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文章内容

《bpmf》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14/11/10 15:32:40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红梅 有1736位读者读过

《bpmf》教学反思

袁红萍
    在《bpmf》教学中,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1.让孩子们学会声母bpmf,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2.学习拼读bpmf和单韵母a、o、i、u组成的音节。拼读音节是这堂课的难点。在课堂上,我分四步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一、联系生活亲情导入,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活味儿。

在复习单韵母后,指导儿童看“情境图”, 入情入境地投入到课堂中,很好地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通过谈话引出有关声母。我问:爸爸带着一个小朋友去看什么呀?(看大佛)对,这就是“大佛”的“f”,相机出示卡片“f”指着图上的山坡部位,问,他们看大佛,要先爬一段什么呢?(山坡)这就是“山坡”的 “p”,出示卡片“p”,这个小朋友看到大佛很好奇,就想用手去-(摸),这就是“用手去摸”的“m”,出示卡片“m”。这个时候旁边的大喇叭正在广 播:“大佛是文物,我们要爱护文物,不要用手去摸!”这就是“广播”的“b”,出示卡片“b”。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小学生学得亲切自然。再学习情景儿歌,很快早上就能朗朗上口背诵,也引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

二、通过实际操作,增强识记

教学时,bp很容易混淆。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区别b和p,学生们兴趣极高,有的说“像个6字bbb,9字反写ppp”,有的根据半圆的方向说“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有的学生用手指拼摆b、p孩子们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三、把儿歌、游戏引入课堂,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                                                                                                                              教学中多采用儿童乐于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如游戏、儿歌、小组合作等,把游戏、儿歌等形式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由读到记字形的学习过程中,轻松自如,使教学过程快乐而富有情趣。记忆字形时,利用儿歌记忆。如两扇小门m、m、m。一根拐棍“fff”。采用儿歌方式教学,易学、易懂、易记,使学习过程充满情趣。在拼读时,我巧设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采用了试读、指名读、范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孩子们都好表现,学得更来劲了。整节课堂上充满了人文气息。使小学生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受到了良好的人文教育。

四、送字母回家

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学生写bpmf,采取的是送“bpmf”回家的方式。我先通过课件出示拼音格里的字母,让学生观察bpmf到底住在四线格的哪一格,接着让学生说说每个字母怎么写,然后范写,学生同步书空。最后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学生很好地掌握书写格式和笔顺。

从这节课开始,学生才学习声母与韵母的拼读。由于刚接触拼读,所以,教师要强化拼读训练。从课堂的反映来看,学生对拼读有难度个别学生没有读准,老师没有及时的发现,这是比较遗憾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扩大拼读面,让孩子多练,练熟。在音节教学中,我要注意不让学生过分依靠教师领读,而要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不要始终按音节表的顺序拼读,而应及时地让他们利用卡片,打乱顺序认读,以训练学生见形知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