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13/11/11 9:48:34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红梅 有524位读者读过
教学反思
《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读一读,重感悟。
朗读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获得充满灵性的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的情境。通过朗读,让学生脑中再现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体会慌乱的场面。通过演读,让学生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2.说一说,重迁移。
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充分利用文中插图、情节的空白处,创设说话的情境,让学生乐说、想说、会说。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小朋友惊慌的表现;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想象说说人们会怎样称赞司马光,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写一写,重自主。
写字指导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写字指导时让学生自己分析生字的字形、字义,加深印象,到自己写字的时候就能正确、美观地把字写在田字格里了。
在课堂实践中由于教法的死板使得问题很多:
一..生字教学走过场
在教学生字上我为了突破枯燥学习方法,采用多种形式随文记忆生字。比如说“司”和“慌”,“园”和“爬“我采用字加法、区分读音和动作演练让学生记忆,从教学效果上来看,只是走了个过程。
二.阅读教学不扎实
在阅读教学中,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课文创设了多个问题,想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内容,紧扣“险”展开教学,遇险是因为暗藏危险最终脱离危险。
1.在“朗读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六自然段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同学们在比较句子后动作体悟,司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话音刚落,有的同学们感觉难为情,有的同学也是在随意中动作,没有起到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的目的。
3、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课的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1)突出水缸藏着危险时,我指导 “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以突出水缸的“大”和“装满水”体现水缸暗藏危险。但在朗读指导中,学生朗读效果不明显
(2)自己与司马光的比较。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也动动脑筋,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学生一时语塞,好像很茫然,因此没有突破课文难点。
三、板书设计不实在
课文中学习了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表现,对比读之后。我问学生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自己与司马光的比较。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也动动脑筋,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学生一时语塞,好像很茫然,因此没有突破课文难点。
本课教学上,我还是存在以往的老毛病,不够放手,讲的太多,抛出问题也是较多的,所提问题的思维含量要加强,考虑到提问对象能否表达清楚。进行扎实有效的教学。以后我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