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学校概况>>学校管理>>文章内容

接受市实小验收工作汇报材料

发表日期:2007/11/13 9:14:46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无 有660位读者读过

    禄口中心小学拥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历经百年沧桑巨变,培育无数志士仁人。而今,她正融入禄口小城镇建设的步伐,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以更加崭新的姿态承载着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合格公民的历史使命。

随着村小的先后撤并,学校敞开了她博大的胸怀,接纳了辖区内所有学生。如今,这已是一所规模庞大的学校,占地面积3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5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45个,学生2071人,教职工132人。

牢记“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校训,禄小人挑战安于现状、固步自封的观念,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努力建设学习型学校,教师的文化业务素质不断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专任教师中现有78人获大专以上学历,占总数的62.9%,其中获本科学历的8人,本科在读的28人。他们中已涌现出一支优秀的骨干群体,有5人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14人被评为区青年骨干教师,校级骨干有20人。

“十五”期间,学校高举“办群众满意学校,给社会放心质量”的旗帜,遵循“教书育人、读书做人”的办学理念,带领教师朝着优质教育目标发愤图强,聚力冲刺。学校先后通过市规范化小学和市示范化小学的评估验收,先后被评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区法制先进学校、区校本培训先进学校、区“十五”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区“读书做人”特色学校;曾连续三年被评为区“课改年”先进学校、区先进学校。还被认定为民族团结教育实验基地、中国教育学会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实验基地;多次承办市、区级教学现场会。一言以蔽之,突出的办学业绩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已使学校产生了广泛的轰动效应。

我们朝着既定的目标,脚踏实地、奋力拼搏。如今,我们为付出的每一份努力而庆幸,我们为迈出的每一个脚步而自豪。

一、       汇聚多方力量,整合教育资源,放大功能效应,全力拓展优质教育空间。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依托、利用、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使之形成教育合力,是学校持续、优质、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和动力源泉,是让孩子们快乐健康地成长的可靠保证。因此,我们依靠政府投入,加快学校建设,开发校外资源,寻求社区配合,有效地营造了大教育氛围,调动了多方面支持教育的积极性。

1.  着力学校硬件改造,推进技术装备现代化。

办学条件的现代化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前提。适应村小布局调整的需要,禄口街道党工委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先后投入800多万元实施“一镇一校”工程。2003年学校实现了整体搬迁,教学条件已全面改善。近两年,区教育局和街道办联合投入100多万元加强学校内部设施建设。目前,已拥有3万册图书,拥有50台电脑的网络教室两个,每个行政办公室装配了电脑,实现了办公管理自动化和现代化,配置了自然生态馆、自然仪器室、科学实验室、美术室、体育器材室、音乐室、舞蹈室、技能创造室……等20多个专用室。此外,学校还装配了400平方米的多功能室,为举办大型活动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学校设施的逐步齐全、完善,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物质保障。

2.  加大内涵培植,营造优美的人文教育环境。

学校努力营造充满魅力的人文环境,让环境氛围体现浓郁的文化色彩,充分彰显独特的人文理念和校园文化精神。所以,我们让每一块墙壁、每个角落都在说话,形成催人向上的文化氛围,取得“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功效;让学校成为孩子的乐园,给他们“流连忘返”的胜景,使学生学习之余身心得以娱悦和调整。于是,花圃中插着一块块标语牌,它们色彩各异,有的碧绿,有的橙黄、有的鲜红……它们形态各异,有的似书籍,有的如花瓣。标语牌上面镌刻着“茵茵绿草惜于足下”的各种精妙短语;教室内外张贴着各种名人名言瓷砖彩画,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校园主干道旁60米长橱窗成为孩子们交流思想、展示才艺的一道景观;园内近3000平方米的水塘得以充分利用,现已成为孩子们休闲、观光、读书、海模演练的快乐场所;池塘周围的植物园、健身活动场地、石椅、一幅幅壁画更展示出校园的和谐、生命的智慧、灿烂的童真童趣……这无声的教育熏陶作用必将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未来发展带来美好的影响。

