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科研>>文章内容

禄口中心小学教育科研计划

发表日期:2014/2/28 15:40:27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张福新 有575位读者读过

禄口中心小学教育科研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围绕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年”这个中心,突出“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重点,从教学观的转变、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学习习惯的培养、教研活动的变革等方面入手,切实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坚持“以课题为引领,以课程为载体,以课堂为阵地”的三课联动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性作用,面向实际、开拓创新、突出实效,着力培养教师教科研的能力,丰富学校“诗意教育”的品牌内涵,提升学校教育科研水平。

二、基本目标:

1、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切实研究学校制定的“一主两翼”校本课程,完善校本课程教学课型研究。

2、构建“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3、充分发挥学校内部的教育智慧,盘活学校内部资源,适时邀请专家参与开展各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提高教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构建研训一体的机制,将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使校本教研的过程同时又是校本培训的过程,切实提高教师的师德、业务素质。

三、主要措施:

1、力争《乡村小学课外阅读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课题尽早开题。

开展这一课题研究,就是要对我校十多年来的“读书做人”活动和近几年的“诗词教育”活动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梳理、筛选、提取,将其固化下来;探索解决课外阅读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办法,以其提高活动的效益。研究的侧重点为从课外阅读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这六个方面入手,构建完整的课外阅读体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撰写开题报告等准备工作,筹划子课题研究的分工和研究方案的制订并即时开展研究。

2、积累《七彩故事》、《名著精读》、《诗词天天诵》校本教材使用的经验。

试验性使用《七彩故事》。上学期,这项工作已全面推开,许多语文教师作了探索性研究,“走班制”受到了欢迎;也有教师的文章出现在博客群中,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本学期,教师使用教材时,请记住,它只是“凭借”,我们可以对其中的内容加以选择、删减、补充;也可以对“活动过程”不断地加以完善。学期末,教科室要收集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语文教师每人上交一份)和重新设计的“教材”,以便在下一轮改编时选用。《名著精读》重在研究教师、学生、家长“共读”的方法与途径,收集好的经验应用于暑假的阅读活动。如探索“班级网站”、“读书QQ群”的建立等。《诗词天天诵》在普及的基础上抓好提高。

3、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

共同体以“立足理念、主题鲜明、关注问题、倡导合作”为活动基本取向,以“置身教研、发表见解,改进教学”为现活动目的,充分发挥教改研究共同体在课改中的研究、引领与促进作用。共同体下设语文、数学两个研究团队,语文团队以刘义明为组长,卞良燕为副组长,实验班语文教师为成员;数学团队以朱万成为组长、耿泰和为副组长,实验班数学教师为成员。团队的活动以校本教研为平台,全程参与校本教研的全过程,从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课后研讨几方面,围绕课改主题开展研讨活动,对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小组合作的操作与运用、学生展示的方式与效果给予密切关注,并提出建设性改进建议。开展课题研究。课改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必须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深入课题研究,打一场攻坚战。所有共同体成员,都要围绕课改模式与目标,选定个人研究方向开展课题研究。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的主题:①“问题导学”模式的实践研究。②小组合作的运作研究。③“问题导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④个案研究。继续做好“教师讲坛”“博客群”“网上教研吧”开展网络研讨。网络研讨让老师有更多时间进行有质量的反思。老师们可以在上班空余时间进行反思,又可以下班后进行思考,将自己反思的内容用跟帖的方式发到网络上。这样的研讨方式打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促进青年教师深度思考。

