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科研>>文章内容

《农村小学创设读书环境培养学生读书习惯的实践研究》

发表日期:2007/11/19 14:36:46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无 有602位读者读过

《农村小学创设读书环境培养学生读书习惯的实践研究》

实 施 方 案

一、           背景分析

1、农村小学现状要求创设读书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壮劳力外出打工,这就使农村小学生大多在祖辈的身边生活,祖辈虽然关心小辈,但难免有些观念落后。如:“认为读书是学校的事”,“只要读好课本就行了”等等。另外,大多农民家庭藏书较少,读书环境不理想,社区缺乏精神文化场所。

2、如同一切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环境,学生阅读心理、行为也深受环境的影响。小学生因天性好奇,对新事物易感兴趣,所以应引导其通过读书来解答心中的“十万个为什么”,但因其有“兴趣易转移”、“自控力较弱”等等特征,所以需要创设读书环境,来强化学生读书兴趣,形成良好习惯。

二、研究价值

农村小学创设读书环境培养学生读书习惯的研究,是一个充满探索的实践过程,我们把本课题的研究作为建设特色学校的手段之一,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综合素质的契机,最终实现学校综合水平的提高。鉴于此,我们以为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

课题在实践基础上反思,通过理论与实践,群体合作与个体特色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特别注重对创设读书环境的途径和培养读书习惯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并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积淀的经验教训,不仅有实践借鉴作用,也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农村小学创设读书环境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对于进行同类课题的研究具有借鉴作用,并指导今后实践活动。为优化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环境“添砖加瓦”。

“教学相长”,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中“怎样创设读书环境”的思考与实践再反思,必能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及教研能力。

三、           研究假设

1、研究假设

通过本课题研究,力求在3年半的时间内,寻找出创设读书环境的途径和方法,并在本校逐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提高,学校的升级做贡献。

2、主要观点

(1)、从宏观层面看,追求教育高质量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可是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困扰,在学校,新课程理念讲得多,落实得少。目前,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仍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考试多,读书少,活动少。学生平时经历的就是反反复复地机械训练,面对的是题海战术。这一切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的狭窄,缺乏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缺乏自己的生活;泯灭了学生的童心、童趣,扼杀了学生创造的智慧。

(2)、从中观层面看,创设读书环境是培养学生读书习惯的重要途经。“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课外阅读突破了课堂的局限,引领学生涉猎课外的广阔领域,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学科间渗透。学生自主地接触广泛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打开了更多的认识世界的窗户,拓宽了学生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而课内外的相互促进,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迁移,大大推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课外阅读还有利于学生陶冶性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想教育机会。法国大作家雨果曾深有感触地说:“种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逐渐融化。”阅读为孩子们开启了探究过去、现在、未来的大门;阅读引发文雅的谈话,培养高尚的情感;阅读使孩子们关注生活,重视生命的意义。

(3)、从微观层面看,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是在家庭环境中进行的。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有助于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可是孩子的家庭,成员素质普遍不高,兴趣爱好不够高雅,读书似乎是过去的事。加之,农村孩子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留下的是祖孙族,宠爱是家庭教育孩子的主要形式,在读书方面,几乎起不到监督的作用。作为学校,有责任帮助家长转变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努力做到家校联手,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的氛围,减少各种人为的干扰,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创造有利条件。

(4)本课题研究要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又要体现本校的“教书育人”的特色。

四、理论依据

1、课题界定

(1)农村小学是指最基层的乡镇一级小学。

(2)读书环境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包括社会图书馆、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家庭书房、电子图书室等,精神环境包括学校各室内外的墙壁要适当张贴富有激励作用的名人名言;经常要举行读书活动和相应的读书指导活动;推荐适宜小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学校课堂教学环境等等。

(3)所谓创设读书环境就是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指教师不但要注重学校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还要注重社会、家庭中的各种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整合,使其形成合力。家庭与学校联合,学校与社会联系。课内与课外结合,融读书于教学活动中,融读书于班队会中,融读书于各种实践活动中,开辟多方位的演练导场,形成带有浓浓暖意的读书环境,使学生产生读书的兴趣和爱好,形成读书的习惯,学会读书的方法,并最终让读书成为学生人生长路中的航标灯。