3.  内外教育共建,构建立体教育网络。

学校充分挖掘丰厚的校外教育资源,树立大教育观,让学校、社区、家庭、社会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努力构建开放的立体的教育网络。我们召开全校学生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我们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进行系统学习,提高家长素质,努力开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我们在街道派出所聘请法制副校长、在法律事务所聘请法律顾问,定期到学校为师生做法制报告,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我们将街道敬老院定为学校德育基地,经常组织学生去基地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我们还与街道文化站签订了免费向学生开放图书馆的协议,文化站数万册图书每逢双休日总吸引着大量的学生,图书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利用;我们还与交管所开展交通安全警校共建活动,定期请交警来校宣讲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还组织学生观看交管所送来的多幅交通安全展板和录像,用鲜活的案例教育学生,普及了交通安全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实践证明,社区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只要我们善于开发利用,必将对学校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       坚持以人为本,重视队伍建设,开展德能训练,夯实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

近五年内,学校有31位青年骨干教师流动到城区,师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老年教师占了很大的比例。学校的发展迫使我们必须切实加强队伍重建,有效开发现有人力资源。为此,我们以足够的信心,激励每一位教师,重视每一位教师,发展每一位教师。学校适时提出“人人都要进步,人人都能发展,人人都有才干”的教师成长理念,促进教师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切实加强岗位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一)            基础训练抓实,面向全体,分类要求,共同提高。

我们将教师的职业基础分为思想道德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础。这三项基础成为我校教师的职业基本功要求,成为兴校、强校的持久建设工程。每学期从计划、到检查、到总结都将予以重点突出,如此连环滚动,层递推进,促进教师训练基础,提高素质。

1.    弘扬师德主题,引发内驱动力。

我们认为知识因人而起作用,才华因思想绽放光彩。学校一直将教师的思想素质训练放在队伍建设的首位。根据新“三要八不准”严格规范教师行为,堵疏结合,禁导并用,组织教师开展“守住师德底线,做家长满意教师”的大讨论,同时树立师德典型,弘扬师德风尚。掀起学习杨瑞清、殷雪梅等先进人物感人事迹的热潮,激励教师立志献身教育,献身事业。同时,尤为注重树立教师身边的师德典型,努力挖掘学校内部潜力,挖掘本校教师中师德的亮点,让榜样就在身边,模范就在眼前。我们每学期均要在全校进行师德先进个人和先进组织的评比,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做有热情,进一步增强提高自身素质的动力。

2.    营造学习氛围,促进知识更新

学校明确提出了“创学习型学校,做学习型教师”的号召,鼓励教师做读书人,做文化人。倡导教师多读书,将读书融入生活,让学习成为习惯。学校制定了领导干部学习制度,强调领导首先做学习的领导。组织每位领导成员定期进行学习交流,定期展示学习成果,以领导学习作风影响教师、带动教师。学校要求45周岁以下教师积极参加大专以上学历进修,八位领导成员率先垂范,已有两位本科毕业,5位正在本科进修。学校制定了一定的奖励措施,在鼓励参加学历培训的同时,还引导全员学习教育理论著作。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发了《给教师的建议》、《陶行知教育文选》等专著。并激励教师主动阅读多方面书籍,每学期定期开展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交流活动,在此基础上,分别评选出老、中、青三个层次的“理论学习积极分子”,对中年教师,我们强调学以致用,提出过“三关”要求。即说话过关,写字过关,文章过关。每学期都进行一次过三关考查,促使教师读书、写字、练笔,促使教师致力于做新时代的有丰富知识、有文化品味的学习型教师。

3.    创办“青研班”,建好骨干梯队

我校连续几年组建了“青年教师研修班”,可以说,青研班已成为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训练营”,也成为青年教师切磋技艺的“竞技场”。青研班学员坚持做到“五个一”:每年自订一份教育杂志,一学期自读一本教育专著,自选一个研究专题深入探究,每周至少写“教学随笔”一篇,每学期至少写一篇论文和案例。学校也为班级学员创设条件,补给一定的学习经费,定期组织外出学习听课,定期集中研讨交流,为青年教师配师傅,实行青蓝结对,同时每学期研修内容和形式都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加以变化和调整,力求紧跟课改步伐,提高研修实效,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他们尽快成为学校乃至区、市级名师打下坚实基础。现在学校骨干力量后继有人,源源不断。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的江宁实小副校长王东敏和区教研员刘德云都曾经是我们青研班的老学员。

