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书香校园>>文章内容
《姥姥的剪纸》听课体会
发表日期:2013/4/3 9:07:57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崇发 有564位读者读过
《姥姥的剪纸》听课体会
《姥姥的剪纸》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也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文章写得活泼生动,蕴含着作者对姥姥的喜爱与思念。
今天聆听了我校张福新主任执教的《姥姥的剪纸》一课,感受两个词“大气”“细腻”!
“大气”,体现在他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对教材的钻研,对课堂的驾驭。
张主任整节课围绕“我有个怎样的姥姥?”“你姥姥神了!”两个问题展开教学。问题少而精,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阅读文本,感悟文本。整节课大气磅礴,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具有大家风范,不愧为“区学科带头人”。
“细腻”体现在词语教学的细腻,课堂语言的细腻,朗读指导的细腻。
“怎样的姥姥?”学生很快找到“勤劳”“ 和蔼” “乐于助人”“技艺高超”等词。哪些词句能体现出姥姥的这些特点呢?再让学生一一找来,细细品味。
“你姥姥神了!”神在哪儿?找出具体的语句。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
老师抓住“普普通通”“无所不能”来体会姥姥技艺高超,反复让学生朗读,读出对姥姥敬佩与赞美。
老师善于在课文的空白处引导想像,指导说话,让学生积累运用。如文中“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张主任安排练习:剪__像__,剪__像__,剪个____能___,剪个___能__.让学生练习说话,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另一方面也加强对姥姥剪纸技艺高超赞美。
再如文中的句式“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张主任让学生进行模仿,在实际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比如写作文、弹琴、练字,请同学们也来仿照课文中的句式,选择一个方面把话说具体。 练, 练, 练, 练,甚至 练。熟能生巧,总练, 。
让学生看“喜鹊登枝”图后,读“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老师重点抓住一个“嗬!”来指导朗读,老师在学生读得不到位的情况下多次示范,让学生从老师的读中去体会“嗬!”中对姥姥的技艺高超的敬佩和赞美。
“刁难”一词的理解,可以充分展现出张主任语文学科带头人的功力。张主任首先展现一幅“喜鹊登枝”图,让学生感受其中的复杂,要想剪这样一幅图很难,接着让学生找出小作者又在此基础上故意增加了难度,“捂住姥姥的眼睛”,特别强调“故意”二字。让学生水到渠成地感悟出“刁难”的意思。
张主任课堂中,像这样细腻的指导还有很多。我想这种语文的功力,并非一朝一夕能学成的,这需要我们平时不断地去阅读、去积累、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