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发表日期:2014/11/18 11:00:03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红梅 有521位读者读过
预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王梅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预习一直是老师们强调的一个学习环节,那么应该如何教会学生预习呢?听了王林老师《预习方案的设计和使用》讲座,我受益匪浅。
教学,不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所以王林老师提出“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课前的预习就是让学生自主体验,然后在课中的学习中释放自己的所得,求证体验,最后在课后进行巩固、拓展,继而建立新的体验。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学校也根据这一理念提出了“问题导学”模式的教学,作为“问题导学”的一部分,实验班的老师会精心设计导学案,听了讲座,预习方案的设计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了更为清晰的轮廓。预习方案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要求明确,为孩子的预习提供学习的方法和思考的方向。王林老师的预习方案设计分为四个部分:预习提示、我的收获、我的疑问、我的资料。我的收获中包括最基本的字词的读音、写法、理解,也包括课文内容、结构的梳理、课后问题的回答,重点语句的理解感悟、更强调学生把学得知识的经验策略记录下来。
我所教的年级是二年级,孩子比较小,也没有设计过预习方案,听了王林老师的讲座后,要求《问银河》这一课的预习时,除了以前要求的标自然段、读准字词、读通课文,我还为学生画了“宽阔和宽广”,“河道和河面”等词语自己先理解,并让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或疑问写在书上。第二天,充分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要注意的字词读音和写法,以及词语的理解和疑惑。课中,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展示词语朗读,课文重点词语理解时,小组代表争着发言,因为有课前的思考,大大节约了课堂思考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孩子的表现欲得到满足,从孩子的神情中我看出他们获得了成功体验。
预习方案的初期使用也许并不能像老师期待的那样,或许有很多的同学无法使用好,特别是“我的疑问”这一部分,所以扎实有效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王林老师说“要及时评价,调动家长、组长进行评价”。在预习方案的设计中也要有具体的评价标准,让学生自评,用完整的评价体系一步步促进学生主动预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