4.    形成培训机制,促进专业成长

本着“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原则,学校制订了“专家引路,骨干领先,全员长进”的培训思路,每学期我们都要邀请区教研室领导、各级名师专家、特级教师来校送课献艺,进行学术讲座,组织教师观看课改专家的教学碟片。专家们前卫的思想、先进的理念、精湛的教艺、深刻的剖析使教师们开拓了眼界、解除了困惑、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同时学校要求骨干教师“先行一步”:做到“先学习、先探索、先展示、先反思”,让他们为全校或者为本年级组分别上示范课,结合具体课例谈体会,做讲座。我们在如此训练中孕育骨干、成就骨干;在如此训练中凝聚精神,激发动力。全体教师伴随骨干的成长不断吸纳全新教学理念,体验新教学方式,切实转变教学行为,促进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大大提高了训练的实效性。

(二)强化校本教研,立足课堂,岗位自训,讲求实效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发展在先,进步在前,要有全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思想,转变教师角色,革新教学方式等等,而这一切改革的实现又必须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来练就,这就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校结合新课改要求开展教师培训,本着“求真务实,优化高效”的原则组织校本教研活动,以此来增强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

1.加强“两组”建设,优化训练团队。

为确保校本教研活动正常有效地开展,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备课组和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我们认为备课组和教研组是加强教师训练的最好团队。所以,我们选拔了最优秀的教师担任组长,在每学期初都要进行教研组长、学科备课组长的培训,提高组长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我们要求两组结合学校教研独立地、富有创意地开展活动,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我们将行政人员分别安排到各个组参与活动,协助管理;每学期结束进行先进教研组、先进备课组的评比活动,调动各组长的工作积极性,切实为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奠定思想基础和人才基础。

2.集体钻研教材,确定备课思路。

常言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功夫在课外”。精心备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也是促使教师训练的重要手段。几年来,我校一直在进行如何发挥教师合作精神,优化集体备课方式的研究,已初步探索出“集智式”集体备课模式。我们的做法是:以学科年级组为单位,实行“一人主讲,其余人参议”的形式,做到集众人之智,补已之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要求主讲教师认真钻研,精心设计,注重教师实际,增强指导价值。其余教师更要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和班级学生情况加以吸收。我们就是这样固定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研讨,并由主讲教师在年级组上研究课,课后再次进行研讨交流。在我校这种集体备课形式已成为挖掘智慧,促进研究,激励课改的有效手段。

3.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岗位自训。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紧紧抓住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际的结合,促使教师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探索最佳教学模式,追求最佳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每学期我校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骨干教师示范课”、“校级研讨课”由学校统一安排,对全校教师展示的观摩研讨课、“年级组研究课”由年级组安排,人人均要结合集体备课主讲内容开设一节研究课。对面上所有教师学校不定期安排“领导抽查课”,即每周不打招呼直接进课堂,这是检测教学过程,促进日常训练的重要举措。在活动中,这四种课型交替进行,丰富多彩,形成了“人人有压力,训练在课堂”的浓郁教研氛围。我们要求执教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理念,认真钻研,实施有效教学,打造日常好课;我们要求评课教师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讲真话,提倡实事求是地“找茬子”,忌讲假话,杜绝回避问题地“贴福字”;在评课中提升自己思维、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力图通过各种形式,努力形成重研讨,重实践,重自训,重实效的新型教研风气,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4.引导教学反思,夯实撰写功底。

我们要求教师反思理论与实践结合过程中获得的体会和产生的问题,我们对全体教师提出边反思边撰写教后感、教学随笔或案例分析,形式不限,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经验、问题及困惑。学校每学期进行教学反思文章和案例分析的交流评比活动,同时将好的文章编印展示,供全体学习借鉴。引导教师通过自我反思,自我纠正,扬长避短而获得长足发展

