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13/6/14 16:21:47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伍凤娟 有560位读者读过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 谈玲
《蜗牛的奖杯》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善飞的蜗牛在一次飞行比赛中获得冠军,从此得意洋洋,不思进取,最终翅膀退化,丧失飞行能力的故事。课文将深刻的道理寓于朴实浅近的语言中。文章浅显易懂,易于教学。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 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情境的创设适合低年级儿童直观形象的思维与心理状态,旨在让他们的积极情感贯穿课堂始终,只有调动起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兴趣,才能达到学生爱学语文、学好语文的目的。所以课堂上我创设不同的、最能激起他们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读读、演演、说说中感悟课文语言,使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
例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过渡:“小蜗牛你飞得可真带劲,我们飞行动物协会邀请你参加飞行比赛好不好?小朋友,我们也去比赛现场看一看吧!”通过语言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接着又让学生以小观众的身份说一说蜗牛表现得怎么样。学生自然说好。由此引发学生自觉寻找课文当中“遥遥领先”、“甩下”、“所有”以及“冠军”等词语。在理解“遥遥领先”这个词语时,我本来的设计是让学生观看一组飞行画面,由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蜗牛比其他动物飞得远”这个概念,但后来直接用了学生贴图这个方法,教学效果更好。学生在贴图时,自己就把蜗牛放在了最前面,距离短了还不行,这样,这个词语就十分鲜明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对其义也不攻自破。
二、 进入情境,角色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彩色、声音来思维的。”对于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动物故事等,低年级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兴趣,如果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创设情境,更能诱发他们的创造力。而表演则能够促进儿童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们愉快地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去,如同身临其境一般。
在教学蜗牛“得意洋洋”时,我采用让学生角色代入的方法进行教学。如果你是小蜗牛,当蝴蝶从你身边飞过,你怎么想?当蜻蜓从你身边飞过,你又怎么想?蜜蜂从你身边飞过,你又怎么想呢?……学生很自然地将蜗牛得意的行为表现出来。例如有些孩子回答说:“你们都不如我,我才是飞行冠军!”在遇到一些不会飞行的小动物例如蚂蚁时,有些孩子还说:“连你们家族的羽蚁都飞不过我,而你们更是连参加飞行比赛的资格都没有!”学生充分抓住了蜗牛得意洋洋的表现,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朗读起来更加自然有感情。
在教学中,我也有些不足。首先,由于本课是第一课时,对于生字的教学不是很到位。尤其是刚开始出示生字时,虽然学生已经预习过课文,但出示一些重点字音还是必要的。这一点,我没有做好,读词的时候没有出示字音提醒。第二,对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不是很准。原本我是想直接将这篇课文一节课结束,但结果看来有些托大了。最后遗留了最后一小节的教学。在今后,我要充分准备,不光备好教材,准备好课件,还应适当模拟,备好上课时间,避免这类错误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