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文章内容

如何学习生字

发表日期:2013/6/21 9:39:34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红梅 有536位读者读过

在这学期的教学中,发现由于识字量的增加,小朋友们对字词的掌握出现了种种问题,特别是看到班上一位小朋友在识字方面遇到的问题,记不住,不认识,一默写就全是圈圈,让我头疼不已,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以下的学习方法,赶紧收集过来,准备在下学期来试试,现在分享给大家看看:

首先,学习生字的方法。

(1)有看图识字法,这是小学低学段常用的方法,用来认识简单的独体字,比如“日、月、水、火”等。

(2)看拼音识字法,学生学过拼音后,就能够通过读拼音来独立识字。

(3)熟字相加法,就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字加在一起变成另外一个字的方法,比如目+青变成眼睛的“睛”王+白+石百年城碧绿的“碧”等等。

(4)熟字减去一部分,比如懂事的“懂”-“忄”变成姓董“董”,“凉”-“冫”变成“北京”的“京”等。

(5)猜谜语法,如“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阳,南阳两棵树,长在石头上”是“磨”“一点一横,俩眼一瞪”是“六”等等。

(6)换部首法,如“清-请-情-睛-精……”,“梅-莓-悔-晦-诲……”等。

(7)形声字法,如“抓”,“扌”表示和手有关,“爪”是读音。像这样的字有很多,如“跑、跳、飘”等。

(8)会意字法,如“擤”,手和鼻在一起,就成了擤鼻涕的“擤”。又如“休”、“众”、“看”、“明”等等。

(9)查字典法,学生在二年级时学过查字典后,不认识的字可用部首查字法,难检字查法等等。

第二,生词的学习方法。

  理解字词的常用方法之一是联想和想象。怎样理解阅读中遇到的新字词?可以利用已知去推想。“已知”包括已知的经验,比如“黄色”是什么样的颜色?“土”和“米”是什么颜色?这些都是学生知道的,由此可以推知:“土黄”和“米黄”是不一样的黄;同理,“金黄”“橘黄”是另外的黄;假如没有“柠檬”的经验,也就无法想象“柠檬黄”是怎样的黄了。“已知”还包括已经掌握的知识,特别是汉字的知识尤为有用。比如,“威武”,看到戈字旁,想到战争、战士,“威”可以组成“威风、威力”等词语,“武”可以组成“武力、武术”等词语,有这些知识,不用看注释,就能感知“威武”的意思。

    看上下文理解生字词是学习生字词最重要的方法。为什么不用背注释的方法学习呢?这是因为汉语充满着人文感受的精神,很多词语不能用注释准确定义,只能“意会”;有的注释比理解词语本身还难,所以懂了的学生未必能说出定义,能说出定义的不一定懂了。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习任何词语都有一个模糊到清晰,从表浅到深刻,从片面到全面的过程,不能要求学生接触一个生词就准确把握它的内涵,应当允许“将信将疑”,而且首先明白在特定语境中某个词语表达的特定意义。随着阅读量的扩大,逐步加深理解。比如《意大利的爱国少年》中那个意大利少年,面对一群大人,而且是喝了酒的大人,他们虽施舍给自己钱,却能直面指责他们对自己祖国的侮辱,他的动作(“拉、扔、劈头盖脸地砸、跳、站直”),他说的话,概括起来就是“大义凛然”。学生这里获得的是对“大义凛然”的感知、感受,虽然没背下定义,但更能在感情上被打动。看上下文理解词语,其作用不只是学习生词,它也是理解重点词语,进而使阅读理解更深刻的重要方法。

    当然,除了上述所列举的两种方法外,我们还可以:(1)根据看字表意的特点,推知词义。(2)查词典。查词典虽费时费劲,但是比较可靠准确,在对待毫无凭借的生字词,在犹豫不定的情况下,还是要靠词典定夺。但看上下文推知词义,是小学生学习生字词的基本方法,也是阅读时理解重点词语的基本方法,应特别重视。

多一点少一点,多一横少一横,容易错的地方用红笔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