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快乐 收获快乐
发表日期:2009/3/4 15:53:43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无 有589位读者读过
一、乐中求知,引入学习。
心理学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
当我们的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着歌曲内容时,学生在下面听,就仿佛在聆听一支摇篮曲。最终,还是禁不住摇篮曲的点化,一个个都被催眠了。这样的课堂教学,只有一个字:闷!学生辛苦,老师也辛苦。倒不如多给点时间让学生自己讲,自己做,老师搭台学生唱。在欣赏《动物园里》时,我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先用课件出示了一幅画: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各种小动物和一幢幢漂亮的房子。这时教室里静极了,学生们沉浸在美好的画面和优美的旋律中。接着,我请学生分组讨论画面上小动物的叫声特征,并让每组推选一个小代表到前面来模仿叫声。到这儿,学生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然后,我抓住时机让学生们用语言总结、概括把学生仿佛带到了动物园里。可见,师生合作的"互动法",不但极大地推动了学生的自主自学能力,而且又避免了老师讲得口干舌燥的现象。那么,又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对音乐兴趣的培养就得从实践中获得,使学生寓学于乐,轻松愉快。
二、动中求智,自主学习。
现代哲学家怀特海这样说过:对人类而言,最难做的事是说话和走路,而每个人在5岁以前都能做到。那还有什么事能难倒人?所以说学生的潜能是无法估量的。只要我们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学习氛围,提供一方沃土,学生就能开放出灿烂的智慧之花,就能插上翅膀在想像的王国里自由翱翔。当学生通过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时,就会主动地去用手用脑、兴趣十足地探索知识;主动地接触知识,萌发创新意识。这样,在整个探知的过程中,他们的学习兴趣最浓厚、创意最多,思想最集中、印象最深。记忆最牢固、回味最久。“最”字好像太多,看能不能换一下。例如:当内容涉及到如何认识节奏符号时,我突发奇想,指着“X” 、“X—” 、“X” 、“X·”四个符号问道:“小朋友,动动你们的小脑筋,一起想想我们怎样才能记着这些符号所表示的意思呢?”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你一言,他一语,相互交流着自己的意见,共同寻找简洁的记忆方法。看他们忙得不亦乐乎的样子,我不免产生了一丝怀疑,他们这么小,能找出好的方法吗?不一会儿,室内的喧哗声逐渐平息下来。通过大家的讨论,一首儿歌随之而起:“一拍音符单身汉(X);二拍音符有个伴(X—);半拍音符坐扁担(X);一拍半音符拖个蛋(X·)。”多么和谐的音律!多么精彩或形象的想象!他们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造出概括这么准确而有形象生动的儿歌。这节课中,教师真正做到了“退到幕后当导演”,学生走上前台当“演员”,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小组汇报,体会学习。
针对我们学校的小班化教育,开展了“小鱼比美 花落谁家”的活动。小班的人数少,有利于开展活动,我把每个班级的孩子根据各自的个性差异进行重新组合,分为四组,在小鱼的身上划了四道波纹,每节课选出最好的小组在小鱼的身上添上一朵花。孩子们每节课最关心的就是看看小鱼,比比落在哪个小组的花最多。这样每个人都成为小组的一分子,增强了学生间的凝聚力,他们会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齐心协力,谁也不能懒散出错,只有这样,我们组才能克服一切困难,争得第一名。这样一来,孩子们每节课都带着兴趣、激情和希望来上音乐课,比拼的劲头越来越足,进步也越来越大。
此时,学生的集体观念顿然萌发,接受能力强的自发地去帮助能力弱的同学。每个小组的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他们在分配角色时将体验到协商、合作的重要意义。例如,在《好孩子要诚实》一课中,为了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在新歌教学完,我让学生分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歌曲。五分钟小组讨论后,竟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表演。第一组是歌伴舞,第二组是讲故事,第三组是情景剧表演,第四组是配乐朗诵。通过这一活动,每个孩子在音乐课上都得到了快乐,也使每个孩子的特长得到了发挥,同时孩子们也学会了互相合作。而作为教师缘于“放手”,没费多的口舌做协调工作,学生就很快地融合在一起。这样,能力弱的同学得到来自同伴的帮助时,没有歧视、嘲笑,没有自卑、怯懦心理的影响;能力强的同学享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每个人都会被集体的力量所感染,自信心随着所在集体被认可而愈来愈强。学生借用集体的力量改变了个人的状况,每一个人都得到合谐、稳定的发展。
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营造一种“快乐、自主、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无拘无束地思维、想像、表现,在师生民主和谐的心理状态下开展提问、讨论、竞争等各项教学活动,让学生与教师的交往中,与学生的交往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