三、       强化学校管理,突出教育中心,构建特色体系,努力探索成功教育之路。

学校提出了“管理提升内涵,细节决定成败”的口号,全面制定了精细化教育管理目标,确立“优化过程,提高效益,鼓励创新,注重实践”的管理思路,确立现代教育管理思想,通过优化管理促成师生动因,有效落实新课标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  更新观念,提升教育意识。

教育的现代化,观念要先行。我们抓住契机,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激励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践行新课标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从“传道、授业、解惑”中进一步拓展教育内涵,以严格的要求规范学生,以博爱的心灵唤醒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赏识教育激励学生,通过管理、教学和开展各种活动对学生施加正面教育,将学校管理的综合效果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

2.  推行考评,激发教育动力。

学校的管理思想最终要落实到每位成员行动上,为充分调动积极性,学校通过几年的探索,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工作考评制度,有《学校领导干部职责条例》、《教学五认真工作考评细则》、《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班主任工作考评奖励办法》、《岗位责任奖分配方案》,结合校情,尊重民意,我们每样考评方案的出台都经过教代会反复讨论通过。考评制度涵盖了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成为指导学校管理的基本准则。每学期我们将考评的结果作为奖金发放的依据,坚持按绩效分配、按贡献分配,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3.  狠抓班级,实施等级创建。

学校十分重视班主任在学校管理中的重心地位,加大班主任建设的力度,推行班主任竞聘上岗制度,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培训,组织经验交流,评比优秀班主任等,提高班主任的责任心和创造力。从2001年起,学校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实施了班主任津贴发放制度,对每位班主任每年发放1000元津贴,激励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加强教育工作。同时,我们还制定了班级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引导班主任把常规工作做规范、做认真,在此基础上实施班级精细管理、人文管理、创新管理。为此,我们组织全校所有班级开展“规范班”、“示范班”、“模范班”的创建工作。每月进行班级创建成果通报,让等级红旗在各班流动起来。全校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班级创建中来。

4.  训练常规,培养良好习惯。

我们提出“好习惯比知识更重要”的观点,组织教师在管理过程中点点滴滴训练学生日常行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为此,我们取消了低年级学科统考,让教师从统考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我们将小学生一日常规要求用生活化的语言编制成儿歌,带领学生理解、背诵、践行;我们开展常规习惯每日检查、每周评比活动,让“守纪之星”、“劳动之星”、“读书之星”……每颗星的光亮闪耀在教室,闪耀在学生群体中,闪耀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5.  开展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1)队干部竞选活动。学校少先队每学年组织全体队员开展一次队干部竞选活动,要求每位队员参与竞选过程,在通过竞选队干部的基础上,确定大队干部的竞聘人选,竞聘者面对全体队员进行竞聘演说,最终由全体队员投票产生。组织队干部竞选活动,较好地培植了队员们从小树立竞争意识、领导意识、服务意识。

(2)争当小主人活动。学校德育处指导组织学生成立了“小主人协会”,制定了《小主人协会章程》,并将《章程》印发到每个班级,让学生学习了解《章程》,自发参加“小主人协会”组织。“小主人协会”在全校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协会成员成为学校重要的管理角色,管理的能力显著增强,他们已成为学习的主人、管理的主人、学校的主人。

(3)护绿活动。学校以“保护环境、爱我校园、爱我家乡”为题,组织学生参与绿化保护实践活动。各班成立了护绿小队,队员们每天都以自己的劳动精心养护校园的花木。他们查找资料,还深入了解花木的名称、习性,并向学校提出了护养建议;他们还到街道、社区进行爱护花木、保护环境的知识宣传。开展这一活动,切实收到了多方面的效果。

(4)航海模演练活动。学校充分利用地域开阔、有池塘的优势,组织学生开展航海模演练实践活动。学生自愿参加活动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每周进行一次操作演练。学生在活动中培育科技意识,锻炼操作动手能力。目前,虽然参加这一活动的人数不多,但它已显示出巨大的吸引力,不久将能成为众多学生都能参与的有效开发智力、提高动手能力的教育实践资源。