(4)学生读书习惯包括自觉读书、主动读书、专心读书、博览群书、爱写读书笔记和日记、在任何时任何地都能想到读书等。

(5)培养读书习惯就是在创设的读书环境下,让学生养成以上的一些好的读书习惯。

2、理论支撑

(1)、“科教兴国”战略理论。“科教兴国”对学校的要求讲就是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来“兴国”,而读书是基础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2)、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创设读书环境培养综合素质既是教育学的的范畴又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学生在良好的读书环境中心理上必然发生变化,渐渐形成读书习惯。

(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由其他人代替。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那么我们创设读书的环境就是为了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培养读书习惯更是为了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达到培养素质的目的。

3、  创新之处

(1)、研究视角新。一般研究者都是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而本课题是从创设读书环境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2)、研究对象有代表性。广大农村小学是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把农村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的成果具有普遍性和一定的推广价值。

(3)、研究范围广。创设读书环境不限于校内,还涉及校外、家庭、社区,甚至校内外结合,家校联合来创设读书环境,使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来创设读书环境。

五、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研究总体目标

通过研究找寻培养学生读书习惯的方法和途径,尤其是创设读书环境对培养学生读书习惯的作用。通过研究形成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校外学校与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形成办学特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研究内容

(1)农村小学读书环境的现状的调查研究。通过了解学生,走访家庭,调查社区来了解农村小学的校内、家庭与社区的读书环境,作一个分析,并进行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探求创设读书环境的的途径和方法。

(2)农村小学创设读书环境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农村小学有农村小学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和途径来进行创设才能适合农村孩子的需要,才能为农村孩子服务。

(3) 在学科教学中创设读书环境培养学生读书习惯的研究。分七个子课题来进行研究:语文课题组:《语文教学中创设读书环境培养学生读书习惯的研究》。数学课题组:《数学教学中创设读书环境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的研究》。英语课题组:《英语教学中创设读书环境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的研究》。科学课题题组:《科学教学中创设读书环境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的研究》。艺体课题组:《音、体、美教学中创设读书环境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的研究》。思品课题组:《思品教学中创设读书环境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的研究》。少先队课题组:《课外实践活动中创设读书环境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的研究》。

3、具体措施有

⑴学校方面

在师生中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所有教师和学生都能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来。

制定相应的课题管理和奖励措施。

编印读书目录,向学生推荐好书,介绍读书方法,为学生及时记录所读书目及古诗文背诵、演讲情况提供了方便,增强了学生的读书成就感,促进了家校联系。

创办校级、班级阅读报,利用校报、墙报、读书走廊、广播站、校园网等多种渠道开辟内容丰富的读书专栏,为学生相互交流读书感受搭建了多彩平台。

以活动促研究。学校定期开展各种活动,以活动来促研究,比如开展演讲比赛等等。

学校统一开设阅读课,保障每班每周都有两节课堂阅读时间。

每个班级建立图书角,由班级学生捐书形成,定期交换阅读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藏书。全天向学生开放图书室,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读书空间和自主选择好书的自由。

采用激励机制,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定期举办师生“读书节”,促进阅读质量的提高。在低、中高年级分别定期组织颂读古诗文和中华成语千句文活动,每年举办一届“书香伴我成长”演讲,“放飞心灵”师生朗诵大赛,“我与父母同读书”征文,“红领巾图书交易会”等活动。以上举措,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读书习惯。

教师应多读书,提高自己阅读水平,以身为范,促使学校读书环境的创设;应认真研究课内教学,把阅读方法延伸课外,为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提供条件;应尽量减少学生的作业量,让学生有时间读书并形成习惯。

⑵家庭方面

家庭是否提供一个相关的阅读环境,父母是否是爱书的人,对孩子形成阅读能力和良好读书习惯形成非常重要。

我们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因为这不光是书本的交流,更是亲子之间情感的交流。在小学,特别是低年级效果极佳。方式可以是母子共同阅读一本书,交换相互的看法,还可以是直接朗读给孩子听。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孩子“听赏”所获得的词汇量要超过“眼赏”获得的词汇量,而且效率也更高。

