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文章内容

德育小故事 (十一

发表日期:2014/5/22 21:29:10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应平 有449位读者读过

                                              关注儿童心理
  
  新学期开学了,一位家长搀着一位小孩来到幼儿园报名,小孩躲在家长身后指着幼儿园展出的往届幼儿绘画作品说:“这么丑的画是谁画的?”……来到活动场地,看见一辆坏了的玩具汽车,说:“是哪个坏孩子把小汽车摔坏了?”如果你是家长,或教师会对孩子说些什么?是教育孩子辨别美丑、好坏?是教育他爱护公物、损坏公物要赔偿?还是批评、呵斥?……你有没有从孩子说话的心理上分析?(孩子胆怯、怕自己以后画不好或摔坏玩具,又渴求自己的作品能展出、能多玩玩具)如果没有这样想,至少说你对儿童心理了解不够,对儿童关注不够。你的教育是无效的,你的批评更是可怕的。(高明的幼儿园老师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我们幼儿园,不管小朋友画得怎么样,只要敢贴出来就是好的,如果你想贴,尽管画吧。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我们幼儿园的玩具就是给小朋友玩的,玩坏了是不要赔的。)
  
                                            说禅
  
  有一位年轻人找到一位著名的禅师,想跟他学禅,禅师开导他很长时间,年轻人还没找到入门的途径。有一天,他当着徒弟面倒水,杯子满了,茶水溢了出来,他还在倒。弟子很惊讶,提醒他水倒不进了。他说:“是呀,杯子满了,水就倒不进了;而你呢?用成见把自己的脑子塞得满满的,我又如何能增加你的智慧呢?要想学到禅的奥妙,就必须把头脑腾出空来,把充塞其中的幻象和杂念清除出去。”
  
  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如果一味地以书本为威权,让过多的、无用的、甚至可能错误的书本知识充斥我们的头脑,就会限制我们接受新的东西,限制我们的思维。
  
  我们的教育,应该在教给学生所需的书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对书本知识保持一种客观清醒的认识,能够“读书而不为书累”,达到这位禅师就是要弟子心灵时常处于“虚怀若谷”的清净状态,达到辛弃疾“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