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文章内容

过渡语”的艺术——《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13/9/26 9:37:14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崇发 有527位读者读过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以极其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北大荒无比的热爱之情,是一篇很适合用来训练朗读的教材。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我着重注意学生的朗读训练,并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旨在通过构建以朗读为主的教学结构。

在课上,我通过出示幻灯片上的图片,通过指引学生进行图片欣赏,配图朗读。学生通过欣赏图片,结合课文中的句子理解“北大荒秋天的傍晚如同天空中的仙女抖动着的五彩斑斓的锦缎”;“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卧在大地的怀抱里”等写景重点句。但是,每当我跳跃教学内容时,总是习惯性的说上一句:“我们看下一段”或者“下面我们看到某段”。这样简单地把学生的目光转移到文章另一模块内容,没有丝毫铺垫。学生看起来很没劲的样子,文章也上地没有生动、没有美感,很像一顺到底的石子路,平静地吓人。这样没有起伏、激荡的课堂,自然像一杯无味的白开水,让人提不起劲。

要想课堂生动起来,课堂的过渡语就必须生动起来,具有艺术性。

在进行文章内容教学切换时,身为新教师,我最好收起“下面我们看下一自然段的内容”、“下面我们接着看第X段内容”这样的偷懒说法。好的引导语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给他们带来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我往往在教案设计时,把课文分出一个个的知识模块,比如:背景介绍、作者简介、生字词掌握、文章内容理解、语法常识等。那么,在这些知识模块的教学发生切换时,如果不注意两个模块之间的过渡语的协调性,将很容易造成僵硬的课堂教学,破坏课堂教学的美感,把语文课上“破”。

在对过渡语的研究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很多经典教学范例的解读研究,慢慢总结其中的方法,慢慢领略其中的艺术性。我想,除了自然性、协调性,教学过渡语应该还有很多艺术性质,这也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