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文章内容

[原创][图文]《动物说话》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13/10/17 10:04:34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应平 有779位读者读过

《动物说话》教学反思

禄口小学  刘 菲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一二年级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培养学生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所以音乐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  ,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但小学音乐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音乐家,在音乐课中把认识乐谱作为每课必学的内容,不但偏离了音乐教学的方向,而且由于纯技术训练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习音乐的厌烦心理,进而造成了学生和音乐之间的距离,以致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热情和信心。所以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从他们已有的知识或从他们所熟悉的事物出发。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们。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巧妙地将学生的生活与音乐拉近,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感受,逐渐地喜欢音乐。
  所以在《动物说话》的教学过程中,我重新反思了以往的教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听孩子们熟悉的动物的声音猜猜我是谁的这一游戏。而且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在边唱边模仿小动物们的动作,目的是要通过自己的模仿来激发学生们的表演欲,并且我还鼓励孩子们只要和音乐内容有关的都可以随意模仿、表演。这样一来,学生们相互模仿,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出现了许多不知所以然的动作。最后我还鼓励学生们唱唱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这样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模仿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之,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了新的教学理念,让音乐走入学生生活,让学生走进音乐。让学生通过音乐教学实践,产生对音乐的强烈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体验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