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文章内容
强化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努力让孩子们的生命精彩绽放
发表日期:2013/9/2 7:47:40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zdx 有551位读者读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强调: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帮助人以一切可能的方式成为实现他自己潜能的主人。个人的优秀,归根到底是人性的优秀;民族的伟大,归根到底是人性的伟大。因此,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好的教育是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十多年前,源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周德藩在推进学校规范化管理时,对学生素质提出的“读好书、写好字、唱好歌、做好操、扫好地”的要求至今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 培养学生良好的清洁卫生习惯。就我校而言,首先是教育学生要善于和学校中乱扔乱丢现象作斗争;发现废纸要随手拾起,见到乱丢乱扔的现象要加以制止,开展“变废为宝”活动等等。其次就是要改变一些不良行为;如学生晨扫的效率,清洁活动中的垃圾归属问题,清洁区全天候保洁问题等等。第三,就是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晨扫的指导和学校的卫生督查。
2. 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习惯。损坏公物的现象在我校时有发生,但我们常常以“孩子天生好动好玩”为借口,疏于管理,弱化教育,更谈不上“照价赔偿”。这样,助长了这种现象的蔓延。当然,这里面有“独生子女”、“隔代教育”的社会现象的影响。但我们作为教育人,理应承担教育人的责任。我们应理直气壮地向孩子的家长追讨孩子损坏公物的赔偿,以示惩戒,和家长们一道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3.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习惯。“好人好事”这一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似乎渐渐淡化下去了。但学校是一方净土,是传承文明的地方,好人好事应该层出不穷。本学期起,由德育室牵头,在学生中开展“凡人善举”的评选活动。班级建立“好人好事登记簿”,每周评比一次并利用晨会或班队会进行推介点评,加以弘扬。学校广播站要开辟专门的栏目,定时宣传学生中的好人好事。
4. 培养学生讲规则的习惯。我校已经是“人满为患”,教育设施已不堪负重。为保安全,“规则”显得尤为重要。①学生集体离开教室一定要排队出行,教师陪伴;②上下楼梯靠右行,轻声慢步走;③课间活动不追逐打闹,不做危险性游戏;④教室的电器设备等教育设施有专人管理,其他人不随意使用;⑤食堂就餐不随便离开座位走动,不大声喧哗等等。
当然,学生的良好习惯还包含很多方面。培养它,需要我们教师做有心人,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反复引导,不断强化,坚定“琢玉成器”的信心。本学期,学校将面向教师、学生、家长,开展“歌谣滋养习惯”教育案例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