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良好信息技术学习环境
发表日期:2013/9/16 9:57:19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红梅 有584位读者读过
创造良好信息技术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保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需要学校、教师及学生从自身出发,不懈努力,从而促进良好学习环境的形成,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提供良好基础。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首先需要学校提供良好的设备支持和合格的信息技术师资力量。信息技术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课的教学,学校需要为每个班级配备多媒体教室;实践课的教学,学校需要配置足够学生使用的学生机房,并安排专人管理与维护。定期开展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培训课程,提高其专业能力,保证师资质量,除此之外还需要达到数量上的要求,至少保证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只为两个班级授课,而不是像实际情况中一位教师为四五个班级授课。
在创造良好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环境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作用,首先,需要从自身做起,对信息技术技术课重视起来,同时要引导其他教师和学生认真对待信息技术课程。其次,需要提高自身素质,用爱和关怀对待每一位学生,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最后,需要尽可能的创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与平台,让学生有意识、有途径对教师畅所欲言,从而为课堂上良好师生互动提供基础。
1. 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地位,杜绝“借课”现象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把全身心的精力都放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上,但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是凭一己之力便能完成,还需要得到学校、其他任课教师以及学生的支持与认可。因此,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他们证明信息技术课程对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对信息技术课逐渐重视起来,杜绝其他任课教师将信息技术课的课时 “借走”教授其他课程。
2.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遵循理解尊重公平原则
古人有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信息技术教师与学生关系和睦、融洽,学生才会信任老师,才会向老师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老师才能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针对每位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要学会理解学生。理解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小学生年龄小,阅历少,思考与处理问题的方式与教师有很大区别。教师在处理问题时应从理解学生的层面出发,热情地关心、爱护学生,消除师生心理上存在的隔膜。
要懂得尊重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信息技术老师只有懂得尊重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意向办事,这样才不会造成学生的抵触行为,应该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会学生的内心的想法,这样才能走进师生相互尊重的良性循环。
要公平看待每一位学生。学生成绩固然有好坏之分,但学生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要摒弃应试教育中重视学生考分这一思想,努力去发现每位学生的优点,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
3. 创设师生交流平台,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信息技术课每周一次,而且每位信息技术老师会同时教授多个班级的信息技术课,所以这给老师了解学生带来很大的困难,但再大的困难也是有解决办法的,了解学生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只要信息技术老师肯花时间与精力就一定能做得好。
与班主任进行交流并了解学生。信息技术老师了解学生最快速的方法就是请教他们的班主任,听班主任描述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认知能力等,并作记录,这样便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与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交流,给予每位学生相对应的指导,相信这样的指导才是最有效的。
利用课堂互动观察并了解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应仔细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表现良好的学生多多鼓励,对表现欠佳的学生指出错误所在,并采用有效措施指导其进行改正。
通过网络聊天工具与学生交流。主动加入该班QQ群,在课堂以外与学生进行交流,不仅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也方便了学生随时向老师请教信息技术难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由每一个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构建。这就决定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进行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必须树立起评价翁意识,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还要学会文明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信息技术在当中社会的实用性,正是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的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必然会激发其学习的动力与期望,每一位学生都如此,便能够促进良好信息技术学习的环境的形成。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尊重信息技术教师、课堂,爱护信息技术学习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