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口小学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标准
发表日期:2012/9/12 12:58:47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lkxxtxs 有607位读者读过
禄口小学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标准 | ||||
2012.8 | ||||
常规项目 |
规范标准 |
过程管理 |
考核反馈 |
负责人 |
备课 |
1.教师备课重点要熟悉课标、研读教材、选择教法、分析学情、指导学法等方面,并在备课中体现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 |
1、教师平时自查。 |
1.年级主任每月对检查情况进行小结交教务处。 |
刘义明 |
2.采用备课本备课的,教师必须将其中所有栏目填写完整,备课内容应充分体现教与学的主要过程。 | ||||
3.青年教师(35周岁以下)及新教科目的备课必须编写详案。对具备一定工作经验(至少带过一次年段循环教学)且教学态度认真的教师,其备课在书写内容上可适当放宽要求,写出精准、实用的简案。 | ||||
4.实行电子备课的教案,必须结构完整、栏目清晰且根据学生实际不断修订、充实。教案中必须有明显的自备或深度备课痕迹(内容)。 | ||||
5.使用集体备课的教案,应注明复备和上课时间,复备内容原则上不少于全案的1/4且用不同颜色标明。教案应与上课内容一致。 | ||||
6.不同的课型都得有备课教案。规定一课时一案。作文评讲、试卷分析均要有相应教案。 | ||||
7.所有备课必须留有课后反思(即教后小记)。语数外学科课后反思的次数应不少于总备课数的1/3,兼教学科不少于1/3,其它专职学科不少于1/2。反思的书写形式可根据不同的备课方式确定,可在相应栏目中反映,可另外附注。反思内容要有针对性,结合具体的课例,字数不少于30字。 | ||||
8.备课进度要比教学进度至少提前一周。 | ||||
9.各年级学科组长负责本年级学科集体备课。要有计划,有过程,有记录。 |
年级学科组长具体安排、保存资料,期末交教务审核验收。 |
按考核结果发放年级学科组长津贴。 | ||
10.各学科每周不少于1次集体备课。每位教师一学期至少负责一次集体备课(主讲)。 | ||||
上课 |
1.教师要严格按课表上课,不得擅自停课、私自调课、代课等,否则一经发现作为教学事故处理。 |
1、行政巡课。 |
1、在每月教学情况汇总中通报。 |
刘义明 |
2.教师上课前做好一切准备。预备铃响后教师应进课堂,不得迟到,不得中途离开教室,不得坐教。教师手机不得在课堂响铃,不准接听。教师在课堂上不得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得拖堂。 | ||||
3.教师要认真组织教学,严肃课堂纪律。自觉践行新的课程标准和我校课堂教学模式。提倡教学民主,师生平等。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 ||||
4.中青年教师(40周岁以下)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鼓励自制教学课件,提高教学效率。 | ||||
5.课堂上由于教师工作不到位、失职造成责任事故或重大不良影响的,年终考核为不合格。 | ||||
6.各科教师必须认真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 | ||||
作业 |
1.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举一反三,体现趣味性,坚决反对乱做题、滥做题现象。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作业难度要适中。语文学科作业每学期不少于40次,其中作文与小作文训练每学期各不少于8次,数学作业每学期不少于80次,英语学科每学期不少于50次,非语数英学科作业每学期不少于20次。(艺体、综合类学科除外) |
1、教师平时自查。 |
1.年级主任每月对检查情况进行小结交教务处。 |
刘义明 |
2.所有文化学科的课堂训练时间不少于15分钟。教师必须当堂对学生的训练进行选择性讲评,做到有练必评,对发现的共性、个性问题及时讲解。 | ||||
3.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必须认真组织学生完成,教师要认真批改、评讲,指导学生订正。 | ||||
4.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一年级不留课外书面作业;二、三年级课外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1小时。严禁以任何形式给学生布置惩罚性作业。严禁教师以任何理由集体为学生征订辅导资料。 | ||||
5.教师对作业的批改必须做到准确及时、格式规范(给出等第、日期等)、书写工整,讲评细致,具有针对性。 | ||||
辅 |
1.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制定提优补差辅导计划,明确辅导任务,抓实辅导过程,确保辅导效果。对典型学生的辅导要有记录。 |
与月查和视导相结合,查看资料。 |
1、每月教学通报反馈。 |
刘义明 |
2.语数英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形成性、调研性单元测试,形式多样灵活,用好用活相关数据,分析教学得失。要有单元质量分析和评讲教案。 | ||||
3.每学期期末由教务组织一次,对若干学科进行学科教学质量调研。 |
教务处统一安排。 |
1、教务处汇总后反馈给相关学科教师。 | ||
听课 |
1.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区教学骨干层次以上的教师不少于20节,教学校长、教导主任等中层领导听课不少于30节(含班会课3节),其中,一把手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含班会课5节)。 |
1、检查听课笔记。 |
1、行政听课每周,年级组长、区骨干等两周,其他教师每月听课节数在学校网站进行公布。 |
刘义明 |
2. 本年级学科的校级公开课、组内教研必须参与,提倡跨学科听课。详细记录听课过程,听课本栏目填写要完整。听课后及时参与评课,积极发表听课感受。年级学科组长要对研讨过程全程记录。 | ||||
3.学科教师每学期要写出不少于4篇(每月一篇)较高质量的听课、评课感想或反思(每篇不少于300字)。教务处定期开展交流、评比等活动,并结集成册。 | ||||
教研 |
1.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区级骨干及以上荣誉称号的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级公开课。其他教师每学期至少承担一次组内研讨课。行政人员上课由教务处安排,每学期至少有一位行政开设校级示范课。 |
1、教务处安排校级教研活动,组内教研由年级学科组长安排。 |
1、教务处对教研活动开展进行总结通报。 |
刘义明 |
2.继续开展常态课视导活动。 | ||||
3.实行行政领导蹲点教研组制度,随时督促和定点参加校内教研活动,与学科组教师一道听课、评课、交流、研讨。 | ||||
4.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撰写至少一篇教研论文或经验总结(必须为本学期所教内容,且不少于20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