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学校概况>>学校管理>>文章内容

着眼教师专业化发展 实现校本教研特色化

发表日期:2007/11/13 9:04:33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无 有649位读者读过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东风,新课程犹如生机盎然、万象更新的春天走进了我们广大教师的生活。课改成败,系于教师,在新课改面前,教师必须是学习者、研究者和实践者,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新课改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校本教研是应新课程实施的需要而兴起的,直接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的一种新型的教研活动方式。实践表明,切合学校实际的、富含学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是促进学校深层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为有效的重要途径!我们禄口中心小学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校本教研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与大胆的探索,希望能以一家之思维引众家之探究,共同启示。

一、       构建学习型组织  促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

“办学习型学校”是我校已倡导多年的激励全体教师继续学习的重要思想,我们号召每一位领导到教师要成为“学习型教师”,努力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地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以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成为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因此,学校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校本学习”的组织,营造学习氛围,制造学习声势,让新课程理念在教师头脑中扎根,让教师在学习中彻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1、“行政领导学习班” 促办学理念不断提升

学校办学理念的不断提升,办学品位的日趋提高,关键靠领导队伍的素质提高,我校成立领导干部学习班,规定每周五困难班时间为中层领导理论学习交流时间,进行学校素质教育的专题研讨,增强领导的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的高速发展。

2、“新课程文摘” 伴全体教师共同成长

打造“学习型学校”,就是力图达到一个人人在学、时时在学、处处在学的境界。学校为全体教师配备了“理论学习笔记本”,每周一困难班时间为理论学习、教学研讨的固定时间,教导处主办了《新课程文摘》,每半月一期,每期中的文章都是由各学科教研组长、教学标兵从自读的诸多文章中推荐给大家的,既切合学校研究专题的需要,又闪现新课程理念的火花,容易引起教师的共鸣,引发教师的思考,充实了教师学习的内容,增强教师理论学习的积极性,掀起了一股同学共进的学习热潮。

3、“青年教师研修班” 引年轻教师快速入门

为了丰富青年教师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我们让35周岁以下教师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组建,学习形式以自学为主,班级定期开展活动,主要是交流各阶段自我学习的成果与收获,班级学员必须自订一份教育杂志,一学期自读一本教育专著,自选一个专题参加研究,一学期上公开课不少于2节,听课要达30节以上,每周至少写“教学随笔”一篇。这样青年教师自愿进门,就会自我约束,自加压力,因而他们的学习劲头就更足,有效地丰富了青年教师的生活,促进了他们理论素养的快速提高。

不同的学习团体,不同的学习要求,共同的学习目标,使得广大教师在学习中不断汲取,不断充实,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不断超越,学习已成为教师们的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习惯,伴随其中的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理解和深层感悟,它必将促使教师教学行为有一个质的转变。

二、       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促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教师要成长为一个专业化的教育能手的过程,不是自然而然的,其间要经历一个反复锤炼与不断转变的过程。为此,我校确立了“构建校本教研模式,强化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活动目标,着力进行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促使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1、“集体备课组” 同伴互动中彰显个性

教师要实现专业化的深入发展,就必须要突破目前普遍存在的孤立与封闭的个体教学现象,做到“同伴互动,协同发展”,因此我校改变了以前传统的集体备课的形式化,充分体现出“一次备课,集体智慧;二次备课,彰显个性”的特点,积极探索出合作探究、同伴互动、相互助长的校本教研新形式,我们以学科年级组为单位,按照“主备人提供教案——集体备课研讨并修改教案——年级组教师复备——上研究课——形成最佳方案”的流程进行。集体研讨时可以充分发挥教师间的优势互补,做到群策群力,一份教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便于提高学科教学的整体水平;教师结合本班学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创新复备,充分显示出因材施教,一份教案又是个性风采的彰显,助于提高教师个体的研讨水平。确实是事半功倍,利在学生。

2、“每人一课制”  探究研讨中增强师能

课堂教学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成长的阶梯、展示的舞台,扎实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是成功驾驶课堂的前提。“执教公开课”往往是使教师业务能力得到质的飞跃的重要原因,因此我校十分重视这种基于教学实践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推行“每人一课制”。即在开学初由教导处统一安排,将全校教师按不同学科安排每一位教师上公开课的时间,由行政人员分学科负责,由教研组长主抓,年级组成员参与的研讨课系列活动。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节公开课,45周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两节,每学期听同伴20节以上的课,要求教师执教一次公开课要经历“自主备课——集体研讨——上公开课——课后说课——教师评课”的过程。这样,执教者本身经历这一过程的锻造,既是展示才华的过程,又是研究提高的过程;听课者在观摩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起到相互促进、互动共进的良好效果。为锻炼教师的胆量,同时增强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我们要求所有上课教师必须到教室上课,促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不断增强。由于我校教师多,从周一到周五上午几乎都有教研活动在生动活泼地开展,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校本教研风景线。

