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学校概况>>学校管理>>文章内容

把握课程改革本质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发表日期:2007/11/21 7:48:04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无 有677位读者读过

把握课程改革本质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江宁区禄口中心小学   刘宁花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进入第四个年头,回眸三年多来的课改实验之旅,成绩斐然、影响深远:课改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课改倡导的“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核心理念深入广大教师心中。经历了课改的洗礼、历练,经过了实际的探索、实践,追求课堂教学实效性,彰显课程改革本质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和努力追求的理想教学境界,下面就我校在这方面所做的一些粗浅的尝试与探索作简要介绍。

一、        搭建培训平台  增强锻造师资队伍的实效性

师资队伍的建设事关学校的未来,没有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就没有优质高效的教育,也就不可能有学校的蓬勃发展。因此,我校针对学校教师实际状况,本着“与时俱进”和“务实高效”的原则,搭建了多种校本培训平台,始终把锻造一支师德师风好、教学观念新、教学业务精、科研水平高、竞争意识强的师资队伍作为我们矢态不渝的师培目标。

1.    弘扬师德主题  引发内驱动力

高尚的师德永远是每一位教师终身追求的目标,树立师德典型,弘扬师德风尚永远是学校发展的奠基工程。学校广泛动员,掀起学习殷雪梅等先进人物感人事迹的热潮,激励教师立志献身教育,献身事业。同时,尤为注重树立教师身边的师德模范,努力挖掘学校内部潜力,挖掘本校教师中师德的亮点,让榜样就在身边,模范就在眼前,在学校教师中进行师德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评比,让广大教师学有榜样,做有典型。

2.    营造学习氛围  促进观念更新

学校提出了“创学习型学校,做学习型教师,培学习型学生”的共同发展目标,把倡导师生读书学习放在首位,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将学习融入生活,让学习成为自己的工作习惯。学校分别制定了领导干部学习制度和教师学习制度,激励教师主动学习。每学期定期举办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交流会,在此基础上,分别评选出老、中、青三个层次的“理论学习积极分子”,促使每一位教师致力于做新时代的有理论底蕴、有文化品味的学习型教师。

3.    创办“青研班”  建好骨干梯队

我校连续几年都组建了“青年教师研修班”,可以说,青研班已成为我校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保留曲目”,也成为青年教师切磋技艺的“快乐家园”。青研班学员必须做到“五个一”:每年自订一份教育杂志,一学期自读一本教育专著,自选一个研究专题深入探究、每周至少写“教学随笔”一篇,每学期至少写一篇论文和案例。学校也为班级学员创设条件,定期组织外出学习听课,定期集中研讨交流,为青年教师配师傅,实行青蓝结对,同时每学期研修的研修内容和形式都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加以变化和调整,力求紧跟课改步伐,提高研修实效,促使青年教师获得长足发展,为他们尽快成为学校乃至区、市级名师打下坚实基础,也使我校骨干力量后继有人,源源不断。

4.    自创培训模式  促进专业成长

我校是一所规模比较庞大的乡镇小学,师生数均列区前列,但我校教师的年龄结构却极不合理,中、老年教师占了近70%,在师资不允许改变的情况下,如何求发展?针对这一现状,本着“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原则,制订了“专家引路,骨干跟进,全员参与”的培训模式,每学期我们都要邀请区教研室领导、各级名师专家、特级教师来校送课献艺,进行学术讲座,组织教师观看课改专家的教学碟片。专家们前卫的思想、先进的理念、精湛的教艺、深刻的剖析常常使教师们开拓了眼界,解除了困惑、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同时学校要求骨干教师“先行一步”:做到“先学习、先探索、先展示、先反思”,让他们为全校及本年级组教师分别上示范课,结合具体课例谈体会,做讲座。这样,全体教师在专家讲座中吸纳全新教学理念,在骨干范例中体验新教学方式,在自我实践中切实转变教学行为,促进了全体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大大提高了师培的实效性。

二、        强化校本教研  提高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性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求广大教师要有全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思想,转变教师角色,革新教学方式等等,而这一切改革的实现又必须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来完成,这就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而我们在校本教研活动必须本着“求真务实,优化高效”的原则进行,增强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性。

1.    优化“两组”建设  确保活动质量

为确保学校教研活动正常有效地开展,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备课组和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我们选拔了最优秀的教师担任组长,在每学期初都要进行教研组长、学科备课组长的培训,提高组长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我们要求两组要结合学校教研活动独立地、富有创意地开展活动,活动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我们将行政人员分别安排到各个组,参与活动,协助管理;每学期结束进行先进教研组、先进备课组的评比活动,调动各组及组长的工作积极性,切实为有效开展教研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2.    优化备课方式  功夫用在课外

常言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功夫在课外”。精心备课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我校已持续进行了一个多学期的“集智式”集体备课试验,虽尚在摸索之中,但是其“省时高效”的优点还是非常突出:“省时”——摒弃了教师大量地原封不动地抄袭现成教案的恶习;“高效”——特定的备课要求引导教师将备课视眼转移到研究反思中去。我们的做法是:以学科年级组为单位,实行“一人主备,其余人复备”的形式,做到集众人之智,补已之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要求主备教师要认真钻研,精心设计,注重备课质量,增强参考价值;复备教师更要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和班级学生情况加以修改及补充调整;每两周固定时间进行集体研讨,再由主讲教师在年级组上研究课,课后再次进行研讨交流,切实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效果。