(5)才艺展示活动。学校每年5月份组织学生举办一次艺术节才艺展示活动。学生人人参与,展示内容不限,有音乐、舞蹈、书法、演讲、制作等。通过比赛的形式由各班级层层选拔,选拔出的精品再拿到“六·一”儿童节进行综合展示。艺术活动启迪了学生智慧,陶冶了学生情感,愉悦了学生身心。

6.  广泛读书,打造校本特色。

“读书做人”是学校的坚持已久的教育理念。早在2000年,我们就高举课外阅读的大旗,带领学生广泛开展读课外书活动,规定不同年级的课外阅读量,采取很多措施引导学生畅游书海,如家校联合,督促多读;按时推荐,有书可读;定期评比,激励多读;勤写笔记,以写促读;加强研究,指导阅读。学生通过广泛阅读拓展视野,接受熏陶,领悟事理,提升素质。“十五”期间,我们将指导学生多读列入学校科研规划,并着力抓好国家级课题《构读书乐园,引人生长路》的研究。通过课题研究促使师生全员互动,学科相互配合,理论指导实践,提练实践内涵。我们在实施科研的基础上,将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构建为校本课程,并在几年的实践中使这一课程由稚嫩趋于成熟。在《构读书乐园,引人生长路》国家级课题的理论指导下,全体教师已由过去被动接受参与为主动构建创造,从而使课外阅读在校本课程构建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1) 围绕学科构建,初步形成体系。

语文学科是开展读书做人活动的主阵地,我们在地方课时中专列一节开设了“课外阅读指导课”,已延续了三年,着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等。我们组织语文骨干力量,制订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序列》,教师依据序列深入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在语文学科的引导下,我们强调多门学科综合渗透,我们要求各学科教师围绕本学科的研究课题,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与本学科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书籍,在学期初拟订出各学科的阅读要求与阅读书目,与语文学科相一致,便于学校进一步将“序列”整合,形成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素材。

2)开展主题活动  促进个性展示。

班队活动是实施课外阅读校本课程的另一试验场。我们要求各班队活动把读书、竞赛、演讲等联系起来,用“手抄报”、“快速作文”的方式,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同时我们要求各班级注重创设班级读书文化特色,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少先队大队活动,更加突出以读书为手段的主题教育。“神奇的中华”主题读书活动,收到了神奇的教育效果。围绕这一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大量搜集反映中华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悠久的历史,美丽的山川河流,多姿多彩的民情风俗,众多的名胜古迹等资料。将搜集的内容编印成册,再发给学生广泛阅读。编制这一内容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实践参与。学生在搜集、整理、阅读中积累了知识,丰富了情感,激发了爱国热情。今年又在有序地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读书活动,结合“八荣八耻”的学习,突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有效地指导少年儿童道德实践。

我校以读书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施已历时多年,其重要性已充分显示:他对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由过去的被动执行课程转变为主动创造课程,成为校本课程的积极参与者、开发者、利用者,激发了教师创造的潜能,增长了教师的才干。同时也使学生获得长足发展,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其实就是教师研究性教学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进一步转变了教学方式,培养了师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它还使学校特色得以彰显,充分体现了学校独特发展方向和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去年,在南京市举行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课赛课中,我校蒋银萍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在强化学校管理中,我们坚定素质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打造学校管理内涵,依靠科研,探索成功教育之路,以此广泛带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几年中,学校多次举办区、市教学现场会;有400篇教学论文获区、市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级45篇,省级130多篇,有300篇学生作品在各级报刊发表;学生参加区、市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得了410多个奖项;学科检查成绩多次名列全区上游。最主要的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均有了很大的变化,人文和谐、奋发向上的校园环境已经形成。

回顾学校“十五”发展历程,我们记忆犹新又豪情满怀。2001年,学校通过了南京市规范学校的验收;2003年成功创建南京市示范学校;如今,我们站在新的起点,面临新的历史使命——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南京市实验小学。面向未来,学校将重新规划新的发展蓝图,以创建省级实验小学为奋斗目标,加大队伍建设力度,提升管理水平,放大特色内涵。我们将借这次市实小验收的东风,一鼓作气,全力以赴,以超人的智慧,巨大的热情,艰辛的努力,顽强的拼搏,再创新的辉煌。

 

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