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文章内容

[原创]《小草和大树》听课有感

发表日期:2014/1/7 15:10:53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伍凤娟 有458位读者读过

《小草和大树》听课有感

                                 魏奇媛

课文介绍了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逆境成才的故事,记述了夏洛蒂不甘命运的摆布,不懈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典型事迹。情节单纯,叙事明快,细节突出。小草和大树在文中有着深刻的含义,学生只有对文中的小草和大树的含义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才能轻松的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题。六年级两位语文老师公开课上的都是第一课时,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词义以及学习课文呢?

程老师由图片入手,让学生说说大树和小草的区别,自然界中的小草大树,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各有什么样的特征?学生不难说出:小草矮小,不被人注意,不起眼;而大树则高大、挺拔,惹人注目,往往被人们用作栋梁,受到人们的保护。这样的有效设问,直接激发出了学生心中对于它们的印象。

此时,再设计了一个问题:课文所写的夏洛蒂成才的故事为什么要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呢?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这样快速切入课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大致了解夏洛蒂的命运。认识夏洛蒂在人生的逆境中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坚持不懈地浇灌,由一棵命运悲苦的小草成为一棵大树的艰辛历程,理解文题大意。在交流的过程中程老师相机引导,并概括出夏洛蒂所经受的苦难: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立志写作、遭遇打击;反思权衡、开拓新路;孜孜不倦、敲开圣门。理清课文的脉络之后,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落以后,再进行精读训练。又紧扣逆境成才这一主线,让学生对课文加深理解。

祝老师的开头则从题目入手,提问到为什么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写人的文章为什么以此为题目?简洁干练的问题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沉思中。

高年级的教学还是不能放松字词的教学。两位老师都能有效的检查好学生的生字掌握情况。程老师是从课后的生字入手,而祝老师是从多音字和成语的理解这些细节,把字词的学习细节化。让学生扎实掌握字词。再紧扣夏洛蒂姐妹经历了哪些逆境?面对这些逆境,夏洛蒂的什么表现最令你敬佩?让其学生展开想象细细品味。再逐句分析,让生了解主人公的艰辛。字词有温度,每个字都是作者反复推敲用上的。尤其是祝老师在理解夏的艰辛创作时,出示昂起头来,钉在床头。从昂和钉入手,让学生细细品味。整节课的学习都是环环相扣,生成自然。

最后,感谢两位前辈给我们带来的精神食粮,让我们能够快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