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文章内容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努力培养创新意识

发表日期:2007/11/18 10:21:50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无 有733位读者读过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努力培养创新意识

禄口中心小学     潘斌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求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因此,小学阶段首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里,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在课外预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主阵地,课外预习则是副阵地,但它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课外预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为出发点,培养自学能力。低年级学生要求有家长或老师带着预习;从中年级开始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预习方法,要求学生预习新内容时要逐字逐句的看,一边看一边想不同的解法,一边看一边画出重要的内容,把不懂的标上记号并写在预习作业本上;到了高年级,要养成每天自觉预习的好习惯,并学会提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生开始不会提问题,教师可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如多问为什么,“为什么这样列式?”、“为什么从上一步就能推导到下一步?”、“为什么用小括号?”、“为什么……”等,学生会提问题后,进一步要求能提有个人见解的问题;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提的问题与众不同且有创新那便是孕育了创新意识。

例如:学生在预习《倒数的认识》时,一共提了五个不同的问题:

(1)  书上“互为倒数”中的“互为”很重要,为什么不用红颜色标出来,而只标了“倒数”两字呢?

(2)  1的倒数是1还是一分之一?

(3)  为什么一又八分之七的倒数不是一又七分之八?

(4)  为什么53的倒数不是35?

(5)  乘积是2的两个数是互为倒数吗?为什么?

其中第五个问题我觉得就很有独特性和求异性,从乘积是1的两个数想到乘积是2的两个数,如果再深入地想下去,说不定会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在自主预习中提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得不到鼓励,那会失去进一步创新的动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出预习时想到的问题,并给予满意的解答。对提的好的同学要给予表扬,鼓励学生下次提出更好的问题,使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二、在有趣的导入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好的导入是一节好课的开始,有趣的导入更能引人入胜,活跃思维,诱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引入新课时的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事先每人准备3个苹果,要求同座位两个学生把苹果拿出来放在一起,我提问:“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几个?每人分的苹果数的比是几比几?”小结:“这样的分配叫平均分。”接着提问:“有时在生活、生产中,不是按1比1来分配的,比如把6个苹果按照4比2来分配给两个人该怎样来分呢?请大家动手分分看。”学生通过动手分苹果都争先恐后地回答结果,我接着又设计了一个问题,“你是怎样分的呢”这一问题实际教学时在学生之间激起了不少波浪。有的说:“我一个一个的分”;有的说:“我一眼就看出来了”;有的说:“4比2是2比1,所以一个4个,另一个2个”;有的说:“我两个两个的分”;有的说:“4加2等于6所以一个4个另一个2个”;有的说:“先求每一份,再按2份的1份来分。”

用学生感兴趣的分苹果的例子,导入“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想出很多分法,其中有的分法就很特别。如果没有这样有趣的导入,也就失去了一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机会。

三、在创造性过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的创新素质体现在过渡设计中,且能有创造性的过渡,定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第一课例1和例2时。例1和例2之间的过渡,一般教师在设计过渡时,用一句话过渡:“同学们例1学的很好,下面我们来学习例2。”随即出示例2,而我在设计这一过渡时,设计了一个小品。

刚才同学们例1学的很好,下面我们来休息一下,请大家来看一个小品,这个小品的名字叫《买东西》,由我们班的两位同学来表演,大家欢迎。

小品人物:小青和售货员,小品道具:一套售货员服装及6元钱和两节五号电池。小品内容:

小青:今天礼拜天,我想看电视,可遥控器没电了,爸爸给我6元钱,叫我去买两节五号电池。(跑步前进)

售货员:(面带笑容地)小朋友,你买什么呀?

小青:买两节五号电池,这是6元钱。

售货员:给你电池,找你4角钱。

小青:(自言自语地)(作沉思状)每节电池多少钱?她找的对吗?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两位同学表演的小品编一道求每节电池的应用题。

学生编题后,教师出示例2:“小青买2节五号电池,付出6元,找回0.4元,每节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学生上数学课从来没有看过小品表演,今天看到自己同学的小品表演,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思维也活跃了。

利珀认为:“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的积极力量,它组织并指导行为。”

看小品编应用题,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而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用积极的力量去学习,定会模仿教师的这种创新精神去创新,实际上是以教师的创新去孕育学生的创新。

四、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学生也必须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创设让学生参与操作活动的环境,多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给学生一点自由,学生就会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领悟,在“动”中发挥创新潜能。

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先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备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等纸板学具,启发学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已经会求了,那么,我们能否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随后,让学生分组实验动手操作,这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就被激发出来,各小组都投入到紧张的“创造”活动之中,一种又一种推导方法在他们的动手、动脑中诞生了,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进行推导;有的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进行推导;有的把一个等腰三角形沿高剪开再拼成一个长方形推导……

以上例子说明,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不知不觉地发挥了潜能,想出了好几种推导方法。俗话说的好,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发挥了双手和大脑的作用,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在开放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我还针对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和一定的生产实际,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对于学生练习过程中新颖的想法,独到的见解我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使他们在愉快的训练中,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题:“给你一个有圆心的圆纸板,你怎样测量它的直径?”学生说:“通过圆心画一个直径,然后用尺量。”我又问:“给你一个没有圆心的圆纸板,你怎样量?”学生说:“先用对折的方法找到圆心,再用上面的方法量。”我说:“说得很好,现在给你一张VCD盘片放在纸上,照样子画一圆出来,再用对折的方法找到圆心画出直径再量。”我说:“这个同学真聪明!现在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请你来量它的直径,又怎样量呢?”学生说:“用两个三角板和一把直尺可量。”(见书上练习里的图)

我说:“哎呀!这个同学真是太聪明了!现在,老师请同学们量学校圆形池塘的直径,你有办法吗?”学生说:“用一根长绳子一个同学抓住一端,另一个同学抓住另一端在池塘的对面移动,直到绳子最长为止,量出绳子的长度就是池塘的直径。”我说:“这位同学说的太棒了!现在,老师假设要在禄口机场周围修一条环形公路,直径是20公里,怎样知道修的公路是一个圆呢?你有好主意吗?”全班学生沉默好一会,一个学生说:“把机场控制塔作为圆心,用直升飞机定点飞行洒石灰,然后沿着石灰造路就可以了。”另一个学生说:“现在科学发达了,用先进的仪器每五十米测量一个点,然后把这些点连起来就可造路了。”我说:“刚才两位同学说的真好!同学们鼓掌表扬他们!”

通过老师设置问题的难度不断加深和不断的语言激励,使学生在开放性训练中,身心愉悦,思维活跃,特别是同学想出好的主意,受到老师表扬时,更激发了其他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和手段很多,比如还有在角色转换中培养;在自主探索中培养;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等,这里就不在一一赘述。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从多方面多层次不间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成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此文获省教育学会一等奖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