 我们要求家庭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号召每个家庭做到四个“一”,即为孩子建一个书橱,每学期为孩子添一本新书,每月一次指导孩子读书,每周和孩子有一次阅读交流。

⑶社会方面

加强社区联系,为学生读书成果搭建有效展示平台,形成社会、家庭、学校广阔有机的读书环境。

学校主动联系,积极互动,与社区活动交融、配合,展示学生读书成果。

组织学生实践活动,展示读书成果,创设读书环境,促使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

六、       研究过程与步骤

本课题计划用三年半时间,分三个阶段来开展研究。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1月—2007年4月),收集有关资料,学习研究。组织有关人员研讨,完成本课题的申报方案,组建七大课题组,关做好开题论证工作。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7年5月—2009年12月)

(1)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确定子课题,按子课题开展研究。

(3)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和阶段性研究成果。

(3)组织交流、汇报、研讨。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0年1月—2010年6月)

(1)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做好研究论文、案例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2)请专家评估课题研究成果。

(3)抓好成果的推广运用工作

七、研究方法

 1、文献法。收集并学习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理论和国内相同相近的研究成果,经验总结等文献资料,为本课题提供文献依据和理论支撑。

 2、调查法。采用问卷和个别走访两种调查方法,了解本校学生现有的读书现状和本镇学生家庭的读书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

 3、经验总结法。在回顾反思我校在“十五”期间读书做人方面的研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一些成败与得失,总结一些有效的创设读书环境的方法及途径。

 4、个案研究法。选择一个班或几个有代表性学生对他们在创设读书环境培养综合素质方面作一些个别研究,以便推广与应用。

5、行动研究法。师生用各种实际行动来帮助学生培养读书习惯。

八、           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农村小学读书环境的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2007年3月

潘斌

《在学科教学创设读书环境培养综合素质的实践与探索论文集》

论文集

2009年3月

各子课题组长

《六(1)班学生创设读书环境培养综合素质的个案研究报告》

个案集

2008年10月

张福新

 

 

 

 

《农村小学创设读书环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与探索》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2010年3月

潘斌

《农村小学创设读书环境的方法与途径》

论文集

2009年9月

朱本飞

《农村小学创设读书环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与探索》揭题现场会

录像

2010年6月

朱万成

 

九、完成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成员有本科学历的两人,有大专学历的9人,区学科带头3人,区教学标兵2人,区骨干教师5人,大部分大部分都参加了国家级子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研究经历,年轻有为,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他们所写的论文在省、市多次获一、二等奖。

2、本课题开展了很多前期准备工作。首先做了大量的文献搜集工作,从校图书馆翻阅了大量书籍;从互联网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请区教科室专家来校调研指导;到社区、家庭作了大量调查、研究,对当前农村小学的读书环境作了调查,为后期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3、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1)领导重视。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校长任课题组组长,副校长和教导主任任副组长,(2)资料获得。一方面自己搜集一点资料;另一方面从上级部门和兄弟学校获得一点资料。(3)研究经费的筹措,校领导全力支持课题研究,所有经费都能保证一次性到位。(4)研究时间的保障,分三个阶段四年时间来研究。

十一、课题组分工

1、总课题组成员

     组  长:谢季玉 副组长:李霞、

组  员:潘  斌、刘宁花、朱万成、马小燕、张福新、朱本飞、刘义明、江远畅、戴俊、邓银芳、张春霞、陈琪。

    2、子课题组分工:

语文课题组: 程旭萍 陶红梅  李丽琼  祝云龙 

 蒋银萍  张冬香

 

数学课题组: 朱本飞 卫国兰  吴俊 陶四华 赵霞

 黄淑兰 陈静 耿泰和 李秀凤

           

科学课题组:江远畅 高伟  陶象胜  陶崇发

 

思品课题组:伍凤娟 邓颖芳  陶勇  袁红萍

 

英语课题组:张春霞  刘悦 刘婷 邱宏 张福立 戴俊 潘玲 陈敏 

  

艺体课题组:陈琪 左一娴 张爱明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