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文章内容

第24课《寓言两则》

发表日期:2014/5/28 20:33:40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崇发 有519位读者读过

24课《寓言两则》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威胁、毫不示弱”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一)历史故事引入。

战国时期,赵王要出兵攻打燕国,苏代以一则寓言故事打消了赵王这个念头。这则寓言故事和两种小动物有关。

(二)揭示课题,猜想质疑。

1、揭示课题,齐读。

2、根据课题猜想,你了解到什么?

(鹬和蚌相互争吵)

3、再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预设:鹬和蚌为什么会争吵?它们是怎样争吵的?结果怎样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切实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学生先概括段意,然后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鹬去啄蚌的肉,蚌把鹬的嘴巴牢牢地夹住了,后来互相争吵,谁也不让谁,结果被渔夫一齐捉住了。)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品读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三自然段,分别画出鹬和蚌说的话。

(1)品读鹬说的话。

①通过指名读、学生评议、老师的示范朗读,

引导理解“威胁”这个词语的意思。

②指导感情朗读,读出鹬当时说话的语气。

(2)指名读蚌说的话。

①指导抓住“毫不示弱、得意洋洋”来体会蚌

当时说话的神态和语气。

②出示词卡:毫不示弱

(二)品读第四自然段

(1)在师生共同表演时顺势理解“相持、筋疲力

尽”等词语的意思。

(2)辩论:你觉得鹬和蚌到底谁厉害呢?

(三)揭示寓意。

1、小结:鹬和蚌就这样相持着,谁也不让谁,直到彼此都筋疲力尽,最后都被渔夫捉住了,这就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板书:渔翁得利)

2、齐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四、回归文本,总结升华

1、齐读课文。

2、思考:此时此刻,你就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心里会怎么想?

3、总结拓展:你们看,这就是寓言,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让人明白深刻的道理。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说说你曾经读过的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