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文章内容

常态课应该这么上!

发表日期:2014/10/9 9:30:17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红梅 有521位读者读过

    那么常态课该如何来上呢?

     其一,教学目标要明确。这堂课教师自己要清楚教什么?学生能掌握到什么程度?这节课教什么?就是按照自己教学计划来。记住,教师的教学必须要有计划,而且还要让你的学生知道,杜绝教学的随意性,否则容易导致学生认为体育课想上什么,就上什么,教师的教学是无章可循的。教到什么程度?则是根据学情,和自己的经验判断,即这样的学段,在这样的课时里,这节课上学生能掌握到什么程度。教师的经验判断十分重要,也是体现教师教学经验是否丰富的标志。也就是所谓的教学预设,每一个班级,由于学风和学情不同,预设往往会有出入的,这是正常的现象,但绝不能总是远远超出教师的预设。

    其二,教学上要有重点。所谓重点就是这堂课让学生重点掌握什么?通过重点的掌握,学生就能基本掌握这项技能。上课若能抓住了重点,教学就会变得有逻辑性,不会教到哪里算哪里。教学就会变得简洁扼要,学生也会清楚地知道这堂课我学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其实,每一堂课上,只要解决一个小问题,一个学期下来,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很多有用的技术和知识。

    其三,教学方法要有创新。教学方法要创新不等于不要传统的教学法,如讲解和示范,这些都是教学的基石,教师更应该关注如何有效地讲解和示范,注重讲解的时机和精炼,示范的正确性和美观度。教师的教学基本离不开讲解和示范这个环节的,否则就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一味地讲解示范,学生被动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简单也有效,但长期下来,学生对体育课会产生厌倦感,如同电视剧一样,千遍一律,学生知道下来要干什么了,就会产生审美疲劳。学生不喜欢一味地被老师牵鼻子走,缺乏自主性,一旦学生自主释放的内心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变得焦躁,失去了学习的原动力。所以,只要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改变学生对教学的思维定势,使得学生对教学产生期待感。

   其四,体育课要有“戏”,要给与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 一堂课,就是一出戏,有戏看,学生自然喜欢。这个戏的主角就是学生,老师则是导演。“戏”演得越精彩,课堂的学习氛围就越浓。这个戏,指就是学生的展示。学生上来展示,下面学生观摩,不管是场“好戏”还是“坏戏”,都有教学价值,能博得学生的眼球,活跃课堂气氛,满足学生的好奇感,更能让展示的学生获得同学的认可和尊重。教师也要善于炒作,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体育课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阵地,这样的课还不受学生期待吗?

    其五,预防“南瓜先生”,纠正不良学习之风,端正学习态度。一堂课上,难免有学生上课心不在焉,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但也不敢有出格的举动。这样的学生称之为“南瓜先生”。以武术操教学为例,这些学生总是有气无力地在模仿着练习,可心根本不在课堂上。如果不及时找出来,立刻会传染给周边的学生,一个传俩,很快就会蔓延至全班,到时教师会变得束手无策。于是,我会在课堂上随机抽查学生上来展示,“南瓜先生”立刻现原形,引来学生的哄笑。这时教师的训斥已经是多余的,学生的笑声是对他最大的鞭策。这样一来,大部分学生课上不敢偷懒,毕竟学生不愿再同学面前出丑。

    其六,体育教师要善于制造“气场”。气场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明星,歌星,名人等都是气场非凡的人,拥有成千上万的粉丝。我们教师同样需要气场,学生应该成为我们的粉丝。我们不凡见到很多名师的课堂,精彩纷呈,上得活灵活现。听课者往往会心痒痒,也想如法炮制一番,可就是不解其中味。上课者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学生不太配合,不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课堂立刻就乱作一锅粥。其中不乏一个我们常常忽视的因素就是教师缺乏课堂的气场。气场其实是一个教师教学素养的体现,是从教师的言语、神情和举动中隐射出来,能够吸引、感染甚至是震慑学生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能够促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产生积极顺应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的行为。如同在演唱会上,一群歌迷粉丝会情不自禁地跟随他们的偶像一起欢唱一样,有的粉丝也会惊叹自己的疯狂举动,为何呢?这就是被气场深深地吸引、感染,乃至唤醒和释放出自己最大能量的缘故。我们能够制造出歌星那种气场,让学生追随我们,成为我们的粉丝吗?这或许是我们每一个教师追求的境界吧。

    ……

    其实接下去要揣摩的要素还有很多,就如同有些老师的留言说述,每个人对课堂的理解是不同的。这只是我至今对课堂教学一点实践感悟。世上没有完美的课堂,对课堂教学的探索和追求是永无止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