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文章内容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13/5/29 20:28:06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江远畅 有605位读者读过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的阅读课文,它以生动的笔法,从声音方面描述了海底的景象,从动物、植物、矿物三方面介绍海底的物产,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这篇课文具有一般阅读课文的共性,也有其个性。海底,对于学生来说,是个神秘的领域,海底里的生物、矿物,学生更是闻所未闻。课文中所描写的动物们在窃窃私语,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等,学生都不清楚。因此,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就很大。如果按照传统教学,难免枯燥、抽象,学生肯定不感兴趣。而运用现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从互联网上找到、截取并制成了具有生动、直观的录象,播放海底里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瑰丽无比的珊瑚和那些见也没见过甚至是听也没听说过的形态各异的鱼儿,学生一定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利用视频的播放创设情境,再通过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容易被调动起来。教学时我忽视了这一点,课始利用静态的画面创设情景,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在学习动物特点的那一自然段,我列了表格,让学生去找动物活动特点,这样比较清晰。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顺便讲解说明方法。起初试上的几堂课,我都是一步步分析活动特点,课堂呈现出的气氛都比较沉闷,所以在教授完这些特点后,设计了表演的环节,想让这段教学活泼些、有趣些,也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明确它们的活动特点,能在短时间内记住。这一段的教学过程也是改了几次,不知道怎样上才好,最后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每位同学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抓住其特点,朗读汇报。
  在教学中,确立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品味,体验感悟——美读课文的语言学习策略。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使学生个性得以发挥,必须让学生充分的读书,自由读,小组读,出声读,默读等。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指导第三自然段中海底动物的声音时,学生读得充分、悟得深刻,述得到位,学生在读到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这几句话时谈到了蜜蜂的叫声应该最小,所以读得应该轻,小鸟的叫声要比蜜蜂的声音大,小狗的叫声应该最大,所以读起来要一句比一句声音大。这一自然段我采取了与学生接读的方法读文。在对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我采取了与学生分句读的方法,我读总起句,学生读分说的句子,给学生渗透总分的写作方法。

当然,这一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教学调控能力欠缺,评价方式单一,缺乏语言文字的训练等,我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努力,在课程整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