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文章内容

[转载]教学改革的方向性思考

发表日期:2014/4/2 10:34:03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周承海 有527位读者读过

教学改革的方向性思考

 

《人民教育》 作者:余慧娟    

 

    “素质教育”一词,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式诞生,经历10余年的反复讨论,之后进入中央文件和纲要。21世纪初,一场立志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历时10年,素质教育依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主 题”。

 

   素质教育史上曾有几次著名的事件,其中一次,是2004年江苏南京市高考成绩不如其他地市引发的所谓“素质教育之痛”。直到今天,这一事件依然令人记忆犹新,不为别的,而是因为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至今仍是个问题。——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哪些教育形态能归为素质教育?哪些又根本是冒牌货?哪些又纯粹是在玷污素质教育的名声?不补课就是素质教育吗?搞唱歌、跳舞、社会调查就是素质教育吗?搞索质教育,学业成绩就会下滑吗?

 

    有一种观点在流行,尤其是在中学流行:教学就等于应对考试,考试就等于升学。素质教育与教学似乎足没有关系的。

 

    因此,尽管课程在改,教学理念在变,但仿佛只在表层流动,于教育之实体——日常课堂而言,仍“风景依旧”。所以民间有名言:“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

 

    从这个角度来说,素质教育还只是停留于表层,徘徊于外围,还未深入到学校教育的内核——现实的课堂教学。

 

    所以,今天,当我们再次审视“素质教育”,当我们再次思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就必须把目光从唱歌、跳舞转到课程教学改革上来,从理念和学术讨论转到改革的实然状态上来。我们只能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常课堂状态而不是公开课所代表的“个别状态”出发,来做实践判断,来讨论改革的方向,如此,素质教育才可能成为学校教育的内质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