3.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紧紧抓住教师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际的结合,促使教师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探索最佳教学模式,追求最佳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师效率,实现教学高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每学期我校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骨干教师示范课,校级研讨课”,这是由学校统一安排,45周岁以下教师必须参与,对全校教师展示的观摩研讨课;“年级组研究课”由年级组安排,人人均要结合集体备课开设一节研究课;“领导抽查课”,学校领导每周不定期不打招呼直接进课堂,这是检测教学效果,促进日常好课率的重要举措。在活动中,这四种课型交替进行,丰富多彩,形成了“人人齐上阵,天天有研究”的浓郁教研氛围。我们要求执教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理念,认真钻研,实施有效教学,打造日常好课;我们要求评课教师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要讲真话,提倡实事求是地“找茬子”,忌讲假话,杜绝回避问题地“贴福字”;倡导听课活动打破学科界限,实行跨学科听课活动,既有“他山之玉”之功效,又有“增强素养”之实能。力图通过各种形式,努力形成重研讨,重实践,重互助,重实效的新型教研风气,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4.    优化教学反思  获取新发展

对理论与实践结合过程中获得的体会和产生的问题,我们提倡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其实是一种创造性学习,教师反思的过程,就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扮演了双重的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我们对全体教师提出养成自觉反思习惯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及时撰写教后感,撰写教学随笔或教育叙事,撰写案例分析,形式不限,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经验、问题及困惑。学校每学期进行教师教学反思文章和案例分析的交流评比活动,同时将好的文章编印展示,通过自我反思,能很好地矫正不良的教学行为,扬长避短,提高教师教学行为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使教师获得长足发展。

5.    优化课题研究  实现新飞跃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一大批适应时代需要的研究型教师、科研型教师,在工作中,引导教师把课程改革实验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实现“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引导教师在教学、教研的基础上,抓住现象,探求本质,立足实效,力求创新。

在课题研究上,一方面我们着力抓好国家级立项课题《构读书乐园,引人生长路》的研究,此项课题上半年已经经过省教科所专家实际论证,正式揭题,现下设6个子课题组正在有条不紊地步入研究的轨道;另一方面倡导教师实行“问题产生式”的小课题研究,我们要求教师把教育教学中最烦恼、最困惑的问题作为自己个体研究的课题,这种研究由于研究内容实在,研究时间较短,便于教师出成果、出效益,更便于教师进一步在教学中运用,做到“教中有研,以研促教”,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第三实行全体教师“互动参与式”专题研究,如果说上面小课题研究是个性化风格的展示,那么这种专题研究则更富共同性特色。这是以教学中的困惑和实际产生的问题形成一个共同的课题,采用共同研讨的研究形式,这种课题更强调共同参与,全员互动。本学期,我们就在全体教师中进行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课题大讨论,要求教师结合课题可写出案例分析、专题论文或教学随想,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并从中评选出优秀作品装订成册,供全体教师参考借鉴,促使教师在研讨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激发了教师教研的积极性,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实效性非常明显。

三、        开发校本课程  增强学校特色展示的实效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课程开设方面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实行国家、地方、学校设立课程管理,走向多元化的轨道,这为我们创办特色学校,培养多元化人才开辟出一条重要途径,并且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开发适合自己学校的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说到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未成大家风范,还很不成熟而羞于面众,但是我们决心未变,目标明确,逐步实施,形成规模。

我校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实践研究已有多年,初步形成了“读书做人”活动的学校特色,学校也被评为江宁区“特色学校”,学校《构读书乐园,引人生长路》研究课题已被中国教育学会立项。为使研究活动蓬勃开展起来,真正做到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全体受益,从而逐步形成“特色课程”的框架,达到“读书乐园”的境界,使学校“读书做人”的特色进一步彰显,进一步提升课程改革实验的实效性,我校形成了下列研究要点。

1.    语文学科中,这是开展读书做人活动的主阵地,我们在地方课时中专列一节开设了“课外阅读指导课”,已延续了三年,着重探讨课外阅读课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等;上学期,我们组织语文骨干力量,制订了一年级到六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序列》,本学期正在指导教师依据序列深入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并形成研究报告。

2.    其他各学科中,要求教师围绕本学科的研究课题,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与本学科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书籍,在本学期将拟订出各学科的阅读要求与阅读书目,与语文学科相一致,便于学校进一步将“序列”整合,形成校本课程实施的资料。

3.    在班级活动中,要求各班级要十分注重创设班级读书文化特色,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在少先队大队活动中,更要结合时令节日每学期开展主题读书活动,上学期开展了“神奇的中华”主题读书活动,将读书活动和学生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既让学生“畅游书海,尽情遨游”,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感受祖国。本学期正在有序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读书活动。

我校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才刚刚开始,但其重要性已充分显示:他对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由过去的被动执行课程转变为课程的创造者,成为校本课程的积极参与者、开发者、利用者,激发了教师创造的潜能;他使学生获得长足发展,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尝试,进一步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实施了能力储备;他使学校特色得以彰显,充分体现了学校独特发展方向和个性化的办学理念,走上真正意义上的特色办学之路。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既有山重水复时的踯蠋,又有柳暗花明后的愉悦,深深感到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任重而道远,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把握课程改革本质,树立课改必胜的信念;它更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探求,克服困难,总结经验,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扎实稳妥地实施高质量的素质教育。

 

00七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