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文章内容

[转载]德育小故事(十二)

发表日期:2014/5/30 9:57:31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应平 有445位读者读过

                          木偶小孩  
  有一则童话,讲的是在木偶剧团里,一个木偶逃跑了,导演又气恼又着急,发动人们四处寻找,结果错把一个小孩当作木偶抓了回来。因为这个小孩特别听话,马路上路口处的信号灯坏了,红灯总是亮着,而绿灯一直也不亮,这个小孩站在路口处等绿灯,半天就是不走。导演试了一下,发现这个孩子确实比真正的木偶还听话,后来,他加入剧团,成了一个非常受观众欢迎的木偶明星。
  
  童话中的木偶当然是经过夸张的艺术创作之后的一个典型形象,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受欢迎的木偶明星一般的孩子?我们的教育常常为其制造生产出的听话、顺从、遵守纪律和规则的产品而满足自豪,却不知我们已有多少缺乏个性和独立性、失去灵性和活力的孩子。多少年来,我们的教育一直推崇的是听话顺从的乖孩子,强调的是教育的整齐划一。为此我们使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育方法,同样的评价标准,要求、衡量着智力、爱好、兴趣和经历、基础迥异的学生。
  
                                                  女儿的作业  
  有一次经我检查过的语文卷子错了很多,不仅是家人,我也开始对我的语文程度怀疑起来。有两条错误是这样的:题目要求根据句子意思写成语。有一条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女儿填“齐心协力”,教师判错;还有一条“刻画描摹得非常逼真”女儿填“栩栩如生”,教师也判错。我仔细看一了,不知错在哪里。女儿说第一条应是“同心协力”,第二条就是“惟妙惟肖”。这真让人吃惊,我不知道“齐”与“同”在这儿有什么区别。按新华字典“齐”字第三个义项就是同时、同样、一起的意思,并举例“同心”一词。该用“同心协力”时用“齐心协力”谁能说这是错了。女儿说:不行答案是“同心协力”,其他当然就错。真可怕,语文什么时候变得比数学还要精确了。中国语言之丰富,词汇之多,所谓同义词、近义词,相应的不止一条,怎么就会只有一个答案呢?再说第二条,我觉得按照题目的意思,“栩栩如生”甚至不比“惟妙惟肖”更为准确,“妙”和“肖”与“如生”比,哪一个与“逼真”这个词接近呢?关键还不在此,把对的说成错的,就不仅是误人了,实在是害人!还不止害一个人,而是害了一代人!甚至还要害到几代!实际也是这样,我反复怎么说两条都没有错,女儿也不信,她视教师为绝对权威,老师的标准答案为圣旨。女儿把她原本活跃、灵动的心收了起来。从她心里把那两个词赶出去了,她将接受别人给她的不行,来谨慎地使用词汇,她以后可能会像收音机一样的说话。那天,她按老师的要求把那“错的”又抄写了十遍。我那一刻心里只有一个词——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