4、围绕新课改模式,扎实开展活动,切实提高实效。

①加强新课程课堂教学管理并对管理内容进行检查,做好各项检查记录及相关资料的收集。

②立足年组教研活动,大力开展校本教研。目前我校经过一年多的“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日益深入人心,正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的任课教师自觉学习、积极思考、深入研究,体现了对新课程理念由不甚理解到逐渐理解到付诸实践再到加深理解的过程。他们从备课、设计教学环节到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从授课形式到评价方法;从对教材的理解到对学生个性的关注等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使我校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喜人局面。因此,我们要继续以学科组为单位兴研究之风,开展“备课、上课、评课、改课和观摩课”等系列教研活动,同时,各教研组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要围绕课题,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践,把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使教师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从而促进教师间的互动式交流和教师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③拓宽研讨渠道,丰富研讨内容。 学校除组织教师到校外观摩,听专家讲座外,还将继续完善集体备课制度,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教研环境。教师们可以通过教育网站虚拟教研活动,与全国各地实验教师零距离接触,从而向先进学校学习取经。拓宽了校本教研的渠道,丰富教研内容,使教研活动更具实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5、拜师结对,共同提高。

本学年继续开展青年教师拜师结对活动。拜师分为两个级别:第一级:工作不满三年的新教师(包括班主任工作经历不满三年的青年班主任)拜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班主任)为师,帮助新教师第一年教学常规入门,第二年课堂教学过关,第三年教学能力达标。第二级:校骨干教师拜学科带头人、名师为师,在名师的带动下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公开展示教学活动,使他们三年中早日成为区级以上学科教改骨干。

6、课题研讨,细研深究。

①通过课题研讨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促使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我校现有统领全校的省级课题一个,区级个人课题若干个。组织本教研组的教师,围绕课题开展讨论研究,这样,目标一致,教师既把研究过程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又把研究得到的新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实现解决教学难点、疑点问题与开展教研、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活跃教科研的气氛,提高教科研的质量,实用价值也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②分科探究。各教研组根据自己教学实际,结合各任课教师申报的课题,开展系列教研活动。每学期要求每位教师(45岁以下)做到“五个一”,即:每人确定一个研究课题,进行一次课题公开教学,举行一次中心发言,主持一次教学评课活动,撰写至少一篇相关的教学论文。

五、教学科研活动具体安排。

1、 对学生的寒假《名著精读》进行评价和激励。通过测试题,也可通过评价表对学生进行激励,为以后暑期的名著精读奠定基础。二年级和三年级可采用评价表,和家长一到进行综合评价;四、五、六年级可以通过试卷和评价表结合进行评价,全校评出读书标兵和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若干。(二月份完成)

2、 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参与《七彩故事》的研究和实践中来,备好一课,走班制教学,对《七彩故事》进行实践修改,探讨《七彩故事》的课程教学实践研究。(二月份完成)

3、写好《乡村小学课外阅读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开题报告,力争《乡村小学课外阅读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课题尽早开题,指导学校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进行关于《经典诵读》的课题研究。(三月份完成)

4、继续进行学校学情调查工作,在三、四年级全面展开。(三月份完成)

4、修改《禄口小学课外阅读序列》。修改以前的《课外阅读序列》指导思想是,最终形成指导我校整个课外阅读的纲要,也就是形成《经典诵读》的指南。把《七彩故事》《名著精读》《诗词天天诵》《节日阅读》纳为其部分,形成系统。制定出总目标和子目标,切实形成我校课外阅读的系统和特色,真正落实禄口小学的课外阅读工作。(四月份完成)

5、举行三次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实践,让全体教师进行观摩或者是探讨,真正落实此模式。(四至五月份完成)

6、积累《七彩故事》、《名著精读》、《诗词天天诵》校本教材使用的经验。教科室要收集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语文教师每人上交一份)和重新设计的“教材”,以便在下一轮改编时选用。。(六月份完成)

7、对照修改后的《禄口小学课外阅读序列》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考级。考级的方法可分开进行。《七彩故事》可通过考评表;《诗词天天诵》可通过试卷检测评定;《节日阅读》可以通过班级活动来评价激励,最终把几者综合和学生语文期末测试一道并行成学生语文素养的评价等级。(六月份完成)

8、评比《七彩故事》优秀教案和教学设计,总结教学经验形成论文上报、投稿。(六月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