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文章内容
个别心理咨询报告
发表日期:2014/4/2 11:30:28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红梅 有507位读者读过
个别心理咨询报告 |
刘远方 一.咨询对象背景 本案例的研究对象是我校六年级的学生王成,男孩,13岁,独生子。 二.咨询由头 在校表现一般,平时上课开小差,有时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较差。情绪偏激,在家经常顶撞父母和老师,逆反心理严重。在校与同学打架,脾气暴躁。 三.主要问题点 王成同学在家只与母亲有极少的语言交流,与父亲基本无话可说,对父亲的态度“就像对待仇敌一样”。在家不听话,不学习,总是看电视打发时日。父母越是管得严,他越是对着干。 我从与王成母亲的几次谈话中得知,他对父亲的反感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父亲不理解也不尊重他。例如他身体不舒服,却强迫他去锻炼;成绩不好就经常当着亲友的面数落他,让他感到无地自容,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 第二、父亲的期望值太高,切望子成龙心切,给他带来巨大的压力。 第三、,父亲在生活上要求太严,也较为刻板。例如每天一定要洗头、洗澡等,让他感到有点不可理喻。 心理社会发展历史主要因素:父亲太不近人情,让他无法忍受。 促使因素:父母的高期望和高要求。 附加因素:母亲则没有主见,无论什么事都对父亲言听计从,一点也不懂得为他着想。 四.咨询方案与过程 1. 咨询目标:希望通过辅导,能改变王成对家庭的逆反心理,从而改善他与家庭的关系,尽力改变他的性格,从而使他在学校与同学友好相处,提高学习成绩。 2. 咨询步骤:帮助王成分析自己不良行为的现状及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习惯;自我检讨并提出各自的期望;为王成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教育环境;为王成提供学习帮助。 3. 咨询方法:情感沟通、就事论事、用技巧说话、众志成城、激励机制。 4. 咨询具体措施: 第一阶段:创设条件,向双方渗透辅导理念。(约1周) (1) 了解王成与家庭关系的现状,帮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 经过几次的接触,我已经取得了他的信任,基本上成长无话不说的朋友。他坦然承认自己对父母尤其是父亲极为不满,自己的所作所为,目的就是为了激怒父母。有时甚至把成绩差作为一种报复的手段。面对他的坦言,我又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向他说明父母的良苦用心。告诉他从客观上说,父母的教育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但自己的看法也不完全正确。引导他正确地看待父母的教育,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他意识到自己行为和态度的错误之处。 (2) 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习惯。 在对家长的几次家访中,我告知王成已经表示愿意改善与他们的关系,并婉转地指出他们教育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建议他们找时间与王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家长认同我的看法,觉得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表示愿意接受我的建议,向王成检讨自己的错误,并请求我协助共同教育。 第二阶段:家校合作,实施行为辅导措施。(约6周) 本阶段为整个辅导过程的关键所在,共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家庭会谈。 会谈有我、王成及其父母参加。我安排王成首先发言。他谈到了对父母反感的原因和一些具体的生活片段,还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同时,我也要求他做了自我检讨。然后我安排其父母向王成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并提出了合理的要求。尽管王成一时间未能接受,但他表示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整个过程气氛较好,双方都表现出积极的合作态度。 第二步、布置家庭作业。 第三步、为王成提供学习帮助。 测验、考试成绩不理想、不完成作业等问题是父子俩冲突的导火线,所以我帮他制订了学习计划,并特意安排两个品学兼优的男生专门帮助王成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其中一个与他同桌,并叮嘱两人平时多与王成谈心,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同时适当开导他。 刚开始的时候王成并不合作。但是经过大约差不多四周的时间,家长来电告知王成与家庭的关系开始出现转机,愿意由父母陪同去买衣服,书籍等东西,在家会完成作业,与父亲的关系没有那么紧张了。 第三阶段:巩固辅导效果。(约2周) 为了巩固取得的成果,我决定采用激励机制。在与王成的闲聊中要求他说出自己的两个愿望。他说希望能有一台MP4学习英语。我把此事告知其父母,他们表示完全能够满足。我和他们商量后对王成提出如下要求:第一,想办法进一步改善与父母的关系。第二,努力学习,争取提高成绩。他表示同意。事后我帮他制订了复习计划,并监督他是否努力完成。此后,王成在学习方面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比以前有较大的提高。 五.咨询小结 经过几个月的辅导,我发现王成有了很大的变化。据父母反映,王成顶撞父母的情况基本消失,与父亲也有了一定的交流。由于家庭关系的改善,他的学习成绩虽然仍不太理想,但是有了较大进步,所有的课程都由原来的不及格变为及格,基本上符合预定的目标。父母也兑现承诺,买了MP4。家庭关系进一步改善,王成也终于走出了逆反心理的误区。 我相信,只要给他积极的心理辅导,在父母和老师的引导下,相信他会一天比一天会更有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