求、疑问、意见和建议都可以向家长委员会反映,家长委员会能解答的,就可以直接解答,不能及时解答的,再把这些信息及时、真实、全面地反馈给学校,并给出合理有效的建议,学校将合理的建议采纳并改进推行。这样就提高了家长和学校间的信息交流效率。
2、使得学校能够更好地利用家长资源引导学生。成立了家委会,有助于学校更深入地了解每个家庭、每个家长的具体情况,从而能够协助学校更细致、更全面地开展家长工作;是学校能够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情况,挖掘家庭潜在的教育资源,指导家庭教育的开展。从而更好地培养、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全面的发展。
之前,我所实习的学校也有成立家委会,但家委会的实际运作情况确是差强人意。家委会是有几名家长代表构成,本应由他们联系起学校与所有其他家长。但事实上家委会与普通家长联系少,纽带作用发挥不充分,沟通层次也浅。因此对很多家长来讲,都是只闻“家委会”之名,并没有切身体会到家委会和自己的权益有太大的关联。而且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家长们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成绩,多不愿为“其他方面”“得罪”老师、学校。如果学校再不注重消除家长这方面的顾虑,不注意收集家长的意见、反馈,家委会的监督作用实际上根本无法施展。
那么如何使家委会真正尽到应有的责任呢?在讲座上陈老师告诉广大班主任,成立家委会之前宣传工作一定要做到位。接着她就实际开展家委会活动给出了以下建议:
①、定期召开工作会议
②、向班级家长委员会报告班级一些重要工作和学生普遍表现
③听取家长的意见和要求
④邀请家长协助班级工作
⑤了解学生在校外和旧爱听众的表现
⑥及时向成员介绍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教育改革。
家庭是孩子的终身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学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家委会,能够促使学校、家庭,老师、家长更好地配合、开展教育工作,使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能“个个成人,人人成才”,成为家庭的希望、学校的骄傲、国家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