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文章内容

优化教学过程 落实学生主体

发表日期:2007/11/18 9:37:26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无 有724位读者读过

优化教学过程 落实学生主体

禄口小学  耿泰和

摘要:

记得江泽民主席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强调: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真正落实学生的自主地位呢?

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我立足于优化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夯实基础;并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学习实践活动,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思维得到充分发展,主体精神得到培养。具体做法如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巧妙铺垫,以旧引新;三、动手操作,发展思维;四、全程参与,合作学习;五、授之以法,培养自学。

关键词:主体 情境 兴趣 操作 思维 合作 自学

人类进入20世纪,特别是后半时, 随着知识总量的激增,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以及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和局限性愈加明显的表现出来(注重向学生灌输死的知识,不注重能力的培养更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自主教育逐步被人们所接纳。

自主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主人,主动学、有主见,使学习的能力得到启发。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应用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人翁意识,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发现问题,从而有效产生觉悟,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激发创新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更加有效地获得知识。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也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更是深入教学改革,使小学教学由应试教学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然而要想达到以上要求,不仅是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有个根本转变,而且还需要有相应的教学方法及措施,并使之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得以具体实现。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生动的表演能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如“825+198=825+200-2”,“325-198=325-200+2”,学生对加198时要减去2,而减198时要加上2,很难理解,因此常常搞错。我就让学生模拟买卖东西:学生甲当顾客,带了325元买学习用品,应付198元,他付出200元,找回2元……这样用购物“付整找零”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轻松愉悦地懂得了这类加减法简便算法的算理,还把“325-198=325-200+2”中的“+2”形象地叫做“找回2”。这样教学,还让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运算,形象思维得以培养。

再如,以前我在讲授“互质数”这一课时,在归纳总结前,我请座位号是9的同学起立,同学们很奇怪地看着这位同学,又看看老师,然后我接着说“现在请座位号与××同学座位号9互质的同学起立”,全体学生随即由惊奇进入了认真思考,进而是积极踊跃地发言,说明自己为什么起立。我及时引导学生,肯定他们中的正确发言,纠正错误发言,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互质数的几种情况,从而使学生感到了获得新知识的满足,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巧妙铺设、以旧引新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学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是启发学生思考积极性的教学技巧。因此在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渗入新知识,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中发现新问题,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提高课堂效率。

如一位教师在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时,先出示一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请学生计算后说出计算方法,并说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从而强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数单位相同,加减的是分数单位的个数。接着,又出两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题,问这两道题能把分子直接相加减吗?为什么?从而为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铺路搭桥,使学生很容易迈上一个台阶,感到掌握新知识并非高不可攀,而是旧知识的发展和继续。学生对自己顺利地学到新知识感到很高兴,对学习也产生了自信心,自信心和愉悦的情绪则促进了学生主体发展。

三、动手操作,发展思维

动手操作是在教师精心组织、指导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

如我在教“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设计了这样的操作:给学生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要求画一条线段,把它分为两个部分,再减下来拼成一个长方形,接着,引导学生回忆操作过程。讨论:拼成长方形为什么一定要画高?最后讨论比较: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这一操作,留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这条线段该怎样画,才能转化为长方形?再引导讨论。这样使学生不仅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物化出来,再内化为自己的数学思维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索的乐趣。

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不仅能帮助他们获取感性认识,而且在贯穿讨论活动中,又使学生思维发展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官参与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识事物,建立了更广泛的记忆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全程参与,合作学习

确保学生的主体性,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主动学习,不仅表现在引入新知识,讨论新知识过程中积极参与,在巩固新知识阶段也应主动参与,也就是从知识的产生、发展到巩固、应用,全过程都积极参与。

另外,现代社会在需要人们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又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多方面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合适的合作研究内容,让学生陈述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们的观点;或倾听他人的发言,修正自己的想法,这样更能充分发挥个体才能和集体智慧。

五、授之以法,培养自学

课堂教学中,当学生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掌握新知识或通过自学发现规律后,教师要让学生反省认识,追根溯源,同时也要随时点拨、授之以渔,力争做到“五多四不”;“五多”是让学生多动眼观察,多动脑思考,多动手操作,多动口表达,多享受成功的喜悦;“四不”是让学生能懂的老师不讲,学生能操作的老师不演讲,学生答错问的老师不讽刺挖苦,学生能发现纠正的错误老师不包办代替。从而鼓励学生运用方法大胆实践,在实践中形成自学能力。有经验的教师总爱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启发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从这里领悟了什么技巧呢?能不能用这种方法自学下面的内容?等等,以此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此外,我还经常在课堂上开展各种竞赛,采用“抢答”、“看谁判断正确”、“看谁算得最快、最好”、“看谁的方法最巧妙”、“看谁算得好”、“男女生对抗赛”、“小组对抗赛”、“记分赛”等等,运用这些教学形式极大限度的增强了全体学生对学习的参与,把竞争意识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之中,激励学生去思考。

总之,优化教学过程,不仅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还要精心选择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实践活动;不当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在教学中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