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友善用脑与高效课堂
发表日期:2014/3/5 10:29:37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红梅 有607位读者读过
小学语文的友善用脑与高效课堂
贾蕊欣
摘要:友善用脑是我们江宁区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为学生建立轻松愉悦的情境,让学生轻松学习,快乐学习,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认知能力发展水平也不高,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孩子,所以如何在低年级开展友善用脑,建立高效课堂,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友善用脑 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一、引言
友善用脑,是我们江宁区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比如《友善用脑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夏厚德),《友善用脑给力中学英语课堂》(袁芸),《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研究》(郭艳霞),《浅析思维导图教学法》(王功玲)等。
友善用脑是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沃德应用最新的神经学、心理学研究成果,与她一生的教育实践经验相结合,总结和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友善用脑是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以神经学、心理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以学会学习为理念的,强调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它注重的是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人性化的研究与应用。它为实施素质教育、推行新课改,为教师由“主导型”向“指导型”转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友善用脑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着力使用音乐、运动、思维导图、冥想、多感官教学、以自己的方式记忆等教学手段和策略,以学生轻松、愉悦、高效地学会学习为主要目标。让老师获得教学成功,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在友善的语文课堂里,我们不要孩子正襟危坐,不要孩子们不苟言笑,不要孩子们鸦雀无声,而恰恰相反,我们要让他们在一片轻松、愉悦、积极、乐观的氛围中,在我们的启发和引导下,点燃思维的火花,迸发学习的热情,感悟文字的情感,放飞激情与活力,让我们把一个个严谨的课堂变成友善的课堂,把一堂堂枯燥的语文课变成激情的语文课,让友善用脑为语文课堂增添生机与活力。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年龄较小,认知能力发展水平还不高,合作意识和自主意识也还比较薄弱,因此,如何在小学阶段开展友善用脑,建立高效课堂,是一个值得研究且颇有研究意义的课题。
二、研究方法与途径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横向比较法、纵向跟踪法进行研究。通过对自己外出参加课堂观摩活动积累的案例的分析,在自己课堂上的友善用脑策略的实践,对友善用脑教学效果的跟踪分析等,对友善用脑与高效课堂在低年级的操作进行探索与研究,试图找到适合低年级小朋友的友善用脑的践行策略。
三、对友善用脑课堂观摩课的案例分析、
11月初参加了一次来自东山小学汪璐璐老师的友善用脑课堂观摩活动,教学内容是《珍珠鸟》,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汪老师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一)揭示课题,引入资料介绍
1、齐读课题,珍珠鸟,纠正发音。
2、出示珍珠鸟的介绍资料,请学生读一读,了解一下珍珠鸟的习性和特征,初步感受珍珠鸟的小巧可爱,然后引导学生用喜爱的语气读一读课题《珍珠鸟》。
(三)初读课文,小组讨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2、学生四人一小组,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怎样的故事,并进行小组交流。
在这里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汪老师运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这是友善用脑的一个基本策略——以团体为教学基本单位。一个人头脑中有一个想法和认识,一个小组就会有很多个想法和认识,互相交流一下,就变成每个人头脑中都会有很多个想法和认识。因此,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在小组内部自由交流,互通有无,解决一部分问题,然后把解决不了的重点和关键问题提出来,在课堂上全班交流,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一起探究。
另外,在词语释义的时候,汪老师还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触觉,调动学生的触摸和观察力。“绿蔓”和“垂蔓”是比较难理解的名词,没有生活经验的小朋友很难理解,汪老师考虑到了这一点,于是带来一盆吊兰,让学生到前面来触摸,观察,其他学生在下面仔细观察,调动了学生的触觉和视觉观察力,让学生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理解和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这是友善用脑的另一个策略,就是调动多感官。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有的思维和认知方式,认知习惯,有的学生偏向动觉,有的学生偏向触觉,有的学生偏向听觉,有的学生偏向视觉。如果一堂课只运用一种感官来进行教学,对那些不擅长靠这方面感官获得认知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因此调动学生多感官是必要的。
(四)换位思考,冥想回忆
在具体教学珍珠鸟与“我”逐渐熟悉、信赖的过程时,汪老师抓住了表示顺序的词和表示方位的词,以此为线索,帮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这只珍珠鸟,你心里是什么感觉,你心里的感觉是如何变化的,并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这又调动了学生的动觉和感觉,理解更加深入到位。
整个教学过程中,汪老师用了四次冥想:课前冥想放松,让大脑清空,进入教学情境;课中冥想两次,分别是在两段教学小节结束时,进行冥想回忆、换位思考;课终冥想,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配合轻柔的音乐和相应的动作,对课文内容进行填空回忆,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
(五)思维导图的运用
汪老师倡导思维导图从初读课文就开始化,慢慢随着对课文内容理解的深入而填充完善,这也是一个思维发展由浅入深的过程。人脑不同,导图不一,用思维导图表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帮助自己形成记忆。
(六)音乐的运用
在冥想的同时,汪老师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播放可爱富有跳跃性韵律性的音乐,辅助教师的语言来营造情境,同时帮助学生放松心情,放松大脑,以音乐的频率刺激学生的记忆。
总之,在汪老师的这堂展示课上,可以归纳出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友善用脑的几条基本策略:1、以小组为基本教学单位,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评价机制;2、调动多感官参与学习和体验,适应不同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方式;3、音乐和冥想的运用,放松心情,营造情境,不断冥想回忆课堂内容,设身处地,换位思考;4、画思维导图,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帮助自己建立记忆导图。
四、自己尝试,横向比较
在观摩了这堂课以后,我尝试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上展开实践。我的做法如下:
(一)将全班学生分组
首先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大组,就按照座位特征来分。然后在每个大组中又分别将四名学生分为一个小组,作为平时课堂小组讨论和交流的基本单位。
(二)改变评价机制
一改之前对每名学生进行评价的做法,变为对整个小组合作情况和结果进行评价。比如说,指定小组长组织组员自由读课文,对阅读有困难的同学,调动其他成员一起帮助他,最后全组达成一样的阅读效果。然后小组选代表来向全班进行展示,有时是四人轮流进行展示,这时展示的就是全组的合作成果,然后老师和其他学生对这个小组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不是简单的好或不好,对或不对,而是一种形成性评价,说出哪里好,哪里还可以改进,应该怎样改进,以此促进整组成员的进步,并提醒全班同学注意。
(三)适应一年级小朋友对色彩、动态、音乐等更感兴趣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制作多媒体课件,采用色彩对比明显、视觉刺激大的字体颜色,直观的图片展示、动态效果演示、播放舒缓音乐放松大脑、营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将改变之后的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与之前传统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对比,可以发现:1、运用友善用脑教学策略之后,学生课堂积极性明显提高。一年级小朋友年龄较小,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常常一节课要花很多时间来维持纪律,提醒小朋友集中注意力听讲。而采用小组讨论、多媒体课件、多感官体验、播放音乐等方法以后,小朋友明显被它们所吸引,边玩边学,虽然还是会有说小话的现象,但是说的内容多是跟学习内容相关的,也就是说学生初步开始了小组交流和讨论,这是一个好的开始。2、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刺激,加深了教学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印象,和停留的时间。3、这些直接引起的效果就是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前一节课的时间一半上课一半维持纪律,运用友善用脑策略以后,整堂课学生都在这个学习情境之中,且学习内容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变长,加深了记忆,从而提高了学习和教学效果。
五、总结
低年级课堂也可以开展友善用脑,只要教师做好引导,一步步将友善用脑的策略教给学生,将学生带入友善用脑的课堂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以小组交流合作的方式组织课堂纪律,高效利用课堂时间,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