3、“课堂考评式”  实战训练中茁壮成长

为了激励教师不断追求,致力于课堂教学研究,致力于教学基本功的锤炼,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整体提高,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为此,我们每学年要对全校教师进行一次课堂教学水平的测评活动。当然,测评不是目的,而是将测评过程变成全体教师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过程,我们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区级骨干教师的考评课,它既是考评课,又是成果展示课,我们要求骨干教师不仅要上课,还要结合这节课开讲座,讲座稿事先印发给其他教师;同学科教师必须参与听课,同时在钻研教材和研读教材基础上,备同教材的课,然后带教案参加听课,并于活动后撰写听课体会,这一层面其实是区级骨干教师和其他教师间的一次专题性对话,一种互动研讨,新的教学观念在这一互动中生成、升华。第二阶段是中心校教师的考评课,这其实是一种“同课异构”型的说课评课活动。我们要求同年级同学科要同教材本班上课,同年级教师参与,区级骨干教师负责组织。我们倡导教师先集体备课、实行资源共享,同时可以相互听课,同样的课不同的人上,有比较就有鉴别,有思考就有认识,要写出说课稿和评课稿,谈感受,谈启发,让考评的过程真正成为思维碰撞的过程,成为教师锻炼成长的过程。第三阶段是对村小教师的考评课,这其实是一次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的指导活动,考评人员由区级骨干组成,不仅仅是打出一个等第,而是重在指导,重在激励,重在对新课程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如何体现的宣讲,让村小教师体会到新课改的真谛所在。我们的课堂考评活动,起到了由骨干教师引路,全体教师起步,共同走进新课程的推动作用,让众多教师在实践训练中茁壮成长。

4、“五个一工程”  自培自练中增强才能

为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全方位提升素质,我们持之以恒地在45周岁以下的教师中开展实施“五个一”工程。即每周练字一页,作画一幅,每月写一篇“下水文”或“教学随笔”,每学期写一篇教学经验总结论文,每学期写一篇研究案例。学校为每个教师配备了“成长档案袋”,每学期进行专项评比,促使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地加强自练,锻炼师能,成为多才多能的新型教师。

三、       开展教科研活动  促教师可持续性发展的实现

教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教师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不竭内驱力,是校本教研的扎实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教育科研活动,能不断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揭示符合实际的客观规律,深化教学改革,使校本教研在教育科研中提升。

1、“请进来 走出去”  专业引领助教师提高认识

教育科研相对于小学教师来说,一直是蒙着高贵的面纱,显得神秘而高不可攀。为了打消教师这种望而怯步的畏难情绪,我校坚持实行“开门研究”,既“请进来”,也“送出去”,借外部之力,增教科研活力,助教师进步。每学期我们都结合不同学科的研究课题,邀请区教研室、教科室的领导专家来校指导,做专门的课题讲座。专家们结合教学实践,深入浅出地讲述着“教”与“研”的话题,使教师们深刻真切地领悟到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我们也利用一切机会把教师派出去学习,只要知道外面学校有教研活动,都尽可能多地组织教师去参加;同时,我们还和实小联系,让他们的优秀教师“送教下乡”,到我校“传经送宝”,同时每学期我们还分学科分批组织教师到他们学校去听课,力争使教师们在名校名师的引领下走上教科研之路。在名家名师的专业引领中,实现了学与行的相对统一,促使教与研相辅相成,求实与求新相得益彰,使教师们真切地感受到教科研的真实存在,促使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2、“小课题 大文章”  课题研究促教师人人参与

如果说开展校本教研的教师与以前的教师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那么在很大程度就是在校本教研中经历并成长的教师以研究为已任,将自己作为一个研究者来看待,使自己从单一的教学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研究者。我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促使教师“苦炼内功”,蓄内在之力,聚腾飞之势。学校有《构读书乐园,引人生长路》这个省级立项课题,要求各学科课题组确立总课题下的子课题,每位教师结合学科课题组的子课题,根据自身的教学问题确立二级子课题,实行小课题研究,做到“组组有课题、人人齐参与”。这种基于具体的、微观的教育教学问题式的小课题研究,研究内容实在,研究时间短,便于教师自主探索,更便于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

3、“重实践  勤反思”  自主反思使教师实现飞跃

对理论与实践结合过程中获得的体会和产生的问题,提倡进行自我反思。教师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双重角色:既然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我们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结束后撰写教学随笔或教育记事,随时记录自己的经验、教训或困惑。学校定期分层次组织教师教学反思文章或反思案例的交流评比活动,同时将好的文章汇编成册,进行成果展示。通过自我反思,实现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

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走上课改之路、走上研究之路、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而形式多样、富含特色的校本教研,为教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折得“春风”第一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更高的热情、崭新的心态置身其中,坚持做到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生成,在生成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不断改进和完善校本教研方式,走上校本教研特色化之路。

                                          江宁区禄口中心小学   刘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