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文章内容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预习能力

发表日期:2014/6/4 13:46:15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红梅 有525位读者读过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预习能力

陶红梅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需要备学,即预习。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预习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最后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因此,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则事半功倍。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发现课前预习对于语文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学习能力差,学生要掌握好教师所教的知识,就必须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只有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预习习惯,才能奠基高效的语文课堂。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预习能力?怎样设计预习导航一直困扰着我,听了王校长的讲座让我豁然开朗。

王校长设计的教学中预习方案大概的框架包含 “预习提示”、“我的收获”、“我的疑问”、我的资料”。 每一个环节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发现的机会,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预习方案可以供学生在预习时使用,并要求学生在课前的预习中完成指定的练习;有的预习也可放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在上课前可以针对学生的预习方案进行抽样检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明了学生通过预习解决了哪些问题,存在着哪些问题,并考察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预习方案也可以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预设进行即时性的调整,进一步明晰教学重点与难点,明了课堂教学的着力方向。新授完成后,学生可以通过对新知的理解完成对预习方案的调整和修改,根据自己在课堂中的所得对预习方案中的“我的收获”加以补充和完善,同时可以提出自己在学习之后的疑惑。

     其实我们低年级语文预习要针对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规律,设计出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易于操作的预习任务,通过一定的预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使预习有效,能够为课堂教学服务,使课堂教学真正事半功倍。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预习的度是一个比较难于把握的问题,有时会预习的比较肤浅,意义不大,有时会预习的偏离学习重点等等,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有时需要教师设计一定的预习作业,那教师应该设计一些什么样的作业很重要。我觉得 一年级预习的主要任务是: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读准字音,看清笔顺,想想记忆字形的方法。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划出词语。标好小节。二年级的主要预习任务是: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想记字形的方法,并借助字典,给它再找一个朋友(即组词),养成自觉运用工具书的好习惯;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并读一读与之相关的